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
  • 周宪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译林出版社
  • ISBN:978754477211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518页
  • 主题词:文化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文化视角中的社会变迁2

一、社会转型与主体性建构2

二、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5

三、社会转型的系统层级与历史分期9

第二节 视觉文化与其建构功能12

一、何谓视觉文化?12

二、视觉文化及其建构16

参考文献41

第一章 大众文化表征与视觉建构43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大众文化视觉建构43

一、大众文化嬗变与“视觉转向”44

二、“大时代”、“小时代”和“微时代”的形象学48

第二节“大时代”的英雄形象及其演变55

一、时代巨变中的英雄崇高感56

二、社会俗世化中的英雄泛化59

三、文化合力中的英雄重构65

第三节 “小时代”的消费型偶像及其表征逻辑69

一、消费型偶像的兴起69

二、消费型偶像的生产逻辑79

第四节 “微时代”的凡人形象及其主体建构87

一、作为“筑梦者”的凡人形象88

二、凡人形象的视觉主体建构99

结语111

参考文献114

第二章 当代先锋艺术与视觉建构116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中的当代先锋艺术116

一、何谓当代先锋艺术?117

二、当代文化中的艺术场121

三、当代先锋艺术与公众126

第二节 社会变迁与视觉性的转型129

一、当代先锋艺术的历史分期129

二、当代先锋艺术的体制转型132

三、当代先锋艺术社区的演变137

第三节 当代先锋艺术的形象生产142

一、超越革命现实主义142

二、重归平凡的形象符号149

三、新世相的登场155

第四节 视觉符号的挪用163

一、传统符号的挪用:重构164

二、革命符号的挪用:反讽172

三、消费符号的挪用:模拟179

结语184

参考文献188

第三章 草根传媒文化与视觉建构190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草根传媒文化的崛起190

一、何谓“草根传媒文化”?191

二、社会变迁与草根传媒文化195

第二节 草根传媒文化的形象学199

一、形象与情感的互动200

二、情感形象的类型学203

第三节 草根传媒文化的表征211

一、直呈性212

二、戏剧化214

三、超文本219

第四节 草根传媒的公共参与和视觉伦理225

一、公共参与和视觉建构226

二、视觉建构与批判理性233

三、草根传媒与视觉伦理244

结语249

参考文献251

第四章 城市景观的视觉性生产253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中的城市景观253

一、作为社会转型表征的城市景观253

二、城市景观的文化意涵255

三、如何理解景观?262

第二节 当代中国城市景观的发展265

一、城市景观发展的历史分期266

二、城市景观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273

第三节 城市景观中的奇观现象279

一、奇观与景观句法的历史断裂279

二、奇观的三种形态283

第四节 城市景观的话语权295

一、景观建构的话语权295

二、城市空间中的地标性景观304

第五节 “景观句法”的历史修复与美学维度314

一、“景观句法”的历史修复314

二、“景观句法”的美学维度317

结语320

参考文献322

第五章 视觉体制的形象生产与视觉建构324

第一节 当代文化中的视觉体制324

一、何谓视觉体制?324

二、社会转型中的视觉体制演变326

三、视觉体制的三个问题335

第二节 作为视觉体制的博物馆341

一、博物馆作为典型的视觉体制341

二、博物馆表征模式的演变343

三、展览空间的表征张力351

第三节 消费文化与体验型表征361

一、体验型表征的混杂性362

二、混杂空间注意力的多线程管理367

三、体验型表征的问题375

第四节 新媒体与数字博物馆377

一、数字博物馆与观众交互愿景377

二、数字博物馆的体制性依附381

三、“萌”的形象及观众定位385

四、浏览数字博物馆的用户体验392

五、作为交互中介的数字博物馆397

结语399

参考文献407

第六章 视觉技术变革中的形象生产与接受409

第一节 技术与视觉技术409

一、文明演进中的技术迭代410

二、从视觉到视觉技术系统413

第二节 技术迭代与视觉性嬗变417

一、图像复制与仰视的视觉性418

二、大众传媒与平视的视觉性424

三、多元图像文化与散视的视觉性431

第三节 装置范式与视觉生活435

一、录像装置与可选择的公共观影436

二、私人录像与观看共同体441

三、盗版光碟、互联网与自主观看446

第四节 数字界面的形象生产453

一、随拍的形象自主生产456

二、从手机自拍到视频直播465

三、弹幕的影像—文字的互文性476

结语482

参考文献485

作者简介4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