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养猪及猪的遗传与育种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公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66867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9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616页
- 主题词:养猪学;猪-遗传育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养猪及猪的遗传与育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猪的品种及品种问题1
一、猪品种的共同基本特征及品种概念2
(一)品种的共同基本特征2
(二)品种的概念6
(三)什么是优良品种的问题7
二、猪的经济类型及其形成9
(一)猪经济类型的划分及其胴体特征9
(二)猪的品种经济类型及其形成10
(三)猪的肥育经济类型及其形成12
(四)猪的品种经济类型与肥育经济类型的关系19
(五)结论20
三、猪的品种管理20
(一)品种管理的目的21
(二)品种管理的组织21
(三)品种管理的措施22
(四)缺乏品种管理的后果22
(一)品种鉴定的意义23
四、猪的品种鉴定23
(二)品种鉴定的组织和原则24
(三)品种育种价值的鉴定25
(四)品种经济价值的鉴定25
(五)瘦肉型品种猪肥育性能的鉴定及其商品肥育26
(六)瘦肉型品种肥育猪胴体品质的鉴定45
(七)我国瘦肉型商品肥育猪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58
(八)肉脂兼用型品种肥育性能的鉴定及其商品肥育61
(九)肉脂兼用型品种肥育猪胴体品质的鉴定67
(十)脂用猪的肥育68
(十一)品种体质外形的鉴定69
五、我国地方猪的主要品种及其生产性能69
(一)瘦肉型猪72
(二)脂肪型猪75
(三)肉脂兼用型猪83
六、国际通用品种猪及其生产性能90
(一)起源90
(二)体质外形97
(三)特点101
(四)生产性能104
七、我国地方猪与国际通用品种猪全面评比110
(一)生产性能评比110
(二)饲料报酬评比113
(三)耐粗性评比115
(四)外形评比119
(五)母性评比121
(六)卫生习惯评比123
(一)品种区域规划的概念124
(七)肉质评比124
八、猪的品种区域规划问题124
(二)品种区域规划的意义125
(三)品种区域规划的原则和内容126
九、关于猪的品种标准化问题128
(一)猪品种标准化的意义128
(二)国家标准品种129
(三)地方标准品种130
十、本章摘要131
参考文献136
第二章 猪的各种有益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140
一、猪的毛色遗传141
(一)猪的毛色的经济意义141
(二)猪的毛色的分类142
(三)猪的毛色的遗传类型143
二、猪体格类型的遗传规律145
(一)猪体格类型的经济意义145
(二)猪体格类型的遗传规律146
三、猪生长能力的遗传规律149
四、猪早熟性的遗传规律152
(一)猪早熟性的概念152
(二)猪早熟性的分类153
(三)猪早熟性的遗传规律154
五、猪对饲料报酬的遗传规律155
(一)决定饲料报酬的因素155
(二)猪的饲料报酬特性的遗传规律157
六、猪体中肉、脂、皮、骨比例的遗传规律158
七、猪背最长肌和眼肌的遗传规律159
八、猪产仔数的遗传规律160
九、母猪泌乳力的遗传规律162
十、猪乳头数的遗传规律163
(一)猪乳头数的经济意义163
(二)猪乳头数的遗传规律165
十一、猪的母性遗传规律166
十二、猪抗病力和对不良环境条件抵抗力的遗传167
十三、猪的各种有益经济性状的相关性167
十四、父母本遗传力的差异169
十五、猪的先父遗传171
十六、猪的各种有益经济性状的遗传力174
(一)遗传力的计算175
(二)猪的各种有益经济性状的遗传力177
十七、本章摘要178
参考文献180
一、选种的理论基础183
第三章 猪的选种183
二、选种的概念184
三、选种的作用185
(一)控制变异的发展方向185
(二)促进变异累积加强186
(三)创造新的品质187
(三)大的畜群188
(二)持久系统地向同一方向进行188
(一)与合理培育相结合188
