图书介绍

新型核能技术 概念、应用与前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型核能技术 概念、应用与前景
  • 周志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7100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68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181页
  • 主题词:核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型核能技术 概念、应用与前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概述1

1.1 核能与宇宙的演变4

1.2 放射性的发现5

1.3 中子的发现与原子有核模型的建立5

1.4 自持链式裂变反应的实现6

1.5 核电工业发展历程8

1.6 热核聚变能技术10

参考文献13

2 核物理基础 14

2.1 原子与原子核14

2.1.1 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和电荷14

2.1.2 原子与原子核的质量15

2.1.3 原子核的尺度与密度16

2.1.4 原子核的微观物理特性17

2.2 放射性与原子核的稳定性18

2.2.1 放射性衰变的基本规律18

2.2.2 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比结合能23

2.2.3 原子核的β稳定性27

2.3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8

2.3.1 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8

2.3.2 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29

2.3.3 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0

2.4 原子核反应32

2.4.1 原子核反应的守恒定律与反应道33

2.4.2 核反应的反应能34

2.4.3 核反应截面与产额35

2.4.4 核反应过程36

2.5 中子物理学基础38

2.5.1 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39

2.5.2 核裂变与核聚变40

2.5.3 中子慢化与扩散44

参考文献48

3 商用核电技术49

3.1 核裂变反应堆物理热工设计49

3.1.1 链式裂变反应与反应堆临界49

3.1.2 反应堆时空动力学51

3.1.3 反应性、反应性系数与剩余反应性52

3.1.4 反应堆释热与冷却54

3.1.5 核电厂工程热力学与能量转换系统59

3.2 现有商用核电技术61

3.2.1 压水堆核电厂62

3.2.2 沸水堆核电厂64

3.2.3 重水堆核电厂67

3.2.4 气冷堆与高温气冷堆核电厂69

3.2.5 石墨慢化水冷堆核电厂73

3.2.6 液态金属冷却快堆核电厂75

3.3 商用核电厂的核燃料循环技术78

3.3.1 天然铀或低浓铀燃料一次通过79

3.3.2 MOX燃料循环80

3.3.3 低浓铀PWR+CANDU两次通过81

3.3.4 快堆闭式燃料循环81

3.3.5 钍铀燃料循环84

参考文献85

4 核安全与核能经济竞争力 86

4.1 核电厂的安全性86

4.1.1 核电厂的核安全风险88

4.1.2 “纵深防御”原则89

4.1.3 核电厂设计基准事故与超设计基准事故91

4.1.4 核电厂的安全文化92

4.1.5 核电厂的安全监管93

4.2 核电厂核安全专设系统94

4.2.1 临界安全及反应性控制95

4.2.2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完整性保护96

4.2.3 余热排出及最终热阱96

4.2.4 安全壳完整性保护98

4.3 核电厂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关系99

4.3.1 安全系统与安全功能的冗余100

4.3.2 非能动安全或固有安全:核电厂设计理念的革新101

4.3.3 核安全风险管理102

参考文献102

5 中国核电技术发展现状103

5.1 中国核能工业发展的历史回顾103

5.1.1 核武器的自主研发105

5.1.2 核潜艇的自主研发106

5.1.3 核反应堆的自主研发107

5.1.4 核电厂技术的自主研发108

5.1.5 核电厂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国产化109

5.2 中国核电技术发展的技术路线110

5.2.1 压水堆-快中子增殖堆-聚变堆技术路线110

5.2.2 高温气冷堆的作用111

5.2.3 CANDU堆的作用112

5.2.4 压水堆标准化与核电技术多样化113

5.2.5 中国核燃料循环工业114

5.3 中国核能中长期发展前景115

5.3.1 中国核电的潜在市场116

5.3.2 中国核电工业发展的技术选择116

5.3.3 中国核电工业发展的基础117

参考文献119

6 核能的新纪元 120

6.1 全球气候变暖与核能的新机遇120

6.1.1 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120

6.1.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行动121

6.1.3 核能在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行动中的潜力121

6.2 核能:大规模电力生产的主要低碳能源122

6.3 迎接核能新纪元的技术准备123

6.3.1 近期能建造的第三代先进商用核电技术124

6.3.2 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126

6.3.3 核能的工艺热应用135

6.3.4 防止核扩散137

6.3.5 乏燃料的处置138

6.3.6 核能的公众接受性138

参考文献139

7 未来的新型核能140

7.1 加速器驱动的清洁核能系统140

7.1.1 质子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少锕材料嬗变焚烧器141

7.1.2 质子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能量放大器143

7.2 磁约束核聚变及聚变系统144

7.2.1 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磁约束技术的发展现状146

7.2.2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147

7.2.3 氚增殖包层技术与未来商用磁约束核聚变发电系统148

7.3 聚变-裂变混合堆149

7.3.1 聚变中子源驱动的液态锂铅冷却次临界混合堆150

7.3.2 聚变中子源驱动的深度次临界水冷产能混合堆151

7.4 惯性核聚变系统152

7.4.1 激光束直接点火154

7.4.2 激光束间接点火155

7.4.3 Z-箍缩点火155

7.4.4 高效核爆核聚变发电系统156

参考文献157

8 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战略158

8.1 核燃料资源可持续性供应的保障158

8.2 核能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保障161

8.3 核能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与金融保障164

8.4 核能可持续发展的研发创新能力保障165

8.5 核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165

结束语166

参考文献1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