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中国水产养殖百科全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陆忠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6346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066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11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简明中国水产养殖百科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淡水养殖鱼类繁殖1
第一章 养殖鱼类繁殖机理1
第一节 鱼类的性腺发育1
第二节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5
第二章 养殖鱼类的繁殖技术9
第一节 草、青、鲢、鳙、鲮鱼的人工繁殖9
第二节 鲤、鲫和团头鲂的人工繁殖22
第二篇 池塘综合养殖模式与大水面增殖27
第一章 池塘综合养殖高产模式27
第一节 池塘综合养殖高产模式的理论基础27
第二节 综合养殖高产池塘的生态学系统28
第三节 综合养殖高产池塘的放养模式43
第四节 饲养管理和效益分析52
第二章 银鱼科鱼类及其湖泊水库移植增殖技术60
第一节 银鱼生物学特性60
第二节 银鱼移植增殖技术67
第三节 银鱼的渔具渔法72
第四节 银鱼资源增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73
第五节 银鱼保鲜及加工技术75
第六节 银鱼移植增殖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83
第三篇 淡水鱼类的养殖技术87
第一章 虹鳟养殖87
第一节 概况87
第二节 虹鳟生物学特性87
第三节 虹鳟养殖场的基本要求88
第四节 虹鳟人工繁殖89
第五节 虹鳟的饲养管理92
第六节 常见病及其防治93
第二章 罗非鱼养殖95
第一节 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95
第二节 繁殖技术97
第三节 苗种培育99
第四节 商品鱼养殖100
第五节 越冬104
第三章 胡鲇养殖106
第一节 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106
第二节 生物学特性106
第三节 亲鱼的选择和培育107
第四节 繁殖107
第五节 苗种的培育109
第六节 成鱼养殖110
第七节 鱼病防治112
第四章 建鲤养殖113
第一节 建鲤及其生产性能113
第二节 建鲤的繁殖113
第三节 建鲤的苗种培育115
第四节 建鲤的池塘成鱼养殖116
第五节 建鲤的网箱养殖117
第六节 建鲤的稻田养殖118
第七节 建鲤的运输118
第八节 建鲤的选种保种和遗传保护119
第五章 大口鲇人工养殖技术121
第一节 概况121
第二节 大口鲇的生物学特性121
第三节 大口鲇的人工繁殖123
第四节 大口鲇的鱼苗、鱼种培育125
第五节 大口鲇的成鱼饲养127
第六节 大口鲇的疾病防治129
第二节 长吻?的生物学特性131
第一节 概况131
第六章 长吻?的人工养殖技术131
第三节 长吻?的人工繁殖132
第四节 长吻?鱼苗的培育技术133
第五节 长吻?鱼种的培育技术134
第六节 长吻?的成鱼饲养135
第七节 长吻?的疾病防治135
第八节 长吻?的安全运输136
第一节 概况137
第二节 短盖巨脂鲤生物学特性137
第七章 短盖巨脂鲤养殖137
第三节 短盖巨脂鲤人工繁殖139
第四节 鱼苗、鱼种培育142
第五节 成鱼养殖145
第六节 越冬147
第七节 活鱼运输148
第八节 鱼病防治149
第二节 泥鳅的人工繁殖153
第一节 泥鳅的生物学特性153
第八章 泥鳅养殖153
第三节 苗种培育154
第四节 成鱼养殖154
第五节 鱼病防治154
第六节 日常管理155
第七节 收获与暂养155
第二节 罗氏沼虾的生物学157
第一节 概况157
第一章 罗氏沼虾养殖157
第四篇 水生经济动物养殖157
第三节 虾苗培育160
第四节 成虾养殖160
第二章 河蚌育珠技术163
第一节 概况163
第二节 育珠河蚌的生物学基础163
第三节 三角帆蚌的人工繁殖166
第四节 褶纹冠蚌的人工繁殖167
第五节 常规珍珠手术作业法169
第六节 特种珍珠手术作业法170
第七节 珍珠育成技术175
第八节 蚌病及其防治182
第九节 珍珠采收186
第三章 中华绒螯蟹的营养生理机制190
第一节 摄食与消化吸收190
第二节 河蟹的营养需要199
第三节 河蟹的饵料与投饵技术208
