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织手册 第1分册 原料 试验 空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针织手册 第1分册 原料 试验 空调
  • 上海市针织工业公司,天津市针织工业公司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
  • ISBN:15041·1098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针织手册 第1分册 原料 试验 空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针织原料的概况和分类1

第一篇 针织原料1

一、针织常用原料简要性能4

二、纱线品种代号5

二、针织绒线代号5

一、绵纤维7

(二) 棉纤维的形态结构和组成7

(一) 棉纤维主要种类与品质7

第一节 天然纤维7

第二章 针织原料的结构与特性7

(三) 棉纤维的化学性质9

(四) 绵纤维(细绒棉)的物理机械性质9

二、麻纤维10

(一) 苎麻、亚麻纤维的形态结构和组成11

(二) 苎麻、亚麻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质12

三、毛13

(一) 绵羊毛13

(二) 兔毛17

(三) 山羊绒18

四、蚕丝19

(一) 蚕丝的形态结构和组成19

(二) 蚕丝的化学性质20

(三) 蚕丝的物理机械性质21

第二节 化学纤维21

一、针织用化学纤维名称22

二、化学纤维的形态结构23

(一) 化学纤维性能参考表26

三、化学纤维性能26

(二) 几种纤维的拉伸曲线34

(三) 纤维的弹性回复率34

(四) 纤维的摩擦性能35

(五) 纤维的静电序列与静电荷密度36

(六) 纤维的介电常数与质量比电阻37

(七) 纤维的热学性质39

(八) 几种纤维的耐化学试剂性39

(一) 玻璃纤维42

四、其他纤维42

(二) 金属丝44

第三章 纤维和纱线的吸湿性46

第一节 纤维和纱线的回潮率46

一、纤维和纯纺纱线的公定回潮率46

二、混纺纱线的公定回潮率47

第二节 纤维的吸湿性及吸湿与纤维物理性质的关系48

一、纤维吸湿的滞后性48

二、纤维的平衡回潮率与相对湿度的关系49

三、各种纤维在不同条件下的密度和比容50

四、各种纤维在水中的膨胀值50

五、各种纤维从干燥到完全湿润时放出的热量51

第四章 纱线的细度52

第一节 纱线细度的间接指标52

一、纱线号数、旦数和支数的定义52

(一) 定长制52

(一) 号数与旦数的关系53

二、号数、旦数及支数的换算53

(二) 定重制53

(二) 公制支数与旦数的关系54

(三) 号数与公制支数的关系54

(四) 公制支数与英制支数的关系54

(五) 号数与英制支数的关系54

(六) 棉纱公称号数系列与英制支数对照56

三、棉纱号数分档及称呼58

四、股线的号数和支数表示方法及计算58

(七) 常用纯纺、混纺纱的英制支数与号数的换算对照58

第二节 纱线细度的直接指标60

一、纱线直径的计算方法60

二、棉纱的计算直径61

三、毛纱的计算直径61

四、锦纶丝的计算直径62

五、其他63

第三节 纱线的细度不匀63

一、重量不匀率63

二、条干均匀度64

第五章 纱线的捻度65

第一节 捻度、捻系数及其公、英制换算65

一、捻度65

二、捻系数65

三、捻向67

第二节 加捻对纱线性能的影响67

一、加捻与纱线强度的关系67

四、捻系数与纱线其他性能的关系68

三、捻系数对纱线直径、体积重量的影响68

二、捻系数与纱线捻缩的关系68

第三节 针织用纱捻系数的选择69

一、常用纱线的捻系数69

二、纱线捻度参考表71

三、绒线和针织绒线捻系数73

四、针织绒线捻度参考表73

3. 品质指标74

2. 断裂长度(LR)74

1. 相对强度(P0)74

一、断裂强力(绝对强力)74

二、断裂强度74

第一节 拉伸断裂指标74

第六章 纱线的机械性质74

三、断裂伸长与断裂伸长率75

四、强力不匀率和伸长不匀率75

五、勾接强度和结节强度75

第二节 弯曲性能76

第五节 弹性76

一、纱线的流变性质和弹性76

二、弹力丝的伸缩性和弹性78

第四节 耐疲劳性能78

第五节 摩擦性能79

一、纱线的摩擦性能与针织工艺的关系79

二、纱线的摩擦性能79

第六节 混纺纱的性质和选用81

一、棉纱线的分等85

第一节 棉纱线的分等和分级85

第七章 纱线的分等和分级85

二、棉纱线的分级86

第二节 粘纤纯纺纱线的分等和分级94

第三节 混纺纱线的分等和分级97

一、棉混纺纱线的分等分级97

二、中长化纤混纺纱线的分等分级97

第四节 蚕丝分级标准100

二、分等规定102

一、技术条件102

第五节 清梳纯毛、毛混纺、纯化纤针织绒线的分等102

第六节 粘胶丝质量指标107

一、物理机械性能指标107

二、外观疵点指标107

第七节 锦纶丝品质指标108

一、民用、工业用绵纶6和锦纶66单丝、复丝品质指标108

二、进口锦纶丝(复丝)品质指标(参考)112

三、进口锦纶弹力丝品质指标(参考)112

一、涤纶丝品质指标113

第八节 涤纶丝和涤纶低弹丝品质指标113

三、进口涤纶丝(复丝)品质指标(参考)114

