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史地方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722808827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103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1155页
- 主题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方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2
第一编 区域建置80
第一章 位置 面积80
第一节 位置80
第二节 境域 面积80
第二章 建置沿革81
第一节 清前地方政权81
第二节 清代军府制建置83
第三节 清末民国时期军政建置86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建置88
第三章 区划89
第一节 军府制区划89
第二节 行政区划89
第三节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区划92
第四节 基层区划94
第五节 非行政性区划单位94
第四章 地市概况97
第一节 伊犁地区97
第二节 塔城地区98
第三节 阿勒泰地区98
第四节 城市简介99
第五章 地名101
第一节 地名生成简况101
第二节 地名管理102
第三节 地名命名和变更102
第四节 通用地名104
第五节 重要地名沿革104
第二编 自然环境108
第一章 经度 时区108
第二章 地质108
第一节 地质构造简史108
第二节 地质构造单元110
第三章 地貌111
第一节 地形 地势111
第二节 地貌 类型113
第三节 自然实体114
第四章 气候120
第一节 气候特征120
第二节 光照 气温121
第三节 降水 蒸发126
第四节 气压 风速129
第五章 水文132
第一节 地表水132
第二节 冰川134
第三节 河流134
第四节 湖泊136
第五节 地下水138
第六节 水能资源139
第六章 土壤140
第一节 山地土壤140
第二节 草原土壤141
第三节 荒漠土壤142
第四节 水成土 盐碱土143
第七章 生态资源144
第一节 植被144
第二节 森林146
第三节 野果林150
第四节 草原151
第五节 植物152
第六节 动物153
第八章 矿藏资源155
第一节 资源调查155
第二节 能源矿产155
第三节 黑色金属矿产156
第四节 有色金属贵金属矿藏157
第五节 非金属矿藏158
第六节 宝石 玉石矿159
第九章 自然灾害159
第一节 旱灾159
第二节 风灾160
第三节 暴雨 洪水161
第四节 雪灾162
第五节 寒潮162
第六节 冰雹163
第七节 地震163
第三编 人口 民族168
第一章 人口168
第一节 人口规模168
第二节 人口构成174
第三节 人口普查178
第四节 计划生育178
第二章 哈萨克族181
第一节 沿革182
第二节 社会经济184
第三节 社会生活185
第四节 语言文字186
第五节 婚姻家庭186
第六节 宗教信仰187
第七节 风俗习惯187
第八节 传统娱乐188
第三章 其他民族189
第一节 汉族189
第二节 维吾尔族191
第三节 回族192
第四节 蒙古族193
第五节 锡伯族194
第六节 柯尔克孜族195
第七节 乌孜别克族196
第八节 满族196
第九节 达斡尔族196
第十节 俄斯罗族197
第十一节 塔塔尔族197
第十二节 塔吉克族197
第四章 民族区域自治197
第一节 民族自治机关筹备及成立197
第二节 实行区域自治198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99
第四节 民族工作机构199
第四编 政党 群团20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伊犁州地方组织20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人在三区的活动202
第二节 党组织建立203
第三节 组织工作214
第四节 宣传教育工作218
第五节 统一战线工作221
第六节 纪律检查225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三区地方组织228
第一节 国民党组织228
第二节 党务活动230
第三章 群众团体230
第一节 工会231
第二节 共青团233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235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238
第五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39
第六节 贫下中农(牧)协会240
第七节 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240
第四章 重大政事记略241
第一节 抗美援朝241
第二节 减租反霸 土地改革242
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243
第四节 “三反”、“五反”243
第五节 “肃反”、“审干”244
第六节 整风与反右派244
第七节 “大跃进”245
第八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46
第九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247
第十节 揭批查250
第十一节 落实政策 平反冤假错案250
第十二节 整党整风251
第十三节 改革开放251
第五编 政权 政协254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254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54
第二节 普选 代表255
第三节 伊犁州人民代表会议257
第四节 伊犁州人大常务委员会260
第五节 伊犁州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263