第五篇 名、特、优品种类养殖213
第一章 鳗鱼生物学与养殖概况213
第一节 鳗鱼的生物学特性213
第二节 亚洲日本鳗鱼养殖概况217
第二章 日本鳗鱼养殖技术219
第一节 鳗苗培育219
第二节 成鳗养殖技术222
第一节 鳗鱼的营养需求227
第三章 鳗鱼营养要求与饲料工艺227
第二节 鳗鱼饲料加工和质量要求230
第三节 鳗鱼饲料配方实例231
第四章 鳗鱼的疾病与防治234
第一节 鳗鱼疾病的预防234
第二节 鳗鱼常见病的防治方法237
第五章 欧洲鳗鲡养殖243
第一节 欧鳗的生物学特性243
第二节 欧鳗养殖概况及其展望245
第三节 欧鳗养殖技术247
第四节 欧鳗病害防治方法250
第六章 松江鲈养殖253
第一节 松江鲈的生物学特性253
第二节 松江鲈的繁殖255
第三节 松江鲈成鱼的养殖258
第七章 鳜养殖261
第一节 鳜生物学特性261
第三节 苗种培育262
第二节 人工繁殖262
第四节 成鱼养殖263
第五节 鱼病防治264
第八章 胭脂鱼养殖266
第一节 概述266
第二节 胭脂鱼的生物学266
第三节 胭脂鱼人工繁殖267
第四节 胭脂鱼的饲养268
第五节 胭脂鱼病害防治269
第一章 稻田养鱼的历史和现状271
第六篇 稻田养鱼271
第二章 稻鱼共生理论273
第三章 稻田养鱼技术276
第一节 养鱼稻田的建设276
第二节 稻田养鱼的不同形式277
第三节 稻田养鱼与稻作栽培的配合279
第一章 牛蛙的养殖技术281
第一节 牛蛙的生物学特性281
第七篇 两栖动物养殖281
第二节 牛蛙的生态条件287
第三节 牛蛙养殖场的设计与建造288
第四节 牛蛙的营养要求和饲料292
第五节 牛蛙的人工繁殖299
第六节 蝌蚪的饲养与管理304
第七节 幼蛙的饲养与管理306
第八节 成蛙的饲养与管理308
第九节 牛蛙病害防治311
第十节 牛蛙的越冬管理315
第十一节 牛蛙的运输317
第二章 棘胸蛙生物学及养殖319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319
第二节 人工繁殖和育苗320
第三节 幼、成蛙养殖321
第三章 大鲵的养殖技术323
第一节 大鲵的分类与分布323
第二节 大鲵的生物学323
第四节 大鲵的人工繁殖325
第三节 大鲵养殖场设计与建造325
第五节 大鲵的人工养殖328
第六节 大鲵的饲料329
第七节 大鲵的疾病防治330
第八节 大鲵的暂养与运输330
第八篇 爬行动物养殖333
第一章 中华鳖的生物学及其养殖333
第一节 生物学特征333
第二节 人工繁殖335
第三节 养成技术338
第二章 乌龟的养殖技术345
第一节 乌龟的生物学特征345
第二节 乌龟的繁殖技术347
第三节 乌龟的人工养殖技术349
第四节 乌龟的营养物质与饲料350
第五节 乌龟的病害防治352
第一节 概述355
第三章 扬子鳄养殖355
第二节 扬子鳄的形态学356
第三节 扬子鳄的生态学359
第四节 扬子鳄的人工养殖362
第九篇 营养与代谢367
第一章 摄食器官与消化器官概述367
第一节 食性367
第二节 摄食器官367
第三节 摄食368
第四节 消化器官371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78
第一节 消化吸收率378
第二节 营养物质的吸收381
第三章 营养物质的需求385
第一节 蛋白质与氨基酸385
第二节 脂类396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398
第四节 维生素400
第五节 无机盐(矿物质)406
第六节 各种主要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409
第四章 能量412
第一节 饲料的能量412
第二节 能量的测定413
第三节 鱼类的能需量415
第四节 能量平衡417
第五节 蛋白和能量比419
第一节 概述421
第五章 人工配合饲料421
第二节 配合饲料原料及其选购技术423
第三节 配合饲料配制技术432
第四节 配合饲料加工技术437
第五节 饲料的贮藏438
第六节 投饲技术440
第七节 配合饲料生产中的质量管理442
第六章 水生经济植物与栽培445
第一节 可作饲料的水生经济植物445
第二节 水生经济植物的人工栽培451
第十篇 病害与防治455
第一章 鱼病发生的原因455
第一节 鱼病发生的环境因素455
第二节 鱼病发生的病原体因素456
第三节 鱼体对疾病的易感性和抗病力457
第一节 现场调查458
第二节 病鱼检查458
第二章 鱼病的诊断458
第三章 鱼病的预防460
第一节 消毒清池,改善养殖环境460
第二节 加强养殖管理,坚持生态防病461
第三节 免疫预防462
第四节 药物预防463
第四章 鱼病的种类、特征和治疗465
第一节 病毒性鱼病465
第二节 细菌性鱼病468
第三节 真菌性鱼病472