二、涤纶低弹丝品质指标114

四、进口涤纶纸弹丝品质指标(参考)115

第二篇 针织原料及针织品的试验116

第一章 测试基本规定116

一、试验室的标准状态116

二、水分平衡116

三、试样的标准状态116

六、试样的采取与准备117

四、试样的重量117

五、试样公定回潮率117

七、通用计算公式118

第二章 针织原料的试验119

第一节 针织原料的鉴别方法119

一、燃烧法119

二、显微镜观察法120

二、纤维密度测定法121

五、化学溶解法122

四、试剂着色法122

六、证实试验法123

第二节 长丝及弹力丝的试验方法125

一、细度125

二、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128

三、湿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128

四、定伸长弹性恢复率129

五、紧缩伸长率及弹性恢复率129

七、勾接强度130

六、弹力丝残留扭矩130

八、结节强度131

九、摩擦系数131

十、熔点133

十一、比电阻值133

十二、捻度134

十三、沸水收缩率134

十四、含油率135

十六、锦纶6低分子含量136

十五、残硫量136

十七、纤维根数137

十八、染色均匀度137

十九、外观检验139

第三节 短纤纱试验方法139

一、棉型纱线物理指标、重量偏差139

二、毛线支数140

三、人造毛皮毛条支数不匀率141

四、棉结、杂质、条干均匀度141

五、毛线条干均匀度143

六、捻度144

七、单纱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145

八、耐磨145

九、混纺比145

十、纱疵检验150

第三章 针织坯布及针织品试验151

三、厚度152

二、密度152

一、宽度152

第一节 静特性试验152

四、重量153

五、回潮率154

六、织缩154

七、体积重量155

八、气孔容积155

九、丰满度155

十、纵横弯斜度156

十一、绒毛高度157

第二节 服用性试验157

一、折皱回复性157

二、硬挺性158

三、悬垂性159

四、起毛起球性159

五、勾丝性161

六、起拱性163

七、保暖性164

八、透湿性165

九、透气性165

十、免烫性166

十一、烫熨收缩性166

十二、缩水率167

十三、沸水收缩率169

十四、抗熔融性170

十六、横向延伸性171

十五、抗静电性171

第三节 耐久性试验172

一、顶破强度172

二、断裂强度173

三、断裂功173

四、耐磨牢度173

五、折边磨174

六、毡化度174

八、上胶量175

九、皂洗牢度175

七、脱毛率175

十、汗渍牢度176

十一、摩擦牢度177

十二、日晒牢度178

十三、升华牢度179

第一章 空气调节和针织生产181

第一节 空气调节的重要性181

第二节 生产过程中的散发物及其处理方法181

第三节 车间温湿度控制范围186

第四节 温湿度的变化在生产上的反应187

第五节 空气调节与劳动保护的关系188

一、温湿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88

二、实感温度188

第一节 常用空气参数190

一、相对湿度190

第二章 空气和温湿图190

第二节 湿空气i-d图191

一、i-d图内容191

二、其他参数191

二、i-d变化分区192

第三章 空气调节设计简介195

第一节 室外气象参数195

第二节 室内气象参数196

第三节 负荷计算方法197

第四节 技术措施200

二、洗涤室中的热湿交换计算203

一、布置203

(一) 喷水量计算203

第五节 空调室203

(二) 喷头的喷水性能206

(三) 喷水管排208

(四) 挡水板209

(五) 加热器211

(六) 冷源216

第六节 通风量计算217

第七节 风管计算220

第四章 设计计算举例225

第一节 夏季通风降温计算225

一、隔热225

二、热压排风227

(一) 天窗排热228

(二) 风帽排热230

(三) 排气罩排热231

三、局部送风232

第二节 冬季升温加湿计算238

一、升温加湿239

二、等温加湿242

三、等焓加湿(绝热加湿)243

第三节 经编车间孔板送风计算243

第四节 槽边抽风排湿计算248

第五节 拉毛机吸尘计算250

第二节 性能测定252

第一节 调节要点252

一、风量和风压252

第五章 空调设备运行管理252

二、水量253

三、冷量253

四、蒸汽供热量255

第三节 安全技术256

第四节 保全保养257

一、保养清洁工作(供参考)257

二、大检修工作(供参考)259

三、检修质量要求(供参考)260

第六章 空调常用数据与设备262

一、温湿度对照表262

二、空气性质表263

三、空调设计参考数据264

四、饱和蒸汽性质表265

五、局部阻力系数表266

六、窗子的流量系数表270

七、常用测试仪表的主要技术特征271

八、常用风机、水泵和制冷设备表272

九、国际单位对照表277

第三篇 空气调节11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