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让正义经得起围观 司法公开数字信息三大平台建设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让正义经得起围观 司法公开数字信息三大平台建设
  • 倪寿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51091503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司法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让正义经得起围观 司法公开数字信息三大平台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互联网+诉讼服务(代序)&倪寿明1

第一单元4

话题一 信息化担纲司法现代化4

信息化担纲司法现代化4

知情权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7

表达自己对公共生活的看法12

舆论是民意的一种表达形式16

“明显而即刻的危险”标准19

话题二 网络舆情和文化背景下的司法公开26

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26

通过新媒体提升司法公开的策略和技巧32

新媒体时代司法公信力提升之道36

司法公开是一种法治文化现象40

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提出“知沟理论”44

把司法文化接轨到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上48

话题三 聚合中的司法公开的监督力量54

公众中的个体以及通过团体、媒体而发生的影响54

司法公开如何转化为司法监督的力量58

“羞退”说情过问者,“挤走”行政化的内部审核61

把法官置于公众的眼皮底下64

第二单元72

话题一 司法公开实质:给社会传达一种正义实现的信息72

在说服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被说服72

大数据背景下的裁判文书公开77

撰写裁判文书时将败诉者作为假想的说服对象81

话题二 法官的心证与独立心证86

庭审的所有环节一气呵成86

法官手中的“熨斗”在哪儿91

判决书要说理,不能审后答疑96

心证自由与不自由的两面性格100

也是影响法官心证公开的原因103

话题三 任何社会设置必定要发挥特定的功能108

三种不公开的样态108

德沃金说,法院更为重要,也更容易受到误解113

一个能力强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117

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都是一个相同的总体123

内部与外部功能的总体实现离不开公开性128

第三单元136

话题一 无救济即无权利136

使司法公开成为义务136

保证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申请能够启动救济程序140

司法公开是法院与民众互动的过程144

话题二 信息发布者的信息观148

司法信息的五级分类148

“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154

对个人隐私的认定遵循的是“痛苦和压力原则”157

国家秘密与“泄露审判秘密”161

当事人的秘密利益168

话题三 乌合之众与“神秘者”174

“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174

精英与布衣之间根深蒂固的“偏见”177

“乡下锣鼓乡下敲”的司法样态180

法官不是王侯,听众才是上帝183

唤起认真对待规则的意识188

第四单元196

话题一 法律信息是一个外延十分宽泛的概念196

知识传播得越广泛,它就越少滋生弊端,就越能创造福利196

传媒上的每一次进步,都对人民与政府之间对话有极大的影响200

人人必须知法,不知法者,不免其罪204

话题二 迎面信息化浪潮中的公众期待210

从舆论窗口张望司法活动的时候210

公众诉求如何进入法律推理215

自媒体舆情中的朴素正义与法则正义219

裁判结果对公众诉求的合理引入223

话题三 信息场中的平衡策略230

散点化的自媒体舆情对司法的天然侵害230

康倍尔的“因果漏斗模型”234

自组织理论视野中的热点事件238

司法舆情是怎样演化成司法危情的242

第五单元250

话题一 多角度的镜子(一)250

十八世纪杰出的法学家贝卡利亚的话250

公众对庭审的强烈兴趣,催生美国“法庭电视台”254

想到“中国电影第一大案”直播257

法官在博客上发表评论时,不表明司法人员的身份262

法院不仅善于使用新媒体,还善于应对因其带来的影响267

话题二 多角度的镜子(二)274

便利的香港司法机构网站274

也能在网上看到这些国家的法律文书278

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平衡社会公众知情权和个人隐私权的关系283

能够自由获取信息对于公民来说是民主发展最有意义的特征之一286

新西兰司法统一的网络页面布局292

话题三 多角度的镜子(三)298

在案件预审听证会上禁止记者使用摄像机或照相机298

法官反对庭审娱乐化302

美国传媒请求解除封闭令途径的变化306

拍摄的镜头不得用于娱乐节目、讽刺性节目、政党政治性节目310

推着一个类似于茶水手推车的操作台进行拍照315

第六单元322

话题一 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322

论我国司法程序公开的创新与发展322

话题二 主动适应形势新变化:调查与思考340

部分法院裁判文书上网的现状调查与分析340

打造体系完备、信息齐全、使用便捷的司法公开平台363

司法公开九题380

后记386

主要作者名录3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