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IPv6技术、部署与业务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IPv6技术、部署与业务应用
  • 杨国良,李阳春,伍佑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5222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451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IPv6技术、部署与业务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IPv6基础2

第1章 绪论2

1.1 IPv4的局限性2

1.2 IPv6的发展现状5

1.3互联网演进的困境7

第2章IPv6基础协议9

2.1 IPv6框架9

2.2 IPv6编址10

2.2.1地址表示方式10

2.2.2地址空间和前缀11

2.2.3地址分类12

2.2.4单播地址12

2.2.5任播地址14

2.2.6多播地址14

2.2.7特殊地址15

2.3 IPv6协议16

2.3.1数据包格式16

2.3.2扩展首部17

2.4 ICMPv621

2.4.1协议概述21

2.4.2错误消息21

2.4.3信息消息22

2.5邻居发现协议23

2.5.1数据包格式23

2.5.2数据结构和算法27

2.5.3前缀发现机制27

2.5.4地址解析机制28

2.5.5重复地址检测29

2.5.6邻居不可达检测29

2.5.7重定向机制30

2.6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31

2.6.1地址状态31

2.6.2协议流程32

2.7 DHCPv633

2.7.1数据包格式33

2.7.2分配地址流程34

2.7.3分配前缀流程35

第3章IPv6接入方式37

3.1接入网络37

3.1.1网络接入方式38

3.1.2网络接入控制方式39

3.2 PPPoE40

3.2.1 PPPoE链路建立过程41

3.2.2 IPv6CP协议44

3.2.3 PPPoE部署45

3.3 IPoE49

3.3.1 IPoE接入过程49

3.3.2 IP Session51

3.3.3 IPoE部署53

3.4 IPv6接入方式综合部署54

第4章IPv6路由协议56

4.1路由协议的演进56

4.2 IGP路由选择协议——OSPF58

4.2.1 OSPF概述58

4.2.2 OSPFv3与OSPFv2的区别59

4.3 IGP路由选择协议——ISISv659

4.3.1 ISIS概述59

4.3.2 ISISv6与ISISv4的区别61

4.4 EGP路由选择协议——BGP4+63

4.4.1 BGP概述63

4.4.2 BGP4+与BGP4的区别64

第5章IPv6多播技术67

5.1多播技术产生背景67

5.1.1 IP多播历史67

5.1.2什么是多播67

5.1.3 IP多播的特点68

5.1.4多播技术应用69

5.2多播技术原理、标准69

5.2.1 IP多播地址结构69

5.2.2 IPv6多播MAC地址70

5.2.3 IPv6多播组管理协议71

5.2.4 IPv6多播路由协议76

5.3多播技术在IPv6与IPv4下的差异77

5.3.1 IPv6的优势77

5.3.2 IPv6多播协议差异77

5.4多播技术的应用场景77

第6章 移动IPv680

6.1移动IP基础80

6.1.1移动IP技术产生的背景80

6.1.2移动IP相关标准的发展81

6.2移动IPv6技术82

6.2.1移动IPv6网络框架82

6.2.2移动IPv6消息格式83

6.2.3移动IPv6工作机制86

6.3移动IPv6扩展87

6.3.1快速移动IPv688

6.3.2分级移动IPv691

6.3.3快速分级移动IPv694

6.4代理移动IPv696

6.4.1代理移动IPv6网络框架97

6.4.2代理移动IPv6消息格式97

6.4.3代理移动IPv6工作机制99

6.5移动IPv6优势101

第二部分IPv6部署104

第7章IPv6技术过渡104

7.1双栈技术104

7.1.1 DS-Lite104

7.1.2 6RD114

7.2翻译技术119

7.2.1无状态IP/ICMP转换119

7.2.2 NAT-PT技术124

7.2.3有状态NAT64协议转换技术128

7.2.4无状态协议转换技术131

7.2.5 TRT系统136

7.2.6 Socks64138

7.3隧道技术141

7.3.1 6to4143

7.3.2 6over4146

7.3.3 ISATAP147

