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时期文艺思潮概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时期文艺思潮概览
  • 云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1901889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446页
  • 主题词:文艺思潮-研究-中国-当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时期文艺思潮概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新时期文学思潮述评11

第一节 新时期文学思潮的基本特征11

一、现实主义精神是新时期文学贯穿的主线12

二、人的苏醒与“人学”旗帜的高扬15

三、在不断否定之否定中曲折前行18

四、创作与批评两翼齐飞、相得益彰20

五、与世界文学发展的潮汐相伴涌动23

第二节 新时期文学思潮的历史演革26

一、伤痕文学阶段(1976—1979):伤痕小说与朦胧诗潮26

二、文学的反思阶段(1980—1985):反思、寻根与改革文学35

三、文学的探索发展阶段(1986—1999):现代派、新启蒙、新历史及涉性文学50

四、多样化格局中寻找主潮的阶段(2000—2015):新写实、新体验、网络文学及时代主旋律72

第三节 新时期文学的前景展望91

第二章 新时期戏剧艺术思潮述评95

第一节 新时期戏剧思潮的发展阶段95

一、社会问题剧阶段(1977—1980):恢复“写真实”的艺术追求95

二、探索戏剧阶段(1980—1988):舞台表现形式多样性探索98

三、现实主义戏剧回归阶段(1988—1999):在学习借鉴中突破创新104

四、多样化发展阶段(2000—2015):向艺术的深度与广度进发108

第二节 新时期戏剧思潮的基本特征118

一、现实主义的批判精神119

二、面对现实的反思精神120

三、永不停步的探索精神122

四、回归理性的整合精神123

五、不断开放的进取精神124

第三节 新时期戏剧批评思潮透视125

一、关于“写真实”的争论126

二、关于“戏剧观”的大讨论128

三、关于“当代戏剧之命运”的论争131

四、关于戏曲的传承与创新132

第四节 新世纪戏剧创作的现状与走向134

一、守“土”保“根”,在挤压下逆势生长134

二、开疆拓土,寻找新的生长之地135

三、回归本体,在生活中寻找艺术美136

四、乘风破浪,戏剧远景现曙光136

第三章 新时期电影艺术思潮述评141

第一节 新时期中国电影思潮的发展阶段142

一、1978—1989:电影与文学交相演绎的思潮142

二、1989—1999:电影体制改革与电影市场演变潮146

三、2000—2015: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多元化景观151

第二节 新时期电影思潮的基本特征155

一、与社会文化心理互动感应的电影思潮156

二、以观众意识和审美取向为基准的电影思潮158

三、以技术革新为内驱力的电影思潮160

四、镌刻东方美学精神的电影思潮162

第三节 新时期电影思潮透视164

一、波谲云诡的电影创作思潮164

二、风起云涌的电影理论批评思潮170

三、国家形象与电影文化软实力175

第四节 中国电影现状及其未来走向178

一、国产电影的生存环境与成长空间179

二、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181

三、建立电影评价的科学体系与标准182

四、用“高科技”讲好“中国故事”183

五、借助互联网拓展中国电影后发优势185

第四章 新时期电视文艺思潮述评188

第一节 新时期中国电视文艺的演革188

一、从“宣传品”时代走来的新时期电视文艺188

二、以“作品”为主导阶段:形式与观念的探索189

三、“产品”为主导阶段:市场化、产业化的探索194

四、媒介融合时代:如何激发电视活力196

第二节 电视文艺思潮的探索与论争204

一、本体问题:电视是不是艺术?207

二、形态构成:电视艺术是以声音为主还是画面为主?215

三、美学特质:电视美学属于纪实还是非纪实美学?216

四、文化传播:电视文化是高雅文化还是低俗文化?218

五、发展方向:全球化与本土化之论220

六、价值取向:娱乐化、大众化、产业化与媒介责任之论223

七、形态发展:单一与融合之论234

第三节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文艺的创新空间238

一、新媒体的扩张不能取代电视的强大社会影响力239

二、实现从内容生产、传播方式到盈利模式的转型240

三、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文艺依然具有良好发展空间241

第五章 新时期美术书法思潮述评243

第一节 新时期美术思潮的线索及特点243

一、线索——个特殊形状:>==<243

二、特点——方隆起的高原248

第二节 新时期美术书法思潮的起落沉浮251

一、历史留下的伤痕,是残忍的美丽、痛苦的深刻252

二、那么多的主义,那方倾斜的平台254

三、千古风流,莫被雨打风吹去260

四、中国当代艺术,一枚硬币的两面263

五、书法与实用疏离,艺术的立身之本何在271

第三节 当代美术书法的现状与期许275

第六章 新时期音乐艺术思潮述评279

第一节 新时期音乐思潮发展的三个阶段280

一、1978—1988:音乐的复苏与探索时期280

二、1989—1999:音乐界全面、多元的发展时期285

三、2000—2015:音乐进人深刻的蜕变期289

第二节 新时期音乐思潮的一些重要论题293

一、当代音乐史的“回顾与反思”293

二、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之争294

三、“重写音乐史”的思考与实践295

四、音乐美学思潮及其论争295

五、中国民族管弦乐乐队建设问题的讨论296

六、中国民族声乐的建设和发展方向的讨论296

七、中国音乐著作权保护问题297

八、中国新时期歌剧创作的讨论298

九、音乐传播的研讨299

十、“中国音乐走向世界”的讨论300

第三节 关于当代音乐思潮的几点思考301

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基本态势302

二、“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历史机遇302

三、“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现状与对策303

第七章 新时期舞蹈艺术思潮述评304

第一节 新时期舞蹈思潮简要梳理304

一、1979—1989:解放思想,寻求突破305

二、1990—2000:突破禁区,纵深发展306

三、 2000—2015:多元追求,融合发展306

第二节 新时期舞蹈艺术思潮述略307

一、关于“舞蹈要有舞蹈”的争鸣307

二、关于“舞蹈观念更新”大讨论309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体系及影响314

四、从“乡舞乡情”创作潮到“非遗”观念来袭319

五、“元素教学”模式的孵化器效应324

六、个性、自由、多元的现代舞思潮326

第三节 当代舞蹈思潮的得失与期望333

第八章 新时期曲艺思潮述评335

第一节 新时期曲艺潮动的基本面貌:线索及特征335

一、1976—1982:艺术复苏的呐喊与荣光336

二、1982—1992:回归本体的振兴与迷蒙338

三、1992—2005:应对变革的调整与偏误340

四、2005—2015:发展探索的多元与纷争342

第二节 新时期曲艺潮动的主要景观:问题及论争344

一、围绕北京相声展开的各种辩难345

二、基于二人转走向的系列论争356

三、有关北京评书振兴的难点聚焦360

四、对于苏州弹词创演的路径追问364

五、攸关曲艺本体发展的观念碰撞367

第三节 新时期曲艺潮动的相关思考:得失及评价372

第九章 新时期文艺理论思潮述评378

第一节 人文主义与文艺理论的价值诉求378

一、文艺性质的重估:从阶级性回归人性379

二、新时期文艺理论的支点:早期马克思的人学思想382

三、新时期文艺理论思潮中精神分析的意义387

四、存在主义与阐释学对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影响391

第二节 科学主义对新时期文艺理论的影响398

一、“本质主义”的实质及其影响399

二、各种“新方法”之众声喧哗401

三、“追问真相”路径与后现代主义409

第三节 当代文学理论存在问题及其出路413

一、当代文学理论的困境414

二、文学理论摆脱困境的路径417

结语4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