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设计造型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本册主编宋建明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 ISBN:780635673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741页
- 文件大小:384MB
- 文件页数:7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设计造型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论篇5
第一章 导言5
凡例6
第一节 “设计造型基础”6
一、“设计造型基础”概念的形成6
二、适应的范围7
前言7
第二节 “设计造型基础”的基本内容8
一、绘画基础10
二、设计造型基础10
1.形态构成10
目录11
2.装饰基础11
3.工艺制图11
三、高新技术造型工具的应用12
四、材料及工艺制作知识12
一、设计造型基础的学科性质14
第三节 设计造型基础学科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方法14
二、设计造型基础学科的任务15
1.形态认知的能力15
2.形象创造源的问题15
3.基础研究成果与应用的衔接和转换16
三、设计造型基础研究的方法16
第四节 本书的基本结构18
立意篇23
第二章 基本概念23
第一节 “工艺”25
第二节 “图案”28
第三节 “设计”31
第四节 设计相关的观念37
一、造物观念38
二、宜人观念38
三、优物观念38
五、文化观念39
四、美物观念39
六、市场观念40
七、经营观念40
第三章 沿革47
第一节 “设计”的发生、发展导致造型史的形成48
第二节 产业革命与“设计”的现代化56
第三节 从作坊传授到学院教育72
第四节 现代设计基础研究的新关注点83
第四章 造型创造性思维的哲学背景91
第一节 “易律”原理及其辩证关系94
一、简易律99
二、变易律100
三、交易律100
四、不易律102
第二节 论“象”103
一、“象”的概念103
二、“象”呈现的特征105
三、自然形态之象106
四、人文形态之象107
第三节 论“数”109
一、“数”的概念及其特征109
二、自然形态之“数”——“天度”110
第四节 论“理”113
一、“理”的概念113
二、“理”与象·数之间的关系116
第五节 论“占”117
第五章 设计造型基础研究的认识法123
第一节 自然形态的脉络125
第二节 人文形态的脉络128
第三节 专业形态的脉络132
第四节 创新意识的获得134
一、“新”与“旧”的相对性134
二、比较方法的建立136
形态篇147
第六章 形态学导论147
第一节 形态学概述148
第二节 形的概念150
一、何谓“形”151
二、“形状”与“形体”152
三、“形”与“态”153
四、“形”与“型”154
五、“造形”与“造型”154
六、“形”与“象”、“像”和“相”155
第三节 物象、视觉形象与造型的关系156
一、物象与视觉形象156
二、人文与自然环境是形所具有的含义源泉160
1.自然物象本身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160
2.视觉赋“形”予含义162
第四节 关于形的认识166
一、用分类的目光看待形态世界166
二、“格式塔”形的学说170
第七章 形式语言与视觉元素177
第一节 形式语言的定义178
第二节 视觉元素及其形态特征181
一、“点”182
1.点的定义182
2.点的特性182
3.点的作用与特殊含义182
4.等值点185
5.渐变点186
6.差值点188
2.线的特性190
二、“线”190
1.线的定义190
3.线的作用与特殊含义191
三、“面”195
1.面的定义195
2.面的特性195
3.面的作用与特殊含义196
2.体的特性200
1.体的定义200
四、“体”200
3.体的作用与特殊含义202
五、“肌理”204
1.肌理的定义204
2.肌理的特性204
3.肌理的作用与特殊含义205
第三节 形式语言体系与构词方式206
第八章 空间及空间观217
第一节 空间的概念218
第二节 空间类型与空间观219
一、空间类型219
二、空间观220
1.“求近”空间观221
2.“求远”空间观222
第三节 虚体空间226
二、成角透视227
1.“无意识”透视法227
一、平行透视227
2.有意识透视法228
第四节 实体空间234
一、实体空间形式234
1.内部空间形式234
2.外部空间形式234
3.综合空间形式234
二、空间认识的途径235
3.从体量和数量的角度认识空间形式236
1.从“围”与“放”的角度认识空间形式236
2.从形态构成的角度认识空间形式236
4.从虚体空间与实体空间交汇的角度认识空间形式237
三、实体空间造型的着眼点240
1.空间核心的求取240
2.空间感的获取241
3.空间流动节奏线的设计241
4.空间形象的塑造246
第九章 构成造型及其方式251
第一节 构成造型的概念252
第二节 构成造型的原理254
一、基本形态的概念及其构成造型的意义256
二、基本形态的分析方法257
1.方形的分析257
2.圆形的分析260
三、变化266
四、基本形之“象”的变化268
五、基本形之“数”的变化269
六、骨格与骨式形态271
