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军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30377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83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199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法-法的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事既判力扩张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1
一、选题的背景1
二、研究的意义1
第二节 境内外研究状况3
一、境外研究状况3
二、境内研究状况4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主要观点与创新5
一、研究的思路5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6
三、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6
第四节 全书的基本构架7
第二章 民事既判力扩张概说9
第一节 既判力的含义9
一、既判力概念的学理界定9
二、既判力概念溯源11
三、既判力概念在立法上的确立12
四、既判力与“一事不再理”的关系14
五、既判力的意义15
第二节 既判力扩张的含义及范围基准17
一、既判力扩张的含义17
二、既判力的主观范围18
三、既判力的客观范围20
四、既判力的效力范围28
第三节 既判力扩张的方式31
一、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31
二、既判力客观范围的扩张34
三、既判力效力范围的扩张35
第三章 民事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40
第一节 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40
一、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必要性40
二、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可行性41
第二节 诉讼担当与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42
一、诉讼担当的含义及分类42
二、法定诉讼担当与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44
三、任意诉讼担当与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46
第三节 诉讼继承与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50
一、当事人恒定制度与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51
二、诉讼继承制度与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52
三、当事人恒定制度与诉讼承继制度的比较及我国的立法选择56
第四节 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其他情形57
一、既判力向标的物占有人的扩张57
二、既判力向未参加诉讼的利害关系人的扩张60
三、既判力向扩张契约签订者的扩张62
四、既判力向被代表人扩张62
第五节 既判力向实体从属第三人的扩张问题63
一、既判力主观扩张论63
二、反射效力论65
三、两种理论的优劣比较与我国的立法选择68
第六节 既判力主观扩张的程序保障70
一、事前程序保障措施71
二、事后救济措施74
第四章 民事既判力客观范围的扩张87
第一节 既判力客观范围扩张的原因及理论路径87
一、既判力客观范围扩张的原因87
二、既判力客观范围扩张的理论路径89
第二节 赋予审判理由以既判力92
一、Savigny的理论92
二、Zeuner的理论95
三、上村明广的理论96
四、其他学者的相关理论97
第三节 赋予审判理由以争点效98
一、争点效理论的主要内容——以新堂理论为基准98
二、法院对争点效理论的态度101
三、学理对新堂教授争点效理论的态度104
四、争点效与既判力的衔接——以程序事实群理论为桥梁105
第四节 依诚信原则赋予判决理由以拘束力107
一、依诚信原则直接赋予判决理由拘束力之缘由107
二、以诚信原则为依据赋予判决理由拘束力理论的提出108
三、诚信原则下判决理由的判断产生拘束力的条件109
四、学界对于依诚信原则赋予审判理由拘束力的态度111
第五节 对既判力客观扩张理论的评析及我国处理相关问题的思考112
一、对现有既判力客观范围扩张理论的评析112
二、既判力客观扩张问题在我国的运行状况117
三、我国如何处理既判力客观扩张问题的初步设想118
第五章 民事既判力效力范围的扩张123
第一节 既判力效力范围扩张的法理依据与功能123
一、既判力效力范围扩张的法理依据123
二、既判力效力范围扩张的功能129
第二节 影响既判力扩张性效力的因素——我国现行立法框架下的分析131
一、证明标准131
二、判决的种类133
三、既判事实的形成程序134
四、举证期限制度的运用137
五、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137
六、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139
第三节 既判力扩张性效力的运行——兼评我国的相关立法139
一、民事既判事实在刑事诉讼中的预决作用139
二、民事既判事实在民事诉讼中的预决作用141
三、民事既判事实在行政诉讼中的预决作用144
四、刑事既判事实在民事诉讼中的预决作用146
五、行政既判事实在民事诉讼中的预决作用148
六、仲裁裁决事实在民事诉讼中的预决作用151
第四节 既判力扩张性效力与终结诉讼效力的分离152
一、既判力扩张性效力与终结诉讼效力分离的含义及意义152
二、既判力扩张性效力与终结诉讼效力分离的情形之一:以法院调解为例154
三、既判力扩张性效力与终结诉讼效力分离的情形之二:以中间性判决为例159
结语162
主要参考文献164
致谢179
热门推荐
- 3460526.html
- 3481202.html
- 332662.html
- 3379531.html
- 646274.html
- 3193230.html
- 3381117.html
- 1186839.html
- 1945627.html
- 23901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83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261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20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72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1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58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12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08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06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0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