四、选种成功的条件188
五、选种指标之一——血统鉴定189
(一)血统鉴定的概念189
(二)血统鉴定的方法189
六、选种指标之二——体质外形鉴定189
(一)体质外形的概念189
(二)体质外形鉴定的意义190
(三)对不同经济类型猪体质外形的要求195
(四)猪体质外形鉴定的方法——评分标准法199
(五)猪体质外形鉴定的方法——评分操作法203
七、选种指标之三——猪的生长发育鉴定204
(一)猪的体尺测量204
(二)猪的体型指数的计算206
(三)猪的称重208
(四)种猪生长发育等级评定标准208
(五)成年种猪活重的理想标准212
八、选种指标之四——繁殖性能鉴定217
(一)公猪繁殖性能的鉴定217
(二)母猪繁殖性能的鉴定218
九、种猪活体胴体品质鉴定220
(一)活体背膘厚鉴定220
(二)活体PSE综合症鉴定221
十、综合选种法222
(一)综合选种法的概念222
(二)综合选种法的特点223
(三)综合选种时种猪一生中鉴定的次数、时期及各次鉴定的主要性状224
(四)综合选种时育种价值总评227
(二)优先选种法的特点234
十一、优先选种法234
(一)优先选种法的概念234
(三)合理应用优先选种法235
十二、相关选种法236
(一)相关选种法的概念236
(二)相关选种法的意义和方法236
十三、评后裔鉴定选种法238
(一)后裔鉴定选种法的概念238
(二)后裔鉴定选种法的来源238
(三)后裔鉴定选种法与遗传学理论相悖238
(四)实践证明按种猪本身鉴定选种更优于后裔鉴定选种240
(五)后裔鉴定选种法在生产实践中难于进行248
(六)结论249
十四、本章摘要251
参考文献253
第四章 猪的选配255
一、选配的概念255
二、选配的作用256
三、选配中的亲和力问题258
(一)亲和力的概念及其表现258
(二)决定亲和力的根本因素259
四、品质选配260
(一)同质选配260
(二)异质选配268
五、亲缘选配275
(一)亲缘选配的概念275
(二)亲交程度的计算276
(三)亲缘选配的育种价值283
(四)盲目亲交的有害影响286
(五)亲缘选配的应用方法288
(六)关于亲交系杂交的问题293
六、年龄选配294
(一)年龄选配的概念294
(二)年龄选配的意义294
(三)不同年龄选配的表现297
(四)年龄选配的方法301
(一)等级选配的概念302
(二)等级选配的原则302
七、等级选配302
八、选配工作的组织措施304
(一)选种304
(二)编制个体系谱304
(三)绘制畜群系谱305
(四)对过去选配情况的分析309
(六)编制选配计划表311
(五)母猪按分群选配公猪311
九、本章摘要312
参考文献313
第五章 猪的定向培育和利用原理317
一、仔猪的定向培育321
(一)仔猪培育的任务321
(二)仔猪的代谢特点321
(三)各品种类型哺乳仔猪遗传性所需饲养水平325
(四)哺乳仔猪饲粮配合举例329
(五)哺乳仔猪补料技术331
(六)各品种类型哺乳仔猪需饲料绝对量332
(七)同品种仔猪初生重与以后生长发育的关系333
(八)保持各品种类型的仔猪在相应饲养水平下的遗传性发育水平所需的其他措施334
(九)各品种类型仔猪的遗传性发育水平336
(十)仔猪断奶336
(十一)获得仔猪全活全壮的综合措施338
二、后备种猪的定向培育340
(一)后备种猪培育的任务340
(二)各品种类型后备种猪遗传性所需饲养水平及相应的发育水平341
(三)各品种类型后备种猪需饲料绝对量344
(四)后备种猪的管理345
三、种公猪的定向培育和利用原理346
(一)种公猪培育的任务346
(二)各品种类型的种公猪遗传性所需的饲养水平346
(三)各品种类型的种公猪所需饲料的绝对量348
(五)种公猪的利用349
(四)种公猪的管理349
四、妊娠母猪的定向培育和利用原理351
(一)妊娠母猪培育的任务351
(二)各品种类型的妊娠母猪遗传性所需的饲养水平351
(三)各品种类型姓娠母猪的生产性能356
(四)妊娠母猪的管理和利用357
(一)哺乳母猪培育的任务363
(二)各品种类型的哺乳母猪遗传性所需的饲养水平363
五、哺乳母猪的定向培育363
(三)各品种类型的哺乳母猪在符合其遗传性所需的饲养水平下发育表现出的生产水平366
(四)哺乳母猪的管理367
(五)哺乳母猪体况和体重的变化与产仔情况的关系367
六、未成年基础母猪在其遗传性所需的饲养水平下的增重水平369
七、各品种类型的成年种母猪全年所需饲料绝对量371
八、运动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372
