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饮食文化、原理、艺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饮食文化、原理、艺术
  • 梅方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ISBN:780090248X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饮食文化、原理、艺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饮食文化3

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引论3

一、中国古代的饮食论点3

二、饮食与文化4

三、饮食能折射一种文化6

四、饮食是一种生活9

五、饮食与交谊12

六、饮食与政治15

七、五味与人生18

八、中国饮食文化的阶段划分20

第二章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24

一、儒家的伦理及其饮食观24

二、古代饮食的清淡观28

三、医食同源31

四、宗教与饮食34

五、佛教与中国饮食文化36

六、佛教与素食39

七、佛教与茶饮41

八、腊八节、腊八粥43

九、中国禅宗与中国文化44

十、禅宗与茶道49

十一、中国道教与饮丹成仙51

十二、道教的食气养生57

十三、道教的养身之道——性、命兼修60

十四、桃、桃符62

十五、士大夫饮食文化63

十六、响往道教的李白65

十七、追求自由的李白67

十八、酒与李白70

十九、伊斯兰教的饮食71

二十、神秘的御膳76

二十一、帝王饮食与寿命82

二十二、宫廷饮食制度85

二十三、东辣西酸与南甜北咸89

第三章 中国近代饮食文化91

小引91

一、中国近代饮食文化的变迁93

二、明清江南一带的饮食风貌95

三、广东风味的崛起99

四、四大风味的特征101

五、南方人爱吃米、北方人爱吃面108

六、中式饮宴的团圆意识110

七、孙中山论中国饮食112

八、老舍笔下的饮食118

第四章 中国现代饮食文化120

小引120

一、现代中式饮食更多地融合了西式饮食120

二、食雕与拼盘的兴起122

三、由单纯的艺术享受变为多元化124

四、营养科学对饮食文化的影响125

五、吃的选择126

六、家庭厨房的变迁129

七、快餐的兴起131

八、工业饮食文化133

九、南北饮食之战135

十、麻辣热烫——卡拉OK138

十一、对饮酒习俗的反思140

十二、对劝菜习俗的评论142

十三、酒的功过145

第五章 中外饮食文化比较148

一、西方男女文化与中国男人文化148

二、中国饮食文化与西方男女文化152

三、吃餐具、吃味、吃造型156

四、手抓、筷子与叉子160

五、美国人的饮食追求163

六、鸡尾酒165

七、自助餐饮167

八、茶道艺术168

第二部分 中国烹饪原理175

第一章 绪论175

一、原料与烹饪175

二、烹饪原料的预处理177

三、烹的目的181

四、熟食的不利方面183

五、烹的介质185

六、烹的设备189

第二章 滋味191

一、什么是味191

二、味感觉的关联193

三、滋味的生成196

四、滋味的个性197

五、糖及甜味202

六、本味论205

七、调味论209

八、搭配论(一)215

九、搭配论(二)218

十、调味的实践与理论221

十一、调味的分量和比例223

十二、滋味味型228

第三章 香味230

一、香味觉230

二、菜点的香味是可以烹调的232

三、气味及香料的分类235

四、香气的成分237

五、调香的进程239

六、香气的生成241

七、调香原理242

八、温度与香气245

九、调料与香气247

十、烹饪法与香气249

十一、密闭与香气252

十二、物料搭配是一种香气合成254

十三、调香阶段256

十四、气味杂议258

十五、美味论(一)260

十六、美味论(二)264

第四章 触感267

一、食物的触感267

二、食物的物理状态和组织结构269

三、食物的含水情况与触感271

四、烹饪方法与触感274

五、温度与触感276

六、气隙与触感279

七、层次与触感281

第五章 色彩285

一、食物的色彩285

二、餐桌色彩与画板287

三、烹饪色彩的表现289

四、色彩的感情290

五、色彩的组合293

六、菜点的质感295

第六章 形态297

一、从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看中国菜的形297

二、菜点的造型元素299

三、形式美法则302

四、造型的方法313

第三部分 中国烹饪艺术323

第一章 中国烹饪艺术的特征323

一、滋味的艺术323

二、香味的艺术325

三、味觉的艺术328

四、触感的艺术329

五、环境的艺术332

六、在现代生活中显示生命的艺术336

七、烹饪艺术的局限性340

第二章 中国烹饪艺术的创作和表现344

一、形式美法则用于筵席344

二、全席的风格346

三、中国烹饪艺术的魅力348

四、中国烹饪艺术的味351

五、中国烹饪艺术的形态353

六、中西烹饪艺术的色彩比较355

七、中国烹饪艺术主题的表现358

八、第五届国际烹饪大赛主题及我国作品表现365

第三章 中国烹饪艺术的评论和欣赏367

一、中国烹饪艺术的评论标准367

二、运用艺术规律来欣赏烹饪艺术369

三、中国烹饪工艺之美372

四、谈走堂绝技374

五、满汉全席377

六、中国烹饪艺术的民族风格380

七、关于中国烹饪的一些争论382

八、当今中国烹饪艺术的特点3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