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高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08506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高等教育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编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思想(公元前16世纪——公元1840年)1
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思想的产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770年)1
第一节 初民的教育观念及传说中的古代学校1
一 初民的教育观念1
二 传说中的古代学校3
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大学”,高等教育观念的产生4
一 夏、商时代的“大学”4
二 西周的高等教育5
三 高等教育思想的产生9
第三节 《尚书》中的德治和彝教思想10
一 德治和彝教思想的提出10
二 德治思想——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10
第一节 官学衰落、私学兴起,高等教育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2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思想(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12
一 奴隶主大学教育的衰落13
二 高等教育性质的私学之兴起13
第二节 孔子的私学及教育思想14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14
二 孔子私学的特点15
三 孔子的高等教育思想16
四 论教师和师生关系22
第三节 墨子的私学及教育思想24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24
二 墨子的高等教育思想25
第四节 孟子的教育思想29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29
二 孟子的高等教育思想29
三 孟子的教学和道德教育思想33
二 荀子的高等教育思想36
第五节 荀子的教育思想36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36
三 论教师41
第六节 《大学》、《中庸》、《学记》中的高等教育思想42
一 大学的社会职能42
二 大学教育的任务42
三 大学的培养目标43
四 大学的修业年限及对各阶段的具体要求44
五 大学的教学制度44
六 教学的原则与方法45
七 对大学教师的要求45
第七节 道家、法家思想对高等教育的影响46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高等教育思想(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51
第一节 秦至西汉初年的高等教育政策51
一 秦王朝的文教政策及禁私学51
一 汉武帝的文教政策53
二 西汉初年的教育政策及高等教育53
第二节 汉武帝的文教政策及汉代教育体制53
二 汉代高等教育体制55
第三节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58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58
二 董仲舒的高等教育思想58
第四节 王充的教育思想63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63
二 王充的高等教育思想63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高等教育思想(公元220年——公元589年)69
第一节 魏晋社会大动荡在教育思想领域中引起的反响69
一 文教政策的变化69
二 玄学、清谈对高等教育思想的影响70
第二节 魏晋之人才观与九品中正的选士制度71
一 高等专科学校的建立73
第三节 高等专科学校的建立、私学及科技教育的发展73
二 高等私学教育的发展74
第四节 嵇康的教育思想75
一 生平75
二 嵇康关于高等教育的思想75
第五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高等教育思想(公元581年——公元907年)79
第一节 隋代的文教政策及高等教育79
一 隋代的文教政策79
二 科举制度的创立80
第二节 唐代的高等教育政策与高等教育81
一 唐代的文教政策81
二 唐代的高等教育制度82
三 科举制度对高等教育思想之影响86
第三节 五代的高等教育88
二 韩愈的高等教育思想89
第四节 韩愈的教育思想89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89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高等教育思想(公元960年——1368年)93
第一节 北宋改革高等教育的思想及高等教育改革93
一 范仲淹改革教育的思想和“庆历兴学”中的高等教育改革93
二 王安石的教育思想及对高等教育的改革95
三 崇宁兴学97
第二节 宋代及辽、金的高等教育体制和科举制度98
一 宋代高等教育体制与科举制度98
二 辽金的高等教育99
第三节 宋代的书院与理学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01
一 书院兴起的原因101
二 书院的教学思想及其特点103
第四节 胡瑗、李觏的教育思想105
一 胡瑗的教育思想105
二 李觏的教育思想107
第五节 张载的教育思想108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108
二 张载的高等教育思想108
第六节 朱熹的教育思想113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113
二 朱熹的高等教育思想115
第七节 元代的高等教育政策及高等教育120
一 元代的文教政策120
二 元代的高等教育121
三 科举制度124
第七章 明代至鸦片战争前清代的高等教育思想(公元1368年——1840年)125
第一节 明清两代强化对高等教育思想控制的文教政策125
一 尊孔读经,尊崇理学125
二 免其丁粮,厚以廪膳,颁定学规126
三 强化科举制度,控制学校128
四 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129
第二节 明、清的学校制度和高等教育131
一 明代的学校制度及高等学校131
二 清代的学校制度和高等学校134
第三节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135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135
二 王守仁的高等教育思想136
第四节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教育思想141
一 对专制主义皇权的抨击,具有民主色彩的学校观141
二 对人性解放的观点143
三 “经世致用”之学的提倡144
第五节 颜元的教育思想145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145
二 颜元的高等教育思想146
小结151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高等教育的概况和改革教育的思想154
一 高等教育的空疏腐化154
第二编 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思想(1840年——1949年)154
第一章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860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思想154
二 龚自珍的教育思想157
第二节 鸦片战争对中国教育的影响,近代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提出161
一 鸦片战争对中国教育的影响161
二 魏源的教育思想162
第三节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思想对儒学教育的冲击167
一 太平天国的文教政策167
二 太平天国的高等教育和科举制度169
三 对文学的改革171
四 洪仁玕《资政新编》中学习西学的思想171
第二章 从1861年到1902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思想173
第一节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关于教育发展方向的论争173
一 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和“义礼”之学与“技艺”之学之争173
二 各类洋务学堂的建立和“本末”、“体用”之争178
一 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分科大学思想的产生183
第二节 近代分科大学思想的产生及分科大学的建立183
二 改革书院的思想及书院改革185
三 改革科举的观点思想及清政府对科举制度的改革187
四 留学教育思想及清政府对留学生的派遣188
第三节 维新派的教育改革思想191
一 改科举、废八股、兴学校思想的提出191
二 “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与论争194