第二章 军政 行政机构263
第一节 军政机构263
第二节 行政机构275
第三章 人民政协287
第一节 历届会议287
第二节 主要工作活动291
第三节 机构沿革293
第六编 军事296
第一章 军事机构296
第一节 伊犁军区296
第二节 军分区298
第二章 军队299
第一节 清代及以前驻军299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301
第三节 三区革命军队302
第四节 新中国军队303
第三章 兵役305
第一节 部族兵305
第二节 八旗兵305
第三节 招募兵306
第四节 征兵306
第五节 新中国兵役307
第四章 民兵308
第一节 领导体制308
第二节 组建与发展309
第三节 政治教育310
第四节 军事训练310
第五节 主要作用311
第五章 边防312
第一节 边防线312
第二节 边防部队312
第三节 边防基础设施建设316
第六章 主要兵事317
第一节 乌孙战事317
第二节 唐灭西突厥318
第三节 蒙元时期战乱319
第四节 清灭准噶尔汗国之战320
第五节 抗御沙俄侵略322
第六节 伊塔回民反清起义323
第七节 伊犁辛亥革命324
第八节 外蒙古进犯阿尔泰之战325
第九节 阿山兵变326
第十节 俄自卫军败兵窜扰326
第十一节 马赫英之乱和张培元被歼327
第十二节 三区革命战事328
第十三节 人民解放军平叛剿匪333
第七编 政法336
第一章 公安336
第一节 肃清反革命势力336
第二节 反对民族分裂337
第三节 社会治安管理338
第四节 户籍管理345
第五节 边境通行管理347
第六节 交通管理348
第七节 消防管理349
第八节 机构351
第二章 检察352
第一节 刑事检察352
第二节 经济检察357
第三节 法纪检察358
第四节 监所检察359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360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361
第七节 机构362
第三章 审判363
第一节 审判制度363
第二节 刑事审判364
第三节 民事审判366
第四节 经济审判366
第五节 行政审判366
第六节 机构367
第四章 司法行政368
第一节 基层工作368
第二节 公证事务369
第三节 法律顾问369
第四节 法制宣传和法学教育370
第五节 机构371
第八编 外事 侨务 信访第一章 外事374
第一节 中外地方条约374
第二节 领事馆378
第三节 外事往来381
第四节 边界382
第五节 涉外事件和对外交涉385
第六节 机构389
第二章 侨务389
第一节 华侨389
第二节 外侨390
第三节 侨务工作391
第三章 信访391
第一节 信访工作391
第二节 机构392
第九编 民政 劳动 人事第一章 民政394
第一节 优抚394
第二节 安置396
第三节 救灾 救济397
第四节 扶贫开发工作400
第五节 社会福利402
第六节 婚姻 殡葬 社团登记405
第七节 民政管理407
第二章 劳动408
第一节 劳动就业408
第二节 工人管理410
第三节 职业技能培训413
第四节 劳动工资与社会保障416
第五节 劳动保护419
第六节 管理机构420
第三章 人事420
第一节 干部队伍421
第二节 干部管理422
第三节 干部工资与福利待遇425
第四节 管理机构427
第四章 机构编制427
第一节 党政机关机构编制428
第二节 机构改革429
第十编 畜牧业432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432
第一节 传统草原自然经济432
第二节 牧区民主改革433
第三节 牧业互助合作433
第四节 公私合营牧场和国营牧场434
第五节 牧区人民公社435
第六节 牧业生产责任制435
第二章 牧业资源436
第一节 草场436
第二节 饲料438
第三节 畜禽品种439
第三章 牧业生产441
第一节 生产分区441
第二节 畜群结构442
第三节 畜产品生产443
第四节 畜牧业产值444
第四章 草原445
第一节 草原管理445
第二节 草原保护446
第三节 草原利用448
第四节 草原改良448
第五节 草原建设450
第六节 饲料加工451
第五章 牲畜繁育改良452
第一节 马452
第二节 牛453
第三节 羊454
第四节 猪455
第六章 疫病防治 抗灾保畜456
第一节 畜禽疫病防治456
第二节 防灾救灾458
第七章 机构460
第一节 行政机构460
第二节 事业机构460
第十一编 种植业462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462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462
第二节 减租反霸 土地改革463
第三节 互助合作464
第四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464
第五节 地方国营农场464
第六节 人民公社465
第七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466
第二章 生产条件466
第一节 耕地466
第二节 作物品种467
第三节 农田基本建设470
第三章 种植业生产470
第一节 农作物分区470
第二节 粮食作物生产471
第三节 经济作物生产475
第四章 农技 农艺479
第一节 耕作制度479
第二节 品种改良推广479
第三节 施肥480
第四节 农作物保护480
第五章 农机具482
第一节 人力 畜力农具482
第二节 农业机具483
第三节 经营管理487
第四节 技术培训490
第六章 机构491
第一节 行政机构491
第二节 事业机构491
第十二编 林业494
第一章 林木资源494
第一节 资源总量494
第二节 主要树种及分布495
第二章 平原造林497
第一节 群众性植树造林497
第二节 “三北”防护林工程498
第三节 工程造林499
第四节 义务植树500
第三章 森林经营500
第一节 林木采伐500
第二节 木材贮运501
第三节 森林更新501
第四节 木材加工及综合利用502
第四章 森林保护502
第一节 护林 防火502