(一)运动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372
(二)运动对后备种猪发育和胴体品质以及生产力的影响375
九、猪品种经济类型的定向培育377
(一)猪的发育规律379
(二)猪经济类型的定向培育390
十、猪的经济类型与饲养水平396
十一、猪场的选择及猪舍设计397
(一)场址选择397
(二)场地区划397
(三)猪舍设计400
(四)猪场环境406
十二、本章摘要406
参考文献408
第六章 猪的繁育方法411
一、繁育方法的概念412
二、繁育方法的分类415
(一)繁育方法分类的目的415
(二)繁育方法分类的原则416
(三)现行家畜繁育方法分类的缺点417
(四)繁育方法分类的新方案421
(二)纯种繁育的作用422
(一)纯种繁育的概念422
三、猪的纯种繁育422
(三)养猪业中应用纯种繁育法改良品种的实例424
(四)纯种繁育应用的场合430
(五)简单纯种繁育433
(六)品系繁育434
四、猪的杂交繁育概述455
(一)杂交繁育的概念455
(二)杂交繁育的生物学特性455
(三)杂种遗传性比率的计算457
(四)杂种遗传性生产力水平的预测460
五、猪的育成杂交462
(一)简单育成杂交繁育法464
(二)级进育成杂交繁育法473
(三)引入育成杂交繁育法480
(四)多品种综合育成杂交繁育法483
(五)育成杂交繁育法的客观权衡确定488
(六)育成杂交繁育中公母猪的利用问题490
(七)杂种代数的确定法491
(八)杂种品种性的表述法496
(九)育成杂交繁育工作的程序498
(十)育成杂交繁育计划的拟定508
六、关于我国当前猪的新品种育成和品种改良问题513
(一)新品种育成的前提513
(二)我国已拥有非常丰富的猪的品种资源514
(三)猪的繁殖力很强,引入现有品种易于取代过时品种515
(四)可利用经济杂交以提高猪的品种生产性能515
(五)当前国际上猪育种工作的总趋势516
(六)我国当前养猪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23
(七)我国今后猪育种工作的主要方向525
七、猪的经济杂交526
(一)经济杂交的概念及其意义526
(二)杂交优势问题527
(三)经济杂交的方式535
(四)对各种经济杂交方式的评价537
(五)评经济杂交的品种组合试验551
(六)决定经济杂交效果的因素553
(七)正确选择经济杂交的母本品种和父本品种556
(八)我国猪经济杂交的最佳品种组合559
(九)经济杂交的组织措施560
八、本章摘要561
参考文献566
第七章 有性世代的生活力570
一、有性世代的生活力概述570
三、生活力与遗传性571
二、生活力的概念571
四、生活力的生化基础572
五、生活力的衰退——有机体的衰老与死亡576
六、生活力的复壮——有机体的返老还童和生与死的统一577
七、生活力的控制584
参考文献586
附录587
一、种猪生产性能登记表587
二、猪饲料营养成分表594
热门推荐
- 3803174.html
- 910864.html
- 1734552.html
- 3374278.html
- 122432.html
- 3655459.html
- 2471192.html
- 3875547.html
- 1065766.html
- 3806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32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2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69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8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07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709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3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165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9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