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
  • 徐继存,徐文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8441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课程-教学研究-高等学校-教材;课程-教学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课程与教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简要历程2

一、课程论的历史发展2

二、教学论的历史发展5

三、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9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功能期待与学科定位10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功能期待11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定位16

第三节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要求20

一、提高认识,端正学习态度20

二、掌握知识,提高专业技能21

三、联系实际,注意学思结合22

四、扩大视野,拓宽学习领域23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基础27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基础概述28

一、学科基础的含义28

二、学科基础的界域33

三、学科基础影响学科发展的机制36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哲学基础38

一、哲学影响课程与教学论的方式39

二、主要哲学流派与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43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48

一、心理学影响课程与教学论的方式49

二、心理学主要流派与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53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社会学基础57

一、课程与教学论社会学基础的确证57

二、教育社会学流派与课程与教学论58

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目标61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62

一、课程、教学及考试目标的含义62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结构和具体化67

三、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70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72

一、普遍性目标72

二、行为性目标72

三、生成性目标73

四、表现性目标75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76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依据76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环节与要求79

三、课程与教学目标表述的方法84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目标操作范例86

第四章 学校课程规划93

第一节 学校课程规划概述94

一、学校课程规划的含义94

二、学校课程规划的特性97

三、学校课程规划的意义100

第二节 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102

一、学校课程规划的依据与原则102

二、学校课程规划的目的与内容105

三、学校课程规划的研制过程与条件113

第三节 学校课程规划的实施117

一、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的过程描述118

二、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120

第五章 教学设计126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127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127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128

三、学习理论128

第二节 学习的类型133

一、智慧技能的学习134

二、认知策略的学习137

三、言语信息的学习138

四、动作技能的学习140

五、态度的学习141

第三节 学习任务分析142

一、学习的分析142

二、学习任务分析的基本步骤145

三、学习任务分析的案例示范148

第四节 为学习设计教学的过程151

一、确定教学目标151

二、设计教学的程序153

三、选择教学手段159

四、以认知策略为主要学习结果的教学过程设计举例160

五、以智慧技能为主要学习结果的教学过程设计举例163

第六章 教学行为168

第一节 教学行为概述169

一、教学行为的内涵169

二、教学行为的特点170

三、教学行为的外延172

第二节 影响教学行为的因素175

一、影响教学行为的外部因素176

二、影响教学行为的内部因素177

三、影响教学行为的教师个体因素178

第三节 教学原则179

一、教学原则概述179

二、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180

三、教学原则与教学行为的关系182

第四节 教学过程183

一、教学过程的性质与特点184

二、教学过程的结构186

三、教学过程的动力188

四、教学过程的环节189

第五节 教学行为实现的形式:教学组织形式191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191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功能192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192

四、当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194

五、当代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196

第六节 教学行为实现的路径198

一、教学模式198

二、教学方法200

三、教学手段204

第七章 教学评价209

第一节 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与主要功能210

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早期发展210

二、心理和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的近现代发展211

三、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213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与主要类型215

一、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215

二、教学评价的主要类型219

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中的测验方法222

一、测验与标准化测验222

二、客观性题目及其编制原则与方法224

三、主观性题目及其编制原则与方法228

四、测验的设计与分析230

第四节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中的其他方法238

一、等级评定238

二、表现性评价243

三、成长记录袋251

第五节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256

一、教师素质评价256

二、教学行为评价259

三、教学工作评价的基本方法262

四、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263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管理266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管理概述267

一、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内涵267

二、课程与教学管理的特点269

三、课程与教学管理的意义270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管理的内容与要求273

一、课程与教学思想管理273

二、课程与教学计划管理273

三、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的管理275

四、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管理277

五、课程与教学资源管理277

六、课程与教学研究管理278

七、课程与教学行政管理278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管理必须处理好的几对关系279

一、规范有序与自主创生279

二、系统全面与中心突出281

三、计划与变通282

四、民主与权威282

五、管理与教育284

六、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284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管理模式287

一、课程与教学管理模式的类型287

二、课程与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趋势289

第九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296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297

一、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内涵与价值297

二、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主要特征302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环节与主要领域304

一、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环节305

二、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主要领域309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方式317

一、行动研究317

二、课例研究320

三、叙事研究324

四、课堂观察的内容与有效性326

第十章 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展望331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热点的变化332

一、从国外理论引介到国内实践反思332

二、从理念课程的理论研究到多层次课程的全面关注333

三、从静态的课程开发研究到动态的课程运作研究340

四、从教学理论世界到教学生活世界342

五、课堂教学研究悄然升温345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论主流研究范式的转型348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范式分析348

二、课程与教学研究缺陷的原因分析351

三、课程与教学主流研究范式的转变3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