第二节 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503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检疫504
第四节 林业公安504
第五章 机构505
第一节 行政机构505
第二节 企事业机构505
第十三编 水利508
第一章 水利工程508
第一节 引水工程508
第二节 蓄水工程513
第三节 提水工程514
第四节 排水工程516
第二章 灌溉 防洪抗旱517
第一节 灌溉517
第二节 防洪抗旱518
第三章 水利管理519
第一节 工程管理519
第二节 灌溉管理519
第三节 管理机构521
第四章 水产养殖522
第一节 水体资源522
第二节 鱼类资源522
第三节 渔业生产523
第十四编 屯垦526
第一章 历代屯垦526
第一节 清前屯垦526
第二节 清代屯垦526
第三节 民国时期屯垦532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屯垦533
第二章 各农业师概况534
第一节 农四师534
第二节 农七师535
第三节 农八师部分团场536
第四节 农九师537
第五节 农十师538
第十五编 工业 乡镇企业第一章 工业门类542
第一节 电力542
第二节 纺织547
第三节 煤炭549
第四节 冶金551
第五节 建材552
第六节 机械制造553
第七节 食品加工554
第八节 饮料加工555
第九节 二轻工业556
第十节 其他轻工业556
第二章 工业管理558
第一节 管理体制558
第二节 管理机构559
第三章 乡镇企业559
第一节 发展概况559
第二节 行业类别及效益561
第三节 机构562
第十六编 交通 邮电564
第一章 交通564
第一节 古道564
第二节 公路566
第三节 桥梁 隧道569
第四节 铁路 民航 港口573
第五节 水陆运输574
第六节 管理579
第二章 邮电580
第一节 邮政581
第二节 电信586
第三节 机构591
第十七编 商业 粮油594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594
第一节 私营商业595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与集体商业597
第三节 供销合作商业597
第四节 国营商业600
第二章 商品购销603
第一节 集市贸易603
第二节 购销604
第三章 饮食服务及蔬菜经营611
第一节 饮食服务业611
第二节 蔬菜购销611
第四章 粮油购销612
第一节 征 购613
第二节 供应618
第三节 粮油调运621
第四节 仓储622
第五节 粮油工业624
第六节 机构624
第十八编 对外贸易626
第一章 进口贸易626
第二章 出口贸易629
第一节 出口商品调拨630
第二节 出口商品收购631
第三节 出口商品生产加工633
第三章 边境贸易634
第一节 外贸经营权634
第二节 边境贸易总值及商品635
第三节 边民互市 旅游购物636
第四节 贸易口岸637
第四章 机构639
第十九编 财税 金融642
第一章 财政642
第一节 财政体制642
第二节 财政收入643
第三节 财政支出646
第四节 财政管理651
第五节 财政监督652
第六节 机构653
第二章 税务654
第一节 税制演变654
第二节 农业税656
第三节 畜牧业税657
第四节 工商业税658
第五节 机构663
第三章 金融664
第一节 货币664
第二节 存储669
第三节 贷款674
第四节 国库券676
第五节 保险676
第六节 金融机构677
第二十编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古代聚落城堡682
第一节 早期古城682
第二节 伊犁九城683
第二章 城市建设686
第一节 城市规划687
第二节 市政建设689
第三节 市政管理693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695
第三章 县乡建设696
第一节 县镇规划696
第二节 县城公用建设696
第三节 村镇建设697
第四节 牧民居住建设698
第五节 小城镇口岸建设699
第四章 建筑业管理700
第一节 建筑队伍700
第二节 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701
第三节 建筑市场管理702
第四节 工程质量管理702
第五章 环境保护703
第一节 环境监测703
第二节 污染治理704
第三节 环境管理706
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707
第六章 机构709
第一节 行政机构709
第二节 事业机构709
第二十一编 综合经济管理第一章 计划712
第一节 计划编制712
第二节 计划执行714
第三节 计划管理715
第四节 机构719
第二章 物价720
第一节 物价演变720
第二节 商品比价727
第三节 物价改革730
第四节 物价管理与监督732
第五节 机构735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735
第一节 市场的形成与发展735
第二节 市场管理737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740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743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744
第六节 个体工商户管理745
第七节 机构747
第四章 审计748
第一节 国家审计748
第二节 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752
第三节 机构753
第五章 统计754
第一节 统计报表754
第二节 专项调查与统计756
第三节 统计资料整理757
第四节 机构757
第六章 土地监察管理758
第一节 土地管理758
第二节 建设用地管理760
第三节 土地监察762
第四节 土地草场纠纷调处763
第五节 机构763
第七章 质量技术监督765
第一节 标准计量765
第二节 质量监督检验768
第三节 机构771
第二十二编 教育774
第一章 学前教育774
第一节 沿革774
第二节 教学 教师775
