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 与日本比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 与日本比较
  • 关权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5853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78页
  • 文件大小:150MB
  • 文件页数:499页
  • 主题词:工业发展-对比研究-中国、日本-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 与日本比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预备性考察3

第一章 近代日本的工业发展:概论3

第一节 引言3

第二节 经济发展概况5

第三节 工业发展概况11

第四节 结语16

第二章 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概论18

第一节 引言18

第二节 经济发展概况21

第三节 工业发展概况27

第四节 结语30

第二篇近代日本的工业发展35

第三章 工业发展与结构变化:传统与近代35

第一节 引言35

第二节 定义和区分36

第三节 结构变化41

第四节 原因分析47

第五节 结语52

第四章 工业发展与技术创新: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54

第一节 引言54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观察55

第三节 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65

第四节 结语69

第五章 动力革命的地区性:技术进步与地区差距71

第一节 引言71

第二节 工厂的动力化72

第三节 原动机的普及78

第四节 动力革命的进展83

第五节 结语88

第六章 工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发明家的分析89

第一节 引言89

第二节 统计分析90

第三节 案例分析96

第四节 社会经济背景100

第五节 结语104

第七章 工业发展与市场结构:兼论熊彼特假说106

第一节 引言106

第二节 数量分析107

第三节 财阀与技术创新112

第四节 结语118

第八章 工业发展与产业政策:专利制度的分析120

第一节 引言120

第二节 专利制度的创立及其特征121

第三节 专利制度的经济学解释123

第四节 相关政策的评价130

第五节 结语132

第九章 工业发展的产业升级:从人力车到汽车133

第一节 引言133

第二节 人力车工业134

第三节 自行车工业138

第四节 汽车工业145

第五节 结语151

第三篇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155

第十章 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工业——基于《农商统计表》的分析155

第一节 引言155

第二节 《农商统计表》的性质及改进156

第三节 估计结果的讨论161

第四节 关于工厂的讨论166

第五节 结语176

第六节 附表176

第十一章 1933年内地的工业(1)——基于《中国工业调查报告》的分析181

第一节 引言181

第二节 调查概要182

第三节 《调查报告》(中册)的分析183

第四节 《调查报告》(下册)的分析188

第五节 结语197

第十二章 1933年内地的工业(2)——基于《中国实业志》的分析198

第一节 引言198

第二节 山东省199

第三节 山西省205

第四节 湖南省213

第五节 江苏省218

第六节 浙江省222

第七节 结语225

第十三章 20世纪30年代东北的工业——基于《“满洲国”工厂统计》的分析227

第一节 引言227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东北工业228

第三节 资料的性质和估计方法233

第四节 结果的讨论237

第五节 进一步的分析247

第六节 经济学解释267

第七节 结语269

第十四章 1939~1942年华北的工业——基于《华北工厂统计》的分析271

第一节 引言271

第二节 1939年的华北工业272

第三节 1942年的华北工业276

第四节 结语285

第五节 附表285

第十五章 抗战时期后方的工业——基于《后方工业概况统计:1942年》的分析302

第一节 引言302

第二节 后方工业概况303

第三节 行业分析314

第四节 结语322

第十六章 城市的工业:全国、上海、天津、武汉324

第一节 引言324

第二节 城市工业概况325

第三节 上海工业333

第四节 天津工业339

第五节 武汉工业344

第六节 结语354

第十七章 民国时期的矿业生产——基于《中国矿业纪要》的分析356

第一节 引言356

第二节 资料的性质和既往估计357

第三节 估计和分析360

第四节 结语368

第五节 附录:矿业产量估计依据的资料和估计方法369

第六节 附表374

第十八章 工业发展的促进因素387

第一节 引言387

第二节 政府的作用:煤炭业388

第三节 市场的作用:面粉业392

第四节 企业家精神:纺织业401

第五节 结语410

第四篇总结和展望415

第十九章 20世纪30年代中日工业发展比较415

第一节 引言415

第二节 工业发展比较:基本特征416

第三节 工业发展比较:统计分析423

第四节 结语430

第二十章 全书的总结432

第一节 引言432

第二节 工业发展的差异433

第三节 发展差异的原因442

第四节 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总结449

第五节 结语452

参考文献453

索引4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