7.3.4 GRE150

7.3.5 L2TP151

7.3.6 6PE155

7.3.7 6VPE160

第8章IPv6网络部署162

8.1过渡技术现状概述162

8.1.1 IPv6标准化概况162

8.1.2应用平台的IPv6支持程度163

8.1.3网络设备对IPv6的支持能力164

8.1.4 IPv6网络设备试用概况165

8.2 IPv6过渡部署需求分析165

8.2.1业界对IPv6过渡的态度165

8.2.2 ISP过渡业务选择166

8.2.3 ISP网络过渡需求分析166

8.2.4企业网过渡需求168

8.3.ISP骨干网部署168

8.3.1 ISP骨干网部署概述168

8.3.2 MPLS骨干网部署170

8.3.3 IP骨干网部署186

8.3.4新建骨干网部署191

8.3.5骨干网部署方案对比195

8.4 ISP宽带接入部署196

8.4.1宽带接入模型196

8.4.2 IPv6对IPv4的兼容性分析199

8.4.3宽带接入部署总体方案200

8.4.4公网双栈过渡部署202

8.4.5私网双栈过渡部署208

8.4.6 DS-Lite过渡部署216

8.4.7 6RD过渡部署222

8.4.8认证溯源部署225

8.4.9各种过渡方案的比较236

8.5 ISP移动宽带接入部署237

8.5.1移动宽带接入模型237

8.5.2移动宽带过渡部署需求238

8.5.3移动宽带接入部署方案239

8.6企业网过渡部署241

8.6.1企业网模型241

8.6.2企业网过渡部署方案242

8.6.3企业网演进方案245

第9章IPv6支撑系统过渡246

9.1网管系统过渡246

9.1.1网络管理系统结构246

9.1.2网络管理协议247

9.1.3 IPv6网络管理249

9.1.4网络管理系统过渡250

9.2 DNS系统过渡252

9.2.1 DNS工作原理252

9.2.2 IPv6网络的DNS254

9.2.3 DNS系统过渡255

9.3 AAA系统的过渡256

9.3.1 AAA与RADIUS256

9.3.2 IPv6的AAA258

9.3.3 AAA系统过渡260

第10章IPv6终端过渡261

10.1终端接入网络的现状261

10.1.1宽带网络终端现状261

10.1.2 VPN虚拟专用网现状263

10.1.3各种操作系统对IPv6的支持264

10.2 IPv6终端的过渡技术267

10.2.1终端的双栈架构267

10.2.2 Bump-In-the-Stack (BIS)269

10.2.3 Bump-In-the-API (BIA)272

10.2.4 Teredo隧道274

10.3终端向IPv6迁移277

10.3.1终端通过PPPoE连接到IPv6网络277

10.3.2配置支持IPv6的操作系统280

10.3.3应用程序的迁移288

第11章IPv6网络安全289

11.1 IPv6网络安全技术289

11.1.1 IPv6协议安全289

11.1.2 IPSec协议及应用安全291

11.1.3移动IPv6安全295

11.1.4 IPv6协议安全小结299

11.2 IPv6网络安全部署300

11.2.1 IPv6骨干网安全300

11.2.2边界网络安全302

11.2.3内网安全部署303

11.2.4 DNS系统安全304

11.2.5应急响应机制完善304

11.3 IPv6网络安全业务305

11.3.1综述305

11.3.2国外IPv6安全业务开展情况306

11.3.3 IPv6安全业务307

第三部分IPv6应用310

第12章 应用过渡310

12.1网页浏览310

12.1.1 IPv6对网页浏览的影响310

12.1.2网页浏览迁移方案313

12.2电子邮件316

12.2.1 IPv6对电子邮件的影响316

12.2.2电子邮件迁移方案318

12.3即时通信318

12.3.1 IPv6对即时通信的影响318

12.3.2即时通信迁移方案320

12.4 VoIP320

12.4.1 VoIP业务概述320

12.4.2 VoIP通信编码322

12.4.3 VoIP业务现状322

12.4.4 VoIP业务过渡323

12.5 IPTV325

12.5.1 IPTV业务概述325

12.5.2 IPTV系统构成326

12.5.3 IPTV业务现状329

12.5.4 IPTV业务过渡329

12.6 3G331

12.6.1 3G概述331

12.6.2 3GPP的迁移333

12.6.3 3GPP2的迁移337

12.7物联网340

12.7.1物联网概述340

12.7.2物联网引入IPv6的必要性342

12.7.3物联网IPv6技术进展344

12.7.4物联IPv6引入策略347

参考文献3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