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输血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输血学
  • 张钦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235625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输血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临床输血概论1

第一章 临床输血的历史3

第二章 临床输血的发展趋势5

一、输血的病毒安全性5

二、合理输血和成分输血5

三、配合性输血5

四、新技术的应用5

五、输血的电脑化管理6

六、全面质量管理6

第二篇 临床输血管理7

一、机构的设置和分类9

第一节 采供血机构及其职责9

第一章 采供血管理9

二、血站的职责12

三、保障血液供应是政府的职责14

第二节 保证输血安全14

一、血源管理14

二、血液制备16

三、输血管理16

第三节 献血者的动员17

一、目标17

二、方法18

第四节 献血适应性检查19

三、考核19

一、身份鉴别20

二、健康咨询20

三、体检23

四、血液化验23

五、自我排除25

第五节 采供血信息处理26

一、计算机系统26

二、条形码和ISBT-128码27

第六节 采供血质量管理27

一、血站的质量管理27

二、ISO国际质量认证29

第二章 临床输血管理33

第一节 医院输血科和输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责33

一、输血科33

二、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34

第二节 输血前告知35

一、输血前告知的目的35

二、输血前告知的规定程序35

三、有关法律问题36

第三节 信息处理和记录保存37

一、血库台帐37

二、测报工作程序38

一、测报的意义38

二、输血记录38

第四节 输血不良反应和意外的监测 、报告38

三、输血记录的保存38

三、国外实践40

第五节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41

一、输血科(血库)的质量管理41

二、临床输血操作规范41

三、质量评估42

第三篇 免疫血液学45

一、红细胞血型抗原47

第一节 红细胞血型抗原、抗体概述47

第一章 红细胞血型系统47

二、血型抗体结构与功能48

三、红细胞血型的命名49

四、血型遗传的基本法则50

第二节 ABO血型系统51

一、历史回顾及表型频率51

二、ABO血型抗原的生化合成53

三、ABO血型系统的抗原、亚型及变异型55

四、ABO定型的常见错误分析56

一、Rh血型简史59

二、Rh血型的遗传及命名59

第三节 Rh血型系统59

三、Rh表型及基因型61

四、Rh抗原与抗体62

五、Rh定型中遇到的问题64

第四节 其他血型系统66

一、MNSsU血型系统66

二、P血型系统67

三、Kell血型系统68

四、Kidd血型系统69

五、Lewis血型系统70

六 Duffy血型系统71

七、Diego血型系统72

八、高频率抗原组和低频率抗原组73

第二章 血清蛋白型76

第一节 血清蛋白型概况76

一、血清蛋白型的发展76

二、血清蛋白型分类76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77

一、命名77

二、Cm、Km、Am78

第三节 其他血清蛋白型79

一、结合珠蛋白型79

四、转铁蛋白型80

三、拟胆碱酯酶型80

二、低密度脂蛋白型80

第三章 免疫血液学检测技术及试验的评估82

第一节 抗原与抗体鉴定的基本原理82

第二节 常用免疫血液学试验82

一、ABO正、反定型及亚型鉴定82

二、Rh血型鉴定及Rh阴性确认试验83

三、抗球蛋白试验83

四、抗体的筛选和鉴定84

五、交叉配合试验85

一、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意义86

第三节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意义与评价86

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评价87

第四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血清学特征87

一、WIHA89

二、CAS90

三、PCH91

第五节 具有自身抗体的患者的血清学检查91

一、输血前试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91

二、在有温型反应性自身抗体存在时检测同种抗体91

一、免疫应答和药物依赖抗体的理论92

二、血清学和临床分类92

三、在有冷型反应性自身抗体存在时检测同种抗体92

第六节 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92

三、药物诱发抗体的实验室调查95

第四章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97

第一节 新生儿溶血病病理学研究97

一、胎儿红细胞对母体免疫系统的刺激97

二、母体对胎儿的抗体转移98

三、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抗体98

四、ABO新生儿溶血病98

五、Rh新生儿溶血病99

一、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100

二、产前检查100

第二节 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100

三、患儿血样本的检查101

第三节 治疗与预防103

一、产前的准备工作103

二、分娩时、分娩后及新生儿期的处理104

三、应用抗D抗体的适应证104

四、预防剂量与应用时间105

第五章 血小板血型系统106

第一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106

一、ABO系统血型抗原106

二、HLA系统血型抗原106

三、血小板特异性抗原106

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8

一、血小板输注无效和输血后紫癜108

第二节 血小板血型的临床意义108

三、血小板的自身免疫作用109

第三节 血小板同种抗体与输血110

一、血小板同种抗体和血小板输注效果110

二、血小板同种抗体特异性110

三、适合性血小板输血及输血效果评价110

第四节 血小板血型抗原、抗体检测方法111

一、血清学检测方法111

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112

第一节 概述114

第六章 人类白细胞抗原114

第二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遗传结构与特点115

一、基因结构及高度多态性115

二、抗原结构117

三、HLA的遗传特点与有关名称的含义119

四、基因和抗原命名120

五、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意义121

第三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检测技术123

一、HLA血清学技术123

二、HLA的分子生物学检测130

第四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生物学功能与应用131

一、生物学功能131

二、HLA实际应用134

第五节 粒细胞血型与输血140

一、粒细胞特异性抗原140

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41

三、粒细胞的自身抗体141

四、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141

五、药物诱导的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141

第四篇 临床输血143

第一章 血液与血液成分145

第一节 血液生理145

一、血液的组成、特性和功能145

三、造血干细胞及其发育147

二、血浆147

四、红细胞生理148

五、白细胞生理150

六、血小板生理153

七、生理止血和血液凝固154

