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大思潮鼎立格局的形成 五四后期的思想文化论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天行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978780742145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65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88页
- 主题词:思想史-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三大思潮鼎立格局的形成 五四后期的思想文化论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问题与主义”的论战5
一 论战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5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5
(二)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中崭露头角11
二 论战的基本过程18
(一)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公开挑起论战18
(二)蓝公武首先发表文章批驳胡适21
(三)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批驳胡适24
(四)胡适的答辩—《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28
(五)论战的余波29
三 论战的实质和影响32
(一)论战的实质32
(二)论战的社会影响36
第二章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44
一 论战的起因44
(一)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后“中国向何处去”的主题的继续44
(二)各种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社会的交锋49
二 论战的主要问题56
(一)发展资本主义还是实行社会主义是论争的焦点56
(二)是否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是论战最突出的理论问题59
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派的批判62
(一)关于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62
(二)关于如何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67
(三)关于在中国建立工人阶级的政党和革命组织的问题70
四 论战的意义和影响73
(一)西方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民本主义思想的最初认同和结合75
(二)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民众的社会文化心理展开了对封建思想、资本主义思想的全面批判78
(三)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80
五 对论战的再研究82
(一)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提出了如何实现中国固有文化传统现代转型的问题82
(二)“社会正义”是当时论战中提出但不曾深入下去的问题86
(三)如何选择实现社会理想的道路是论战中主要的分歧89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反对无政府主义的论战92
一 论战缘起的背景92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与无政府主义斗争的继续92
(二)互助论在无政府主义思想产生影响中的作用99
(三)当时中国政治思想界直面的主题与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流行101
二 无政府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挑战109
(一)黄凌霜、区声白等无政府主义者的挑战109
(二)各地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挑战113
三 马克思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116
(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是解决中国问题的最有力的思想武器116
(二)民主集中制原则下的自由才是维护社会秩序正常有序的前提118
(三)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是符合中国国情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容的正确选择119
四 论战的意义和影响121
(一)论战的影响122
(二)论战的功过123
第四章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125
一 科玄论战的过程125
(一)论战的缘起与爆发126
(二)论战的展开与深入132
(三)论战的转折与结局139
二 科学派评析147
(一)科学派的哲学观147
(二)科学派的科学观149
(三)科学派批判153
三 玄学派评析158
(一)玄学派的科学观158
(二)玄学派的哲学观164
(三)玄学派批判166
四 唯物史观派评析170
(一)唯物史观派的立场170
(二)唯物史观派的语境172
(三)唯物史观派批判176
五 关于“玄学”的几点思考183
(一)“玄学”与“形而上学”183
(二)“玄学”与“哲学”186
(三)“玄学”与“科学”189
附录:科玄论战月表196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与国家主义的论战201
一 国家主义的由来及其基本特征201
二 中国国家主义的形成及兴衰202
三 马克思主义与国家主义论战的主要内容210
(一)国家观的分歧和争论210
(二)“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分歧和争论223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分歧和争论235
四 马克思主义与国家主义论战的意义和影响242
第六章 五四前夕反对尊孔复古的论战和斗争247
一 论战和斗争产生的历史背景247
(一)文化心理积淀247
(二)复辟逆流在文化上的反映249
二 论战和斗争的焦点251
(一)新思潮的立论252
(二)陈独秀的批判256
(三)李大钊的批判260
(四)鲁迅的批判262
(五)《孔子平议》:易白沙的批判264
(六)吴虞的批判267
三 如何正确评价反对尊孔复古的论战和斗争270
(一)历史意义和贡献270
(二)时代局限276
四 近年来对反对尊孔复古的论战和斗争的再研究与新动向280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反对戴季陶主义的斗争285
一 马克思主义反对戴季陶主义斗争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过程285
二 马克思主义反对戴季陶主义斗争的主要内容293
(一)戴季陶对孙中山思想的种种曲解293
(二)马克思主义者揭露批判戴季陶对孙中山思想的曲解297
(三)戴季陶对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的攻击和否定302
(四)马克思主义者对戴季陶歪曲唯物史观、攻击阶级斗争言论的批驳307
(五)戴季陶极力排斥中国共产党,反对国共合作320
(六)马克思主义者对戴季陶排斥共产党、反对国共合作言论的批驳323
三 马克思主义反对戴季陶主义斗争的实质和历史意义332
第八章 毛泽东、周恩来等反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斗争337
一 陈独秀右倾主义形成的社会背景和主观条件337
(一)陈独秀右倾主义形成的社会背景338
(二)陈独秀右倾主义形成的主观条件341
二 陈独秀右倾主义形成的大体过程和主要内容344
三 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抵制和斗争352
(一)瞿秋白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抵制和斗争353
(二)邓中夏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批评和斗争358
(三)毛泽东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批评和斗争363
(四)周恩来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批评和斗争373
(五)蔡和森对陈独秀右倾主义的批评和斗争375
四 反对陈独秀右倾主义斗争的历史意义379
第九章 近代中国的非基督教思潮与反教运动380
一 非基督教运动的思想文化背景380
(一)从“反孔”到“非耶”的逻辑发展381
(二)少年中国学会发起的对宗教问题的讨论386
(三)由学术讨论向政治运动转化的倾向393
二 运动的爆发及其社会反响(1922年3月—6月)397
(一)从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到非宗教大同盟397
(二)运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399
(三)关于“信教自由”的论战408
(四)教会方面对非基督教运动的回应414
三 民族主义高涨形势下反教运动的再起(1924年—1927年)425
(一)非基督教同盟的重建及其活动425
(二)政党与非基督教运动433
(三)教会方面的反应与立场变化443
(四)北伐战争与非基督教运动的终结447
四 本章结语456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459
编辑后记462
热门推荐
- 301517.html
- 2659536.html
- 1942350.html
- 744450.html
- 2126250.html
- 1259394.html
- 3027218.html
- 3861730.html
- 1532864.html
- 22507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8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73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1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36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2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4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03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28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4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