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低产水稻土改良与管理 理论·方法·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低产水稻土改良与管理 理论·方法·技术
  • 周卫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2531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水稻-土壤改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低产水稻土改良与管理 理论·方法·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论1

1.1 低产水稻土养分特征与质量评价1

1.2 低产水稻土改良理论与技术3

1.2.1 黄泥田改良的有机熟化理论与技术3

1.2.2 白土改良的厚沃耕层理论与技术3

1.2.3 潜育化水稻土改良的排水氧化理论与技术4

1.2.4 反酸田改良的酸性消减理论与技术5

1.2.5 冷泥田水稻土改良的厢垄除障理论与技术5

1.2.6 低产水稻土改良制剂研究6

1.3 低产水稻土产量提升理论与技术研究7

1.3.1 秸秆还田技术7

1.3.2 推荐施肥技术8

1.3.3 缓释肥料技术11

1.3.4 抗逆品种应用12

1.3.5 群体控制技术13

1.4 低产水稻土改良技术模式及应用13

1.5 重要结论与创新14

1.6 未来研究15

参考文献16

第2章 低产水稻土养分特征与质量评价研究18

2.1 低产水稻土类型与分布18

2.2 低产水稻土障碍因素25

2.3 低产水稻土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26

2.3.1 研究区域与方法26

2.3.2 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统计学特征27

2.3.3 半方差分析28

2.3.4 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30

2.3.5 水稻产量及土壤化学指标间相关性分析31

2.3.6 土壤质量指数32

2.4 黄泥田养分特征与质量评价33

2.4.1 研究区域与方法33

2.4.2 土壤物理指标36

2.4.3 土壤化学指标36

2.4.4 土壤酶及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37

2.4.5 PLFA37

2.4.6 逐步回归分析38

2.4.7 土壤质量评价40

2.4.8 黄泥田质量影响因素43

2.5 白土养分特征与质量评价45

2.5.1 研究区域与方法45

2.5.2 土壤物理指标45

2.5.3 土壤化学指标46

2.5.4 土壤酶及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47

2.5.5 土壤微生物指标48

2.5.6 相关性分析48

2.5.7 土壤质量评价49

2.5.8 白土质量影响因素51

2.6 潜育化水稻土养分特征与质量评价52

2.6.1 研究区域与方法53

2.6.2 土壤物理指标53

2.6.3 土壤化学指标54

2.6.4 土壤酶及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55

2.6.5 PLFA56

2.6.6 相关性分析57

2.6.7 土壤质量评价59

2.6.8 潜育化水稻土质量影响因素61

2.7 反酸田养分特征与质量评价63

2.7.1 研究区域与方法64

2.7.2 土壤物理指标64

2.7.3 土壤化学指标65

2.7.4 土壤酶及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66

2.7.5 土壤质量评价66

2.7.6 反酸田质量影响因素68

2.8 冷泥田养分特征与质量评价69

2.8.1 研究区域与方法70

2.8.2 土壤理化指标70

2.8.3 土壤酶活性71

2.8.4 土壤微生物指标72

2.8.5 水稻产量与土壤指标相关分析73

2.8.6 土壤质量评价73

参考文献76

第3章 低产水稻土改良理论与技术研究84

3.1 黄泥田改良的有机熟化理论与技术84

3.1.1 有机熟化下的土壤肥力84

3.1.2 有机熟化下土壤有机碳组分88

3.1.3 有机熟化下土壤酶活性92

3.1.4 有机熟化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95

3.1.5 技术效果100

3.2 白土改良的厚沃耕层理论与技术101

3.2.1 厚沃耕层下土壤肥力101

3.2.2 厚沃耕层下土壤有机碳组分102

3.2.3 厚沃耕层下土壤酶活性103

3.2.4 厚沃耕层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105

3.2.5 技术效果110

3.3 潜育化水稻土改良的排水氧化理论与技术111

3.3.1 排水氧化下土壤肥力111

3.3.2 排水氧化下土壤有机碳组分115

3.3.3 排水氧化下土壤酶活性115

3.3.4 排水氧化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120

3.3.5 技术效果125

3.4 反酸田改良的酸性消减理论与技术126

3.4.1 酸性消减下土壤肥力126

3.4.2 酸性消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130

3.4.3 酸性消减下土壤酶活性132

3.4.4 酸性消减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135

3.4.5 技术效果140

3.5 冷泥田改良的厢垄除障理论与技术141

3.5.1 厢垄除障下土壤肥力141

3.5.2 厢垄除障下土壤有机碳组分144

3.5.3 厢垄除障下土壤酶活性144

3.5.4 厢垄除障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147

3.5.5 技术效果149

3.6 低产水稻土的改良剂研究150

3.6.1 潜育化水稻土改良剂研究150

3.6.2 反酸田改良剂研究154

3.6.3 冷泥田改良剂研究157

参考文献163

第4章 低产水稻土产量提升理论与技术研究167

4.1 秸秆还田技术167

4.1.1 不同碳源秸秆效果167

4.1.2 不同秸秆用量效果168

4.1.3 秸秆还田下碳素转化173

4.1.4 秸秆还田下氮肥运筹179

4.1.5 秸秆腐熟剂创制188

4.2 推荐施肥技术190

4.2.1 不同肥力水平下的氮肥用量190

4.2.2 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氮肥推荐施肥方法199

4.2.3 基于叶片SPAD的氮肥推荐方法215

4.2.4 氮肥运筹下氮素损失途径227

4.2.5 水稻专用肥研究233

4.3 缓释肥料技术235

4.3.1 生化抑制剂作用下肥料氮素转化235

4.3.2 生化抑制剂作用下土壤氮素供应241

4.3.3 生化抑制剂作用下土壤功能微生物变化256

4.3.4 水稻缓释肥料研制与施用269

4.4 抗逆品种应用275

4.4.1 耐酸品种275

4.4.2 耐潜品种278

4.4.3 氮高效品种284

4.5 群体控制技术290

4.5.1 双季稻氮肥密度互作效应290

4.5.2 中稻氮肥密度互作效应296

参考文献299

第5章 低产水稻土改良与产量提升技术模式307

5.1 专有技术307

5.1.1 水稻土质量评价技术307

5.1.2 黄泥田改良的有机熟化技术309

5.1.3 白土改良的厚沃耕层技术310

5.1.4 潜育化水稻土改良的排水氧化技术310

5.1.5 反酸田改良的酸性消减技术311

5.1.6 冷泥田改良的厢垄除障技术311

5.1.7 土壤改良制剂应用技术313

5.1.8 秸秆还田技术313

5.1.9 抗逆品种应用314

5.1.10 推荐施肥技术314

5.2 技术模式315

5.3 技术规范334

5.4 技术应用335

参考文献337

第6章 低产水稻土改良与管理研究策略338

6.1 我国低产水稻土现状和问题338

6.2 低产水稻土改良与管理的理论创新339

6.2.1 水稻土质量评价339

6.2.2 稻田障碍层次形成过程340

6.2.3 团聚体和腐殖质的构建机制340

6.2.4 稻田养分转化与循环341

6.2.5 水稻土微生物学过程及分子生态机制342

6.2.6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343

6.3 低产水稻土改良与管理的技术突破344

6.3.1 冷潜型低产水稻土改良技术344

6.3.2 粘结型低产水稻土改良技术344

6.3.3 沉板型低产水稻土改良技术345

6.3.4 毒质型低产水稻土改良技术345

6.3.5 水稻土养分管理技术346

6.4 未来研究策略347

参考文献3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