第二节 血液成分制备概述156

一、血液成分分离原理156

二、血液成分制备原则157

三、利用多联袋制备血液成分158

四、血液成分的质量标准159

五、血液和血液成分保存160

三、胶体渗透压163

二、运氧能力不足163

第二章 血液成分的使用163

一、血容量减少163

第一节 血液成分输注的选择原则163

四、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缺乏164

五、细胞或体液免疫力缺乏164

六、有害物质的排除164

七、禁忌证164

第二节 血液成分输注技术与护理原则165

一、血液成分输注技术165

二、护理原则167

一、血液的有形成分171

第三节 血液成分的主要用途171

二、血液有形成分衍生物176

三、血液无形成分177

四、血液无形成分衍生物179

第三章 内科输血184

第一节 概述184

第二节 血液系统疾病的输血185

一、红细胞疾病185

二、白细胞疾病190

三、出血性疾病194

四、血液系统恶性疾病203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1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11

二、病理生理变化212

三、诊断213

四、治疗214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的输血220

一、消化道疾病与出血220

二、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221

三、消化性溃疡出血223

四、脾功能亢进224

五、便血224

一、肾性贫血225

第五节 肾脏疾病的输血225

二、慢性肾功能不全所致出血227

三、肾病综合征227

第六节 循环系统疾病的输血228

一、贫血性心脏病228

二、心功能不全229

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输血230

一、甲状腺功能低下230

二、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231

三、垂体前叶功能不全231

第八节 感染性疾病的输血231

一、严重感染231

二、慢性炎症引起的贫血232

三、伤寒233

四、流行性出血热234

五、急性重症肝炎234

第九节 血液净化235

一、血液透析235

二、血液滤过236

三、血液灌流237

四、血浆置换238

一、变态反应性疾病239

二、肿瘤239

第十节 其他239

第四章 外科输血241

第一节 创伤、手术输血241

第二节 休克输血243

一、分类244

二、病理生理学244

三、诊断245

四、诊断标准246

五、治疗247

第三节 体外循环输血247

一、体外循环引起的血液系统改变248

二、体外循环输血指征及方法248

三、减少体外循环输血的方法251

一、烧伤概述253

第四节 烧伤253

二、血制品的应用255

第五节 其他260

一、输血的作用260

二、输血途径261

第五章 妇产科输血263

第一节 概述263

一、输血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263

二、妇产科工作者补充输血学知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63

第二节 产后出血的输血263

二、及早认识早期失血性休克264

一、准确估计失血量264

三、恢复血容量265

四、控制出血266

第三节 妇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输血问题267

一、产科疾病DIC的特点267

二、不同产科疾病DIC的输血和相关处理267

第四节 妇产科手术自身输血268

一、异位妊娠的自身输血268

二、妇科肿瘤手术的自身输血269

三、产科自身输血269

二、需要胎儿输血的确定方法270

第五节 胎儿输血(宫内输血)270

一、胎儿输血指征270

三、几种疾病的胎儿输血271

第六节 其他274

一、红细胞生成素在产科的应用274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274

第六章 儿科输血276

第一节 概述276

第二节 新生儿、未成熟儿输血279

第三节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280

第四节 免疫缺陷病281

第七章 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283

第一节 概述283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283

一、同种异体干细胞移植283

二、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284

第三节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移植284

一、采集、保存284

二、移植指征284

三、移植技术284

第四节 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285

一、采集、保存285

四、移植后处理285

二、移植指征286

三、移植技术286

四、移植后处理286

第五节 骨髓移植患者的输血问题286

第八章 特殊输血技术287

第一节 器官移植患者的输血287

一、概述287

二、肝脏移植287

三、肾脏移植288

一、保存式自身输血289

第二节 自身输血289

二、血液稀释式自身输血291

三、血液回收式自身输血292

第三节 治疗性血液成分置换293

一、概述293

二、作用机制293

三、实施方法294

四、临床特征295

五、临床监护296

六、并发症及不良反应297

一、概述298

二、作用机制298

第四节 光量子血疗298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299

四、治疗299

五、副作用及注意事项301

六、疗效考核评价302

第五节 过继免疫治疗303

一、LAK细胞免疫治疗303

二、TLL免疫治疗306

三、结语306

一、输血反应的定义308

二、输血反应的分类308

第一节 输血反应的定义与概述308

第九章 输血反应308

第二节 输血反应各论309

一、溶血性输血反应309

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13

三、其他输血不良反应318

第三节 输血反应的处理与预防320

一、输血反应的处理320

二、输血反应的预防320

第一节 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322

一、病毒322

第十章 输血传染病及其预防和控制322

二、梅毒325

三、疟疾325

四、细菌325

第二节 决定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危险性的因素326

一、病毒在人群和献血者群体中的阳性率326

二、人群免疫状态327

三、血中病毒的滴度和感染力327

四、血液病毒标志物检测327

第三节 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328

三、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329

第四节 无偿献血329

二、严格进行血液病毒标志物的筛选检测329

一、挑选安全的献血者329

第五节 严格进行血液的筛选检测330

第六节 临床合理用血、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331

一、合理用血331

二、成分输血331

三、自身输血332

第七节 血液和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332

一、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必要性332

二、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总体要求332

三、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方法的种类333

四、血液制品病毒灭活的进展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