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经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民族经济学
  • 陈庆德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016260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族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导论:民族经济学的构建1

§1民族经济学构建的前提1

1.1对人类文明性质的认识1

1.2当今世界体系中的民族结构3

1.3如何寻求民族发展进程的解释5

§2民族经济学构建的历史使命7

1.4经济发展中收益分配不平等的衡量7

1.5全球民族结构中的发展与贫困9

1.6民族经济学构建的历史选择13

1.7民族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4

§3民族经济学研究的意义与性质14

1.8民族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构造16

上篇 民族经济学的理论基质21

第二章民族经济学的理论渊源21

§1对民族经济特点的最初理论关注21

§2人类学向民族经济分析的游移25

§3当代经济发展理论中的民族侧重26

第三章经济人类学学派及其理论模式29

§1经济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学派29

3.1形式主义学派29

3.2实体主义学派30

3.3马克思主义学派34

§2同化与认同的历史合力35

6.4民族认同的历史性质35

3.4形式模式36

§2经济人类学的理论分析模式36

3.5生态模式36

3.6制度模式37

6.5民族同化与认同的历史差异37

§3经济人类学学派与模式的交汇38

3.7经济人类学学派发展的特征38

3.8经济人类学学派与模式的相互关系39

第四章经济发展理论与民族经济的成长41

§1经济学中发展理论的成长41

4.1早期经济学说中的增长思想41

4.2古典经济学关于增长极限的研究42

4.3创新理论与经济发展思想的成长45

§2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46

4.4发展经济学独立成长的历史要求46

4.5发展经济学成长的阶段特征48

§3发展经济学的体系结构51

4.6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52

4.7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53

4.8激进主义经济发展理论54

第五章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体57

§1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要素57

5.1民族经济学研究视野的扩展57

5.2民族文化要素的发展导向作用59

§2区域经济与民族经济体的异同61

5.3区域经济活动中的民族差异61

5.4民族经济体发展不同步的历史现象62

5.5非一致性发展中的民族特殊性65

第六章经济发展中的民族同化与认同67

§1民族同化与经济发展68

6.1对民族同化定义的理论反思68

6.2民族同化的经济本质78

6.3民族同化的社会功能82

§3认同选择对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93

6.6认同选择的经济作用93

6.7同化与认同中的民族经济成长95

§1生产力流动的历史差异103

7.1生产力流动的性质与基础103

第七章生产力流动与技术变革103

中篇 民族经济成长的要素分析103

7.2原始共同体基础上的生产力流动104

7.3个体生产力的地域性流动106

7.4社会化生产力的流动性征107

§2生产力流动与经济发展109

7.5生产力流动的一般形式和作用109

7.6生产力流动的作用条件109

§3技术变革的功能与性质112

7.7技术性质的理论分析112

7.8技术变革的历史轨迹113

7.9技术变革与生产要素的配置117

第八章民族经济开发中的生产要素转换120

§1物质资源的势能转换121

8.1物质资源与民族经济的成长基础121

8.2物质资源转换的条件与特点122

§2人力资源的开发125

8.3有关人力资源的理论探讨125

8.4人力资源的概念及人力资本的形成127

8.5教育与人力投资的扩展129

§3投资形成的理论研究132

8.6投资形成的源流分析132

8.7投资形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36

9.1对农业经济地位的理论认识误区138

第九章少数民族工业化变革中的农业经济138

§1农业发展与工业化变革的理论研究138

9.2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39

§2农业发展与民族经济结构的变革142

9.3经济静态平衡分析中的农业地位142

9.4经济非均衡发展中的农业变革144

9.5农业发展在民族经济研究中的意义147

§3工业化变革的历史比较148

9.6先期工业化民族中的农业发展148

9.7当代各民族工业化发展中的农业选择150

§1生产组织与经济发展156

10.1经济活动中的组织功能156

第十章民族经济发展中的组织要素变迁156

10.2生产组织的历史演变158

10.3社会主义生产组织结构的基础变更161

§2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功能162

10.4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国家地位162

10.5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功能165

10.6国家经济参与的行为方式166

§3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172