第二章 小学教育776
第一节 学校 学生776
第二节 学制777
第三节 课程设置778
第四节 教学与改革780
第三章 普通中学教育781
第一节 学校 学生781
第二节 学制784
第三节 课程设置784
第四节 教学与改革786
第五节 职业中学787
第四章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788
第一节 牧区流动和寄宿制学校788
第二节 双语教学790
第五章 中等专业及职业教育791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791
第二节 中等职业教育795
第六章 高等教育796
第一节 院校796
第二节 重点学院简介797
第七章 成人教育798
第一节 扫盲教育798
第二节 职工教育799
第八章 教师801
第一节 教师队伍801
第二节 教师素质801
第三节 教师待遇803
第九章 经费 设施803
第一节 教育经费803
第二节 教学设施806
第三节 勤工俭学807
第十章 教育管理807
第一节 学校管理807
第二节 机构808
第二十三编 科学技术810
第一章 行业科技810
第一节 农业科技810
第二节 畜牧业科技811
第三节 工业科技814
第四节 卫生科技815
第五节 林业科技817
第二章 科普活动818
第一节 科普宣传818
第二节 科普期刊819
第三章 科研成果与专利819
第一节 科研成果819
第二节 专利822
第四章 信息化网络822
第一节 信息化建设822
第二节 计算机培训与考试823
第五章 科技体制改革823
第一节 改革方向823
第二节 民营科技企业824
第三节 技术市场824
第六章 气象825
第一节 天气预报825
第二节 气象服务825
第三节 气象设施826
第四节 气象科研826
第七章 防震827
第一节 防震知识宣传827
第二节 抗震防灾规划编制828
第三节 前兆监测828
第四节 地震科技829
第八章 机构830
第一节 行政机构830
第二节 科研机构830
第二十四编 文化834
第一章 文学艺术834
第一节 文艺表演834
第二节 文学创作837
第三节 摄影 绘画838
第四节 文艺研究840
第五节 机构841
第二章 群众文化842
第一节 阿肯弹唱842
第二节 其他民间文艺活动843
第三节 民间文学844
第四节 群众文化网849
第三章 广播 影视850
第一节 广播850
第二节 电视852
第三节 电影855
第四章 档案 图书 报刊 史志860
第一节 档案860
第二节 图书862
第三节 报刊864
第四节 史志869
第二十五编 卫生 体育第一章 卫生872
第一节 哈萨克医药872
第二节 医疗876
第三节 卫生防疫880
第四节 妇幼保健887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889
第六节 药品监督管理891
第七节 医政管理893
第八节 医疗保健制度896
第九节 卫生行政管理897
第二章 体育900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901
第二节 群众体育904
第三节 学校体育907
第四节 体育训练908
第五节 体育竞赛909
第六节 管理与设施915
第二十六编 文物 旅游第一章 文物 古迹918
第一节 清代及以前大型古遗址918
第二节 古建筑923
第三节 卡伦926
第四节 古墓葬927
第五节 草原石人930
第六节 岩画930
第七节 碑石934
第八节 馆藏文物934
第二章 旅游936
第一节 发展概况936
第二节 旅游资源936
第三节 重要景区950
第二十七编 社会生活960
第一章 人民生活960
第一节 农民生活960
第二节 牧民生活961
第三节 居民生活967
第二章 社会风尚974
第一节 民族团结974
第二节 文明建设976
第二十八编 宗教980
第一章 藏传佛教980
第一节 传入 传播980
第二节 派别 节日981
第三节 宗教设施981
第二章 伊斯兰教981
第一节 传入 传播981
第二节 派别 节日982
第三节 宗教设施982
第三章 其他宗教984
第一节 基督教984
第二节 天主教984
第三节 东正教984
第四节 萨满教985
第四章 宗教事务管理985
第一节 宗教管理985
第二节 管理机构985
第二十九编 人物988
第一章 人物传988
第二章 人物表1028
附录1046
1999年~2002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大事记1046
1999年~2002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060
1999年~2003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党政领导名表1081
要文辑存1084
修志始末1097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志》编审机构及编纂人员1100
热门推荐
- 3652072.html
- 1634709.html
- 3364150.html
- 2585116.html
- 2300861.html
- 991394.html
- 2225410.html
- 2096666.html
- 1773062.html
- 28285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9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4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44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3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48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00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1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