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辩证论治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辩证论治教程
  • 胡欣,葛秀梅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艺出版社
  • ISBN:7800398064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辩证论治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辨证论治概说5

第一节 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5

一、“证”为“证候”说5

二、“证”为“证据”说5

三、理论应用说6

四、三种学说之评说6

第二节 辨证论治的历史沿革6

一、《内经》的综合辨证论治体系6

二、辨证论治纲领的分化发展12

三、当代辨证论治规范化研究26

四、小结31

第二章 基本辨证纲领32

第一节 八纲辨证32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32

二、八纲辨证的主要内容32

三、八纲辨证评说42

第二节 脏腑辨证43

一、脏腑辨证的概念43

二、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43

三、脏腑辨证评说58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59

一、气血津液辨证的概念59

二、气血津液辨证的主要内容60

三、气血津液辨证评说63

第四节 经络辨证63

一、经络辨证的概念63

二、经络辨证的主要内容63

二、病因辨证的主要内容68

一、病因辨证的概念68

第五节 病因辨证68

三、经络辨证评说68

三、病因辨证评说74

第六节 六经辨证74

一、六经辨证的概念74

二、六经辨证的主要内容75

三、六经辨证评说80

第七节 卫气营血辨证80

一、卫气营血辨证的概念80

二、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内容81

一、三焦辨证的概念84

二、三焦辨证的主要内容84

三、卫气营血辨证评说84

第八节 三焦辨证84

三、三焦辨证评说86

第九节 基本辨证纲领的相互关系86

一、八纲辨证与其它辨证纲领并非隶属关系86

二、不同辨证纲领的内容相互交叉错杂87

三、各种辨证纲领的适用范围彼此重叠87

四、结论88

第一节 临床辨证的基本构成要素89

一、从中医理论体系看辨证的构成要素89

第三章 临床辨证的构成要素及其分析判断方法89

二、从《内经》辨证论治体系看辨证的构成要素91

三、从基本辨证纲领的功能看辨证的构成要素95

四、从论治的要求看辨证的构成要素97

五、论证结论98

第二节 审察病因98

一、中医病因学概说98

二、各类病因的具体审察方法101

第三节 判断病位116

一、病位诊断概说116

二、判断病位的具体方法117

一、辨别证候性质概说147

第四节 明确证候性质147

二、各类证候的具体分析方法149

第五节 辨析标本病传161

一、辨别病变的原发继发161

二、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162

三、识别证候的真假同异164

四、把握病证的传变趋势165

五、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167

一、治则治法的概念、区别和联系170

二、中医文献有关治则治法的阐述170

第一节 治则治法概说170

第四章 中医治疗学概要170

三、治则治法的分类171

第二节 基本治则171

一、调整阴阳法则171

二、消除或避免病因法则173

三、治病求标本法则175

四、三因制宜法则177

五、正治反治法则182

六、针对病位治疗法则185

七、早期治疗法则187

八、治养结合法则188

一、针对病邪的治法及代表方药189

第三节 常用治法及代表方药189

二、针对证候性质的治法及代表方药200

三、针对病位的治法及代表方药207

四、针对原发继发病变的治法及代表方药217

五、针对病情轻重缓急的治法及代表方药220

六、针对证候真假的治法及代表方药222

七、针对病传的治法及代表方药222

八、针对主症的治法及代表方药223

第四节 常用治疗手段231

一、中药内服231

二、中药外治234

三、针刺疗法236

四、灸法238

五、推拿和捏脊239

六、食疗240

七、矿泉浴240

八、理疗240

九、心理疗法240

十、外科和骨科手术241

第五节 常用调养方法241

一、中药调养242

二、饮食调养243

三、形体锻炼246

四、精神调养248

五、起居有节248

第五章 辨证论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251

第一节 辨证论治的弱点及其对策251

一、单凭辨证难以把握疾病的传变251

二、定量诊断缺乏具体标准252

三、关于“无证可辨”的探讨253

四、长于宏观综合而短于微观分析254

五、有时辨证论治正确无误却疗效不佳255

一、中医理论具有多重性质256

第二节 中医理论的多重性及其对辨证论治的影响256

二、多重性理论对辨证论治的影响259

第三节 不同科别疾病的诊疗特点260

一、妇科疾病的诊疗特点260

二、儿科疾病的诊疗特点261

三、外科疾病的诊疗特点262

四、骨伤科疾病的诊疗特点262

第四节 辨证论治时必须重视机体的自稳自调机制263

一、自稳自调机制概说263

二、自稳自调机制在辨证论治中的意义263

一、守法守方问题的提出265

第五节 守法与守方问题265

二、守法守方和变法更方的依据266

第六节 方剂化裁的基本原则267

一、根据辨证加减方药267

二、结合个人用药经验化裁方药268

三、结合辩病调整方药269

四、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选择方药270

二、方制药物要固宜常制271

三、扶正祛邪应贵在有度271

一、选择治法需适事为故271

第七节 把握治疗分寸271

第八节 药物煎煮、服法和忌口问题272

一、药物的煎煮方法272

二、服药方法274

三、忌口275

第九节 西医诊断对辨证论治的影响276

一、西医诊断对辨证论治有重要参考价值276

二、西医诊断对辨证论治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277

三、关于“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同治”问题277

第六章 常见病症辨证论治举隅279

第一节 喘证279

第二节 胃脘痛证288

第三节 上吐下泻证293

第四节 老年习惯性便秘297

第五节 淋证301

第六节 郁证307

第七节 失眠312

第八节 痹证317

第九节 心悸322

第十节 虚劳328

第十一节 外感表证发热334

第十二节 痄腮338

第十三节 缠腰火丹342

第十四节 臁疮344

第十五节 ?病348

第十六节 瘿瘤351

第十七节 崩漏355

第十八节 痛经360

第十九节 带下365

第二十节 不孕369

附录一:主要参考书目375

附录二:方剂索引3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