第四节 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474
第五节 蠕虫引起的鱼病488
第六节 甲壳动物引起的鱼病497
第七节 营养性鱼病502
第五章 鱼类的敌害504
第一节 藻类504
第二节 腔肠动物504
第四节 甲壳动物505
第三节 软体动物505
第五节 昆虫506
第六节 鱼类507
第七节 两栖类508
第八节 爬行类509
第九节 鸟类509
第十节 哺乳类510
第一节 对虾病毒病512
第六章 水产动物病毒病512
第二节 鱼类病毒病516
第三节 蛙类病毒病519
第四节 中华鳖病毒病520
第十一篇 生物工程与育种529
第一章 鱼类遗传育种529
第一节 鱼类遗传与育种的基本概念529
第二节 鱼类遗传的物质基础530
第三节 鱼类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533
第四节 鱼类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537
第二章 建鲤生物工程育种技术及其品种特性541
第一节 建鲤的生物工程育种技术541
第二节 建鲤的品种特性544
第三章 藻类基因工程研究技术及方法547
第一节 藻类基因工程概述547
第二节 藻类基因工程研究技术及方法549
第三节 藻类基因工程的前景展望557
第一节 多倍体概念的提出——历史沿革及现状561
第四章 海产鱼类多倍体育种技术研究561
第二节 天然多倍体562
第三节 人工多倍体的诱导563
第四节 多倍体的倍性鉴定566
第五节 多倍体的倍性效应570
第六节 多倍体的应用及前景展望571
第五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574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养殖育种中的应用574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养殖种质遗传鉴定中的应用579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养殖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580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中的作用584
第六章 养殖鱼类引种和驯化587
第一节 概况587
第二节 引进种类及其代表种类588
第三节 发展前景与问题595
第十二篇 基础理论研究599
第一章 我国海水鱼类环境生理学研究599
第一节 环境因子599
第二节 人工繁殖机理608
第三节 环境毒理学614
第二章 生物物理学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627
第一节 核磁共振与胚胎接受刺激的敏感期627
第二节 某些物理刺激的方法628
第三节 电磁场与水产养殖628
第四节 电场促进水生动物生长的机理629
第六节 利用生物技术培育水产养殖新品种630
第五节 激光、温度等物理技术与水产养殖关系630
第七节 现代化饲养管理中的应用631
第十三篇 海水鱼养殖633
第一章 鲻科鱼类生物学及其养殖633
第一节 鲻科鱼类生物学特征633
第二节 鲻科鱼类人工繁殖634
第三节 苗种培育636
第四节 养成技术637
第六节 越冬640
第五节 病害防治640
第二章 大弹涂鱼养殖641
第一节 大弹涂鱼生物学641
第二节 养殖644
第三章 石斑鱼养殖648
第一节 养殖生物学649
第二节 养殖技术654
第三节 鱼病防治657
第一节 花鲈生物学特征662
第四章 花鲈养殖662
第二节 亲鱼、受精卵与早期发育663
第三节 苗种培育666
第四节 花鲈网箱养殖667
第五节 花鲈池塘养殖668
第六节 越冬668
第七节 病害防治669
第五章 ?状黄姑鱼生物及养殖671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671
第二节 人工繁殖和育苗673
第三节 海水网箱养殖674
第四节 病害防治675
第六章 遮目鱼养殖677
第一节 遮目鱼生物学特性677
第二节 遮目鱼人工繁殖679
第三节 仔鱼和仔鱼培育681
第五节 成鱼养殖683
第四节 天然鱼苗的捕捞和运输683
第六节 病害防治684
第七章 许氏平鲉养殖686
第一节 许氏平鲉的形态、生态学特征686
第二节 许氏平鲉早期发育的形态、生态学特点及人工养殖687
第三节 许氏平鲉苗种培育689
第四节 中间培育691
第五节 越冬691
第七节 鱼病防治692
第六节 成鱼养殖692
第八章 中华乌塘鳢生物学人及其养殖694
第一节 中华乌塘鳢生物学特征694
第二节 中华乌塘鳢的人工繁殖696
