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论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
  • 邹甲申,邓浩著;赵德水责任编辑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7534313376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论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自然哲学的一般性质1

第一节 什么是自然哲学2

一、对自然哲学性质的几种观点2

二、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的哲学学说4

三、自然哲学是自然科学成果的哲学概括13

第二节 确立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理论依据22

一、马克思关于自然哲学的论述24

二、恩格斯关于自然哲学的论述27

三、列宁关于自然哲学的论述31

第三节 自然哲学是哲学体系的基石42

一、自然哲学是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基础42

二、自然哲学是一切哲学理论的基础46

三、自然哲学也是历史观的基础54

第二章 自然哲学的历史形态61

第一节 朴素辩证的自然哲学62

一、从本体论上寻求自然界的物质本原62

二、从辩证法上研究自然界的辩证本性65

三、从方法论上探索思维中的逻辑规则68

第二节 机械唯物的自然哲学79

一、英国唯物主义自然哲学81

二、法国唯物主义自然哲学83

三、近代唯物主义自然哲学的特点87

第三节 唯心辩证的自然哲学96

一、康德的自然哲学97

二、费希特与谢林的自然哲学101

三、黑格尔的自然哲学104

第一节 无产阶级事业的必然产物110

一、时代的客观需要11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创立110

二、特殊的历史条件112

三、坚实的科学基础115

第二节 自然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117

一、对黑格尔自然哲学的改造118

二、经过费尔巴哈实现自然哲学的飞跃123

三、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本质特征129

第三节 自然科学跃进的必然要求135

一、恩格斯所处时代的自然科学135

二、在批判五大思潮中推动科学与哲学的进步139

三、现代自然科学正逐渐成为唯一正确的自然科学的哲学148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科学体系167

第一节 科学对象的确定性与前提自明性的统一170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是宇宙自然论、辩证思维论、科学技术论的辩证统一体171

二、宇宙自然论的逻辑前提175

三、宇宙自然是自在自然与自为自然的统一178

第二节 科学认识的规律性与逻辑一贯性的统一180

一、辩证思维论的实质181

二、人类思维的辩证过程183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真理性与社会目的性的统一194

三、辩证思维与认识规律的一致性194

一、科学技术知识的中介性195

二、科学技术社会目的性展开的过程性198

三、科学技术论体系结构的动态性201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意义216

第一节 确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完备性217

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是唯物史观的立足点218

二、劳动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结合点223

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落脚点225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性229

第二节 增强对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性229

二、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性231

三、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突出科学技术理论研究的重点性239

第三节 促进哲学与科学共同发展的协同性242

一、自然科学对哲学的基础性242

二、哲学对自然科学的导向性245

三、哲学家与科学家的联盟性252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研究方法255

第一节 抽象与具体相统一258

一、确定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起点263

二、确定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顺序265

三、确定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终点266

第二节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269

一、逻辑与历史和从抽象到具体的一致性271

二、运闸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75

三、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与方法建立科学理论的逻辑体系279

第三节 分析与综合相统一281

一、分析与综合是完成从抽象到具体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必要途径281

二、“综合—分析—综合”的历史形态和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表现284

三、现代综合化趋势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自然哲学的新胜利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