三 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及办学方针196
第四节 康有为的教育思想198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198
二 康有为的高等教育思想198
第五节 严复的教育思想201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201
二 严复的高等教育思想202
一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方针的确立213
第三章 从1903年到1911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思想213
第一节 清政府改革教育之原由及方针213
二 癸卯学制中有关高等教育的规定214
第二节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217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217
二 张之洞的高等教育思想217
第四章 从1912年到1926年的中国高等教育思想224
第一节 辛亥革命初期和新文化运动中的高等教育思想224
一 辛亥革命初期的教育宗旨及高教方针224
二 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高等教育改革226
三 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思想及对北京大学的改革231
第二节 壬戊学制中的高等教育思想237
一 壬戊学制中关于高等教育的规定237
二 高等教育的发展239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242
第三节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242
二 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243
第四节 张伯苓的教育思想253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253
二 张伯苓的高等教育思想255
第五节 胡适的教育思想262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262
二 胡适的高等教育思想263
第六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269
一 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教育思想与实践269
二 新民主主义教育纲领的提出276
三 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及其办学思想279
第五章 从1927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高等教育思想286
第一节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方针及干部教育286
一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方针与教育体制287
二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干部教育及办学思想290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296
第二节 徐特立的教育思想296
二 徐特立的高等教育思想297
第三节 国民党政府的教育方针及高等教育的实施304
一 国民党政府的教育方针304
二 蔡元培改革教育行政管理的思想及实行大学院制307
三 通才教育思想与高等教育的实施309
第四节 竺可桢的教育思想313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313
二 竺可桢的高等教育思想314
第五节 梅贻琦的教育思想320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320
二 梅贻琦的高等教育思想321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328
二 陶行知的社会大学思想328
第六节 陶行知的社会大学思想328
小结331
第三编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八十年代初期中国的高等教育思想334
(1949年—1985年)334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党对新解放区的教育政策,及转变高等学校办学思想问题的提出334
第一节 新解放区的教育政策334
一 保护学校,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的文教政策334
二 人民革命大学的建立336
第二节 高等教育任务的变化及办学思想的改变337
一 问题的提出337
二 东北区关于整顿高等教育的决定338
第二章 建国初期的教育方针及改造旧教育的指导思想341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方针341
一 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方针341
二 改造旧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针344
三 1951年学制中关于高等教育的规定346
一 关于教育主权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收回教育主权348
第二节 改革旧教育的指导思想及措施348
二 确立“专才”教育思想调整高等学校院系350
三 “一边倒”思想指导下的高等院校教学改革353
四 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方针的贯彻355
五 知识分子政策,双百方针和向科学进军356
第三节 吴玉章的教育思想358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358
二 吴玉章的高等教育思想359
第三章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中的高等教育思想364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的指导方针364
第二节 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论争366
一 问题的提出366
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有关高等教育的观点367
三 高等学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点369
四 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观点370
五 教学改革中的各种观点372
六 《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中的观点373
第三节 杨秀峰的教育思想375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375
二 杨秀峰的高等教育思想376
第四节 成仿吾的教育思想385
一 生平及教育活动385
二 成仿吾关于高等教育的思想386
第四章 十年动乱对高等教育的摧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394
第一节 极左路线下对高等教育的奇谈怪论394
第二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等教育思想上的拨乱反正397
一 进一步确定高等教育的性质与任务397
二 高等教育应为多层次、开放型的,要广开学路398
三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400
第三节 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发展403
一 高等教育作为专门学科开始系统研究403
二 提出和研讨改革高等教育的新思想、新问题403
结束语407
热门推荐
- 3396197.html
- 526229.html
- 115384.html
- 2568603.html
- 47031.html
- 70881.html
- 1506468.html
- 2221569.html
- 78019.html
- 38967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36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52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99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282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56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23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89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283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588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