第三节 成鱼养殖700
第四节 病害防治701
第九章 真鲷养殖703
第一节 真鲷生物学703
第二节 育苗技术704
第三节 养成技术708
第一节 牙鲆生物学710
第十章 牙鲆养殖710
第二节 育苗技术711
第三节 养殖技术716
第十一章 红鳍东方鲀养殖718
第一节 东方鲀属生物学718
第二节 育苗技术720
第三节 养殖技术723
第一节 海水鱼人工繁殖、育苗、养殖的历史和现状727
第十二章 我国海水鱼类人工繁殖、育苗及养殖技术的规范化研究727
第二节 海水鱼育苗研究技术规范728
第三节 海水鱼苗仔、稚、幼鱼的分期标准731
第四节 海水鱼育苗饵料系列研究732
第五节 海水鱼苗和活鱼的运输732
第六节 成鱼养殖规范733
第十三章 全球鲻科鱼类繁殖生态学的研究735
第一节 性腺成熟机理735
第二节 鲻科鱼类产卵场和产卵洄游机理736
第三节 孵化的生态因子737
第四节 鲻科鱼类仔鱼存活率和生长机制737
第五节 鲻科鱼类仔鱼摄食生态学738
第十四篇 甲壳类养殖741
第一章 中国对虾养殖741
第一节 对虾养殖原理741
第二节 中国对虾育苗技术742
第三节 中国对虾养成技术746
第四节 中国对虾疾病及其防治技术750
第二章 日本对虾养殖753
第一节 日本对虾的生物学特征753
第二节 日本对虾的繁殖习性754
第三节 日本对虾的亲虾培育754
第四节 日本对虾的苗种生产755
第五节 日本对虾的养成757
第六节 日本对虾活运759
第一节 斑节对虾的生物学761
第三章 斑节对虾养殖761
第二节 育苗设施763
第三节 斑节对虾亲虾培育763
第四节 斑节对虾苗种生产764
第五节 斑节对虾的养成766
第四章 锯缘青蟹养殖770
第一节 锯缘青蟹的生物学特性770
第二节 锯缘青蟹的苗种生产774
第三节 锯缘青蟹的养成775
第十五篇 贝类养殖779
第一章 鲍生物学与养殖779
第一节 鲍生物学特性779
第二节 繁殖生物学与人工育苗技术783
第三节 养殖788
第四节 人工配合饲料790
第五节 病害防治792
第一节 增殖的意义、历史与现状798
第二章 鲍增殖技术与方法798
第二节 鲍栖息环境与活动习性799
第三节 放流技术799
第四节 敌害802
第五节 增殖前景与存在问题803
第三章 缢蛏养殖806
第一节 缢蛏生物学806
第二节 缢蛏种苗生产810
第三节 缢蛏养成812
第四章 文蛤生物学及其增养殖817
第一节 文蛤的生物学特性817
第二节 文蛤的增养殖820
第五章 贻贝类养殖824
第一节 养殖贻贝的主要种类和形态824
第二节 贻贝的内部构造825
第三节 贻贝的生态习性825
第四节 贻贝的繁殖与生长825
第五节 贻贝的半人工采苗827
第六节 贻贝的养成829
第七节 贻贝的收获与加工830
第六章 珍珠养殖832
第一节 珍珠贝及其养殖832
第二节 插核育珠834
第三节 珍珠加工836
第七章 河口经济蚬类及其增养殖838
第一节 概况838
第二节 蚬类生物学838
第三节 河蚬苗种的培育841
第四节 河蚬的增养殖843
第五节 河蚬的捕捞和收获844
第十六篇 藻类养殖技术847
第一章 紫菜养殖技术847
第一节 紫菜的生物学847
第二节 紫菜人工增殖852
第三节 丝状体的培育技术854
第四节 紫菜壳孢子采苗技术859
第五节 紫菜叶状体的养殖技术862
第六节 紫菜叶状体的收割和加工技术865
第二章 江蓠人工育苗及栽培技术868
第一节 江蓠的生物学868
第二节 江蓠的人工育苗877
第三节 江蓠的人工栽培880
第四节 江蓠的增产措施882
第五节 江蓠的收获与加工884
第一节 海参生物学特性887
第十七篇 棘皮动物和腔肠动物养殖887
第一章 海参增养殖887
第二节 海参增养殖892
第二章 海胆增养殖896
第一节 海胆生物学特性896
第二节 海胆增养殖905
第三章 海蜇人工繁殖与增殖909
第一节 海蜇的生物学909
第二节 人工育苗911
第三节 海蜇放流增殖914
第十八篇 饵料生物培养917
第一章 海水饵料微藻的培养917
第一节 绪言917
第二节 饵料微藻的实验室培养917
第三节 饵料微藻的大量培养919
第四节 饵料微藻培养的通用技术921
第二章 轮虫的培养和应用926
第一节 研究概况926
第二节 轮虫的分类地位和形态926
第三节 轮虫分布和水环境927
第四节 轮虫的食性和饵料929
第五节 轮虫的生殖和产量932
第六节 轮虫休眠卵形成和应用933
第七节 轮虫的采集、分离和培养935
第八节 轮虫的培养方式935
第九节 轮虫生产性的大面积培养936
第十节 轮虫的主要敌害生物938
第三章 卤虫的研究与应用940
第一节 卤虫研究概况940
第二节 卤虫的分类和形态940
第三节 卤虫的生殖特性941
第四节 卤虫的生态条件942
第五节 卤虫卵孵化和发育943
第六节 卤虫卵的质量评价944
第七节 卤虫卵孵化原理及分离幼虫技术945
第八节 卤虫卵去壳及应用946
第九节 卤虫在鱼虾养殖中的应用947
