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15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15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8220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471页
  • 主题词:城市环境-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研究报告-中国-201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1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最新进展1

1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4》概览5

1.1 编制背景5

1.2 框架结构5

1.3 《报告2014》主要观点5

1.4 《报告2015》总结改善6

2 2014~2015低碳生态城市国际动态8

2.1 宏观态势:制定减排目标9

2.2 政策进展:推动绿色发展13

2.3 实践动态:优化城市策略15

3 2014~2015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26

3.1 政策指引:新常态下的新型城镇化26

3.2 学术支持:多方参与广泛合作35

3.3 技术发展:集成发展注重应用36

3.4 实践探索:稳步推进渐呈成效40

4 挑战与趋势44

4.1 实施挑战44

4.2 发展趋势46

第二篇 认识与思考49

1 新型城镇化从深化到传承53

1.1 尊重历史:“三看”城镇化历程54

1.2 区域发展:“一带一路”下的机遇56

1.3 创建转型:生态文明下的城市规划58

1.4 多元融合:多规合一下的城市规划61

1.5 包容协调:以人为本的城市与乡村62

1.6 三思后行:“三思”城镇化发展62

2 低碳生态模式践行——海绵城市的内涵、途径与展望64

2.1 海绵城市的四项基本内涵64

2.2 建设海绵城市的三种途径66

2.3 深化海绵城市五项展望71

2.4 结论75

3 展望76

3.1 生态文明下生态城市导向76

3.2 保证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质量76

3.3 促进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77

3.4 重视城市发展大众参与77

第三篇 方法与技术79

1 低碳生态技术的研究热点83

2 生态导向的城乡规划86

2.1 全域需求管理86

2.2 资源合理调配87

2.3 环境联防联控89

2.4 生态保护修复90

2.5 空间合理布局91

3 生态诊断95

3.1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城市增长边界构建95

3.2 基于生态网络的非建设用地评价方法99

4 绿色交通105

4.1 绿色交通评价指标105

4.2 机动车交通环境评价107

4.3 交通碳排放监测系统110

4.4 低碳交通管理111

5 能源管理113

5.1 能效管理113

5.2 智能能源微网116

5.3 能源系统建设123

6 水资源管理127

6.1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127

6.2 低碳型水景观规划设计方法134

7 既有建筑改造139

7.1 绿色化改造技术集成体系140

7.2 绿色化改造技术创新点141

7.3 绿色化改造效果评估144

8 环境质量提升145

8.1 环境污染控制145

8.2 生态景观营造151

9 智慧管理153

9.1 大数据获取与可视化153

9.2 大数据城市应急155

9.3 大数据环境监测157

9.4 大数据交通治理158

10 社会人文需求160

10.1 社会人文需求的研究尺度161

10.2 社会人文需求的指标体系162

11 公众参与165

11.1 公众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的培育166

11.2 公众意愿的有效表达机制与途径166

11.3 即时反馈与共同决策的良性互动167

11.4 多方权益协调和平衡机制与方法167

12 碳交易与碳核查169

12.1 温控目标可行性和转型路径169

12.2 碳交易路线图与碳价格174

12.3 大型活动碳盘查与碳中和177

13 小结180

第四篇 实践与探索187

1 绿色生态示范城市(区)规划实践案例191

1.1 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实践191

1.2 绿色生态示范城市(区)规划实践205

2 低碳生态城市专项实践案例235

2.1 宜居小镇、村庄和小区示范案例235

2.2 国家低碳试点省市建设实践243

2.3 “多规合一”实践:广州国际金融城247

2.4 “三生合一”实践:深圳国际低碳城251

2.5 “功能复合”实践:深圳海上世界低碳生态示范区255

2.6 “管控一体”实践:青岛中德生态园261

2.7 “全过程规划”实践:河北涿州市生态示范基地267

3 低碳生态城市进程中的探索与经验274

3.1 可供推广借鉴的技术案例274

3.2 生态城进程中的探索296

4 小结308

第五篇 中国城市生态宜居指数(优地指数)报告(2015)311

1 优地指数研究背景回顾315

2 整体摸底:优地指数评估报告(2015)317

2.1 不同类型城市分布(提升型、发展型、起步型、稳定型)317

2.2 典型城市分析319

2.3 空间分异特征321

2.4 单项城市建设指标评估结果特征323

3 趋势评估:城市生态宜居发展路径初探(2011~2015)327

3.1 总体发展趋势:研究生态宜居发展的总体形势327

3.2 空间发展演变:寻找生态宜居发展的客观需求329

3.3 时间发展演变:初步探索城市发展路径规律330

4 指数应用:城市定位及着力点分析341

4.1 案例城市的年度变化趋势特点342

4.2 优地指数专项评估结果应用分析343

4.3 基于评估结果的措施分析348

附录351

附录1 2014~2015年低碳生态城建设发展大事记353

附录2 2014~2015年度热词索引363

附录3 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374

后记3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