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学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凌道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31216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教育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
一、什么是教育1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4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2
一、什么是教育学12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3
三、师范生学习教育学的意义20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22
第一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23
一、怎样理解人的发展23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23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25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9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29
二、教育与社会政治制度的关系33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36
第三节 义务教育37
一、义务教育的概念37
二、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历史37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38
四、义务教育的特征40
第三章 教育目的42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42
一、教育目的的界定与结构42
二、教育目的的特性43
三、教育目的的类型44
四、良好教育目的的标准44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学说45
一、个人本位论46
二、人格本位论46
三、文化本位论47
四、生活本位论48
五、伦理本位论48
六、社会本位论49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50
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50
二、对我国当今教育目的的分析52
第四节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54
一、我国中小学的培养目标55
二、教育目标57
第四章 课程61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61
一、课程的定义61
二、课程的类型63
三、课程的组织与实施66
四、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69
第二节 教育发展与课程标准72
一、教育改革的背景72
二、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74
三、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念75
四、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76
五、课程资源的内涵、类型和特点77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理念和原则80
七、开发课程资源的基本途径81
第五章 教学的基本问题与原则85
第一节 教学中的师生关系问题85
一、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85
二、教师与学生的人际关系88
第二节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92
一、掌握知识的目标92
二、发展智力的目标94
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97
第三节 认知与情感问题101
一、教学是认知过程101
二、教学的情感过程104
三、认知与情感的相互关系及其教学意义107
第四节 教学原则109
一、教学原则的含义109
二、教学原则体系111
第六章 教学行为策略120
第一节 教学目标行为120
一、教学中的目的与目标120
二、目标领域与学习水平121
三、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122
四、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123
五、教育目标分类理论125
六、教学目标的运用及其限度128
第二节 教学材料处理行为129
一、教学材料概述129
二、教学大纲的处理129
三、教科书的研析130
第三节 教学内容信息呈示行为132
一、讲述行为132
二、板书行为137
三、声像呈示行为140
四、动作呈示行为143
第四节 师生对话行为145
一、问答行为145
二、讨论行为150
第五节 教师指导行为154
一、练习指导155
二、阅读指导157
三、活动指导159
第七章 课堂教学管理163
第一节 课堂教学规则163
一、课堂教学规则的功能163
二、课堂规则的制定165
三、课堂教学规则的执行167
第二节 课堂问题行为管理169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特性与类型169
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171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175
第三节 课堂教学时间管理181
一、课堂教学时间的研究182
二、课堂时间与学业成就184
三、课堂时间的优化管理策略185
第八章 辅助教学技能188
第一节 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88
一、动机的过程模式188
二、内在需求的培养与激发189
三、外在诱因的设置与运用190
四、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191
五、结果成败归因的训练194
第二节 师生教学交流194
一、师生教学交流的模式194
二、教学信息的编码与反馈195
三、课堂言语交流197
四、非言语交流199
五、课堂倾听201
第三节 教学强化技能201
一、教学强化的基本策略202
二、常用的教学强化类型202
三、教学强化的安排204
四、教学强化的误用205
第四节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206
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206
二、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过程206
三、教师期望效应的特点210
四、积极的教师期望策略211
第九章 德育213
第一节 德育概述213
一、德育的概念213
二、德育面临的问题213
三、德育对人成长的意义215
第二节 德育的任务和内容217
一、德育的基本任务217
二、德育的内容217
第三节 德育过程220
一、品德的形成220
二、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222
第四节 德育的原则和方法225
一、德育的原则225
二、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231
三、德育的途径233
第十章 班主任和共青团工作234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234
一、班级管理234
二、班级、班主任与班集体236
三、中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240
第二节 共青团工作242
一、共青团的历史、性质、基本任务243
二、共青团活动及指导思想245
三、共青团辅导员的职责和基本条件246
第十一章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248
第一节 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任务和特点248
一、课外、校外活动的意义248
二、课外、校外活动的任务249
三、课外、校外活动的特点250
第二节 课外、校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要求250
一、课外、校外活动的内容250
二、课外、校外活动的形式和方法251
三、课外、校外活动的基本要求253
参考文献255
热门推荐
- 3007762.html
- 2068876.html
- 2882717.html
- 323492.html
- 2245900.html
- 423439.html
- 3703079.html
- 3653995.html
- 3244743.html
- 1131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21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32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68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33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76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6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55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28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19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5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