第十节 卤虫营养价值及其营养强化948
第四章 桡足类的研究与培养950
第一节 桡足类培养研究概述950
第二节 桡足类的生物学950
第三节 桡足类的培养952
第一节 糠虾应用概况955
第二节 糠虾的形态特征和分类955
第五章 糠虾的研究和应用955
第三节 黑褐新糠虾的生活史956
第四节 黑褐新糠虾的种群和生殖特点957
第五节 糠虾的采集959
第六节 糠虾的食性和饵料960
第七节 糠虾的培养和管理961
第六章 蜾赢蜚的生态习性和虾池移养964
第一节 蜾赢蜚的名称和研究964
第二节 蜾赢蜚的分类和形态964
第三节 蜾赢蜚的生态习性964
第四节 蜾赢蜚的生殖特性966
第五节 蜾赢蜚的移植培养966
第六节 蜾赢蜚养虾效果967
第十九篇 海洋增殖渔业969
第一章 海洋增殖渔业的历史和现状969
第一节 增殖渔业的定义969
第二节 增殖渔业的理论970
第三节 增殖渔业的必然性971
第四节 增殖渔业的历史972
第五节 国外现状973
第六节 国内现状975
第二章 海洋增殖渔业的开发技术977
第一节 基础调查977
第二节 增殖对象的选择977
第三节 种苗生产技术978
第四节 中间培育技术979
第五节 放流技术980
第六节 移植增殖技术982
第七节 标志跟踪技术983
第八节 回捕技术及回捕率983
第九节 鱼群行动控制技术984
第十节 增殖海区的生境保护改造技术984
第十一节 效果评价985
第十二节 组织管理985
第一节 前言987
第三章 海洋农牧化的进展与问题987
第二节 海洋农牧化的背景、概念与内容988
第三节 海洋农牧化的进展989
第四节 问题与展望991
第二十篇 水产养殖经济993
第一章 水产养殖经济的研究对象与评估指标993
第一节 水产养殖经济的研究对象993
第二节 水产养殖经济的研究内容995
第三节 水产养殖经济效益评价指标997
第二章 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999
第一节 常规分析法999
第二节 生产函数分析法1000
第三节 成本效益分析法1001
第四节 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途径1003
第三章 我国水产养殖经济的现状1004
第一节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现状1004
第三节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潜力1005
第二节 养殖经济中存在的问题1005
第四节 发展水产养殖经济的战略措施1006
第二十一篇 水生动物的保活运输设备、技术与方法1009
第一章 活鱼运输机械与设备1009
第一节 活鱼运输机组的分类1009
第二节 活鱼运输机的命名1009
第三节 活鱼运输机性能简介1011
第四节 普及型各类机组的功能系统1012
第五节 FY 系列各定型机组的设备性能1012
第一节 水生动物的生态要求1016
第二章 水生动物的保活运输及储存1016
第二节 水生动物保活运输1017
第三节 设备的保养和准备1017
第四节 启运注意事项1019
第五节 应急设施1021
第六节 保活运鱼方法1022
第七节 事故的产生和排除1023
第八节 注意事项1025
索引1027
热门推荐
- 3085483.html
- 164747.html
- 1866843.html
- 2759126.html
- 2404660.html
- 699922.html
- 254661.html
- 1713357.html
- 1381408.html
- 3570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2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63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62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3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58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63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31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38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7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