10.7工业化历史进程中的国家力量172

10.8对国家主义与自由主义两种理论模式的反思175

11.1国家在民族经济开发中的目标设置181

§1目标设置与政策协调181

第十一章宏观政策体系与民族经济协调181

. 11.2目标实现中的政策协调功能183

§2政策体系的总体构建186

11.3合理构建政策体系的决策规范187

11.4政策体系的总体结构189

11.5合理构建政策体系的基础条件191

§3经济政策的作用机制193

11.6经济政策的中介传导机制193

11.7经济政策作用机制的完善194

第十二章经济运行形式与民族经济的变革197

§1商品经济形式的一般历史性质与发展差异198

12.1商品经济一般性质的理论分析198

12.2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差异性199

§2商品经济形式的生存基础和社会作用204

12.3商品经济形式的作用基础204

12.4商品经济功能分析的理论错位206

§3中国少数民族商品经济的形式与结构210

12.5少数民族商品经济的历史发展210

12.6少数民族商品经济的结构分析214

下篇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实证与选择219

第十三章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史略219

§1多民族国民经济的多元一体化219

13.1中华民族交错融合的历史源流219

13.2封建文明体系中民族经济的发展222

13.3多民族多层次结构的不完整状态228

§2多层次民族经济结构的不完整状态228

13.4同一民族内部多层次结构的不完整性234

§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历史特点及现实地位237

13.5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连续跳跃性237

13.6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现实地位238

第十四章中国民族经济的开发模式与投资形成241

§1少数民族区域开发与投资模式的演变241

14.1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形成体系的变迁241

14.2区域开发模式的转换与民族经济的发展244

§2投资形成与开发模式对民族经济的影响248

14.3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偏差249

14.4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分割251

14.5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脱节253

§3经济开发中的民族特殊性255

14.6民族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差异256

14.7现代经济进入中的民族阻隔259

第十五章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生产要素配置263

§1少数民族资源开发中的障碍与对策263

15.1投资形成匮乏与资源开发不足263

15.2低技术结构与资源非合理性开发268

15.3收益扭曲与资源潜在势能的转换270

§2少数民族人力资源的开发困境与发展抉择277

15.4少数民族的人口转变277

15.5少数民族人力资源的开发困境279

15.6完善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282

15.7少数民族经济中的技术结构状况287

§3少数民族的技术现状与发展287

15.8技术变革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289

第十六章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的城市体系292

§1古代城市体系与民族经济的发展292

16.1远古市镇的发源292

16.2中央帝制体系中的城市发育296

§2当代少数民族经济中的城市体系301

16.3少数民族城市体系的发展现状301

16.4少数民族城镇类型划分及发展动力304

§3少数民族城市体系的结构与功能305

16.5少数民族城市体系的结构特征305

16.6少数民族城市体系的经济功能307

17.1少数民族边境贸易的历史演变315

第十七章少数民族边境贸易与开放性经济体系的确立315

§1边地少数民族边境贸易的发展315

17.2少数民族边境贸易的现实概况317

§2少数民族边境贸易的方式和类型322

17.3少数民族边境贸易方式322

17.4少数民族边贸区域的划分与发展324

§3边境贸易同少数民族经济的开发与开放326

1 7.5边境贸易与少数民族经济的双向开发326

17.6边境贸易与民族经济合作329

第十八章少数民族生产组织结构的历史变革333

§1少数民族生产组织的结构概况333

18.1少数民族经济中家庭生产组织的演变333

18.2少数民族经济中乡镇企业组织的发展337

§2少数民族生产组织结构的特征与功能341

18.3少数民族生产组织的经济自给性341

18.4少数民族生产组织的市场参与能力343

§3少数民族生产组织结构的创新344

18.5生产组织结构创新的本质与前提344

18.6少数民族生产组织创新中的企业推动346

18.7股份合作制与少数民族生产组织创新351

第十九章结语: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355

§1少数民族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形成与反思355

§2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366

§3民族经济开发中的政府行为选择371

后 记3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