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方志文本学基础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方志文本学基础教程
  • 韩章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研究出版社
  • ISBN:978780168342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方志学-研究-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方志文本学基础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方志文本观念的历史演变和当代更新3

一、历史演变3

二、当代更新5

第二节 建立方志文本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6

一、必要性6

二、可能性7

第三节 方志文本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9

一、研究对象9

二、研究任务10

第四节 本书研究方法、总体设计和撰写思想11

一、研究方法11

二、总体设计12

三、撰写思想14

第一章 存在16

第一节 名称和种类17

一、名称17

二、种类20

第二节 版式和版本23

一、版式23

二、版本30

第三节 数量和计量单位36

一、数量36

二、计量单位42

第四节 意义和价值44

一、意义44

二、价值50

第二章 本体55

第一节 属性55

一、一般属性56

二、基本属性64

三、本质属性69

第二节 生成和消亡72

一、生成73

二、消亡77

第三节 结构和构成78

一、结构78

二、构成85

第四节 内外部规律91

一、内部规律91

二、外部规律94

第三章 体裁(上)97

第一节 内容提要和序言97

一、内容提要97

二、序言99

第二节 总例和凡例100

一、总例100

二、凡例101

第三节 行文规则和目录113

一、行文规则113

二、目录124

第四章 体裁(下)131

第一节 综述和大事记131

一、综述131

二、大事记135

第二节 分志、小序和条目139

一、分志139

二、小序144

三、条目147

第三节 专题、志尾录和编后记149

一、专题149

二、志尾录151

三、编后记154

第四节 版权页、索引和音像片156

一、版权页156

二、索引158

三、音像片163

第五章 体例172

第一节 编纂总则172

一、存真求实172

二、经世致用179

第二节 编纂方案和纲目184

一、编纂方案184

二、编纂纲目189

第三节 语体、文体和语言197

一、语体197

二、文体199

三、语言204

第六章 章法208

第一节 署名、命名和立意208

一、署名208

二、命名210

三、立意217

第二节 体式和笔法224

一、体式224

二、笔法227

第三节 写作规则和表达方式233

一、写作规则233

二、表达方式240

第七章 技法250

第一节 横排竖写、升格降格和记时地人250

一、横排竖写250

二、升格降格255

三、记时记地256

四、记人258

第二节 图照表和数据应用262

一、图照表应用262

二、数据应用269

第三节 处理交叉、选择角度和讲究声律272

一、处理交叉272

二、选择角度273

三、讲究声律274

第四节 概括、论断和寓意275

一、概括275

二、论断277

三、寓意279

第八章 修辞282

第一节 一般理论282

一、特点282

二、要求285

三、修辞与逻辑、语法289

第二节 消极修辞(上)291

一、炼字、炼句和使用模糊言语291

二、省略、简缩和共用294

三、解释、注释和征引296

第三节 消极修辞(下)302

一、繁简和详略303

二、抑扬和美丑308

第四节 积极修辞310

一、对偶、对比和排比311

二、衬托、规避和反复312

三、比喻、摹状和转品314

第九章 品质316

第一节 基本品质316

一、真316

二、善318

三、美320

第二节 美质321

一、内容美322

二、形式美325

第三节 质量基本标准330

一、思想标准330

二、资料标准333

三、体例标准336

四、实用标准339

第四节 质量评鉴341

一、社会评议341

二、组织评奖343

第十章 发展349

第一节 起源和演变349

一、起源349

二、演变354

第二节 发展规律359

一、自律性规律359

二、他律性规律365

第三节 发展趋势371

一、内容上的大众化趋势371

二、形式上的多样化趋势373

第十一章 理论374

第一节 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74

一、理论形成375

二、理论发展377

第二节 理论学科381

一、命名381

二、方志文本及相关概念382

三、通论构架388

第三节 方志文本学与诸学科393

一、方志文本学与解释学美学、现象学美学393

二、方志文本学与文学文本理论、语言学395

三、方志文本学与文章学、文献学396

附录398

一、备考文献398

二、参考文献417

三、志书发展大事年表418

后记4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