1.骨格的基本概念271
2.骨式造型及其变化271
3.骨格与形态构成的变化275
第三节 构成造型的方式278
一、造型原理278
二、形象的求取280
1.多种形象的创造281
2.形象类别的归纳282
3.意类别形象的演变284
三、分割与重构286
1.一次分割与重构287
2.二次分割与重构287
3.N 次分割与重构287
四、单元与群化289
2.形象群化变化290
3.独立与群化关系290
1.形象单元变化290
五、秩序与凌乱294
六、密集与疏散295
七、规则与随机296
第十章 装饰造型基础301
第一节 装饰的概念302
第二节 关于传统图案学精神304
第三节 图案的格式309
1.几何形态311
一、题材的分类311
2.自然题材312
二、纹样装饰形态的分类314
1.点式结构314
2.线式结构314
3.面式结构314
4.体式结构314
3.二方连续纹样格式315
5.综合形式的纹样格式315
4.四方连续纹样格式315
2.适合纹样格式315
1.单独纹样格式315
三、装饰格式的分类315
四、形态呈现的方式的分类316
1.水平式与垂直式和斜线式、波线式与折线式316
2.独立式316
3.连续式、连缀式和螺旋式与回旋式316
7.对称式、对立式与背对式317
6.点网式与环套式317
4.重复式与重叠式317
5.散点式与团花式317
8.向心式与离心式318
9.自由式与规矩式318
第四节 传统图案造型方法的研究320
一、题材分析320
二、骨格分析320
三、装饰方式分析321
四、色彩分析321
五、形式法则原理的分析322
六、分析性临摹323
第五节 装饰图案的创新324
一、写生变化325
二、图案变体326
2.分解与重构327
3.变形与整合327
1.添加与删减327
第十一章 素描333
第一节 素描的概念与任务334
一、素描的概念334
二、素描的任务335
1.指导造型能力的训练335
2.研究素描学科的发展336
三、素描写生336
第二节 素描研究的内容338
一、客观实在的物象338
二、视觉观察338
三、造型表现340
第三节 素描形象的要素341
一、物象形态与结构341
1.物象341
二、空间的概念与构图342
2.物象的形态与结构342
三、照明:常态光与非常态光348
第四节 素描训练351
一、准确描绘能力的训练351
二、结构分析能力的训练354
三、运动节奏能力的训练354
四、空间塑造能力的训练355
五、明暗表现能力的训练355
七、变体演绎能力的训练357
六、质感塑造能力的训练357
第五节 素描造型表现的类型359
一、要素与表现形式359
1.点群359
2.线条360
3.体块362
4.线与面的结合362
二、造型表现364
1.绘画性写生364
3.记录性速写366
2.逼真性写生366
4.线描式写生368
5.分析性素描369
第十二章 造型变化原理与造型计划375
第一节 形态创造的变化原理376
一、形态的变化376
1.渐变376
2.突变376
3.切入点377
二、“原点”与“变点”377
1.“原点”377
2.“变点”378
案例 以树木为素材的造型衍变方案378
三、“原点”与“变点”变化基因的分析379
1.复印机图形处理技术及其系列演变脉络383
2.徒手绘画表现的系列演变脉络386
一、“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精”388
第二节 新形态创造的链式关系388
二、“无”和“有”的学说390
三、“有”与“无”的追问法392
四、形态可变基因的分析397
第三节 造型形态的表达、技术实现与计划制订400
一、造型计划404
案例 曲线形态分解与构成计划414
1.“小题大做”420
2.“大题小做”420
二、课目阶段性的划分420
色彩篇427
第十三章 色彩学导论427
第一节 设计色彩学的基本结构428
一、色度学原理428
二、色彩构成理论428
三、色彩分析的理论及其方法428
四、自然色彩的研究429
五、人文色彩的研究429
六、色彩设计原理与方法429
第二节 色彩现象430
一、颜色现象433
1.光波433
2.视觉433
二、色彩现象434
第三节 关于色彩现象的内容435
第四节 色彩现象研究的方法438
一、建立颜色参照系统439
二、建立色彩“档案库”439
1.自然色彩现象稳定性的差异439
2.自然色彩观察角度的差异性439
3.自然色彩分类的差异439
4.自然色彩呈现状态的差异440
5.地理环境造成自然色彩的差异性440
第五节 实证研究法的实用意义441
一、借题发挥产生色彩应用的附加值441
3.人文色彩分析方式442
2.自然色彩分析方式442
二、多元的方式442
1.色度学方式442
第十四章 关于色彩的概念445
第一节 色、彩、色彩、彩色与颜色446
第二节 纯度、彩度与艳度449
第三节 中国传统五个“正色”色名的成因453
二、“黄”色域的色名系统454
三、“青”色域的色名系统454
一、“赤”色域的色名系统454
四、“白”色域的色名系统456
五、“黑”色域的色名系统456
第四节 物理颜色、生理颜色与心理颜色458
一、物理颜色459
二、生理颜色460
1.颜色接收器460
2.补色原理463
3.视适应与视平衡463
三、心理颜色464
第十五章 颜色的系统471
第一节 “色立体学说”产生的原由472
第二节 “色立体学说”形成的史况474
第三节 色立体标准系统及其构造的基本原理480
一、蒙塞尔色立体480
1.蒙氏色相环480
2.蒙氏明度轴480
3.蒙氏色相环与明度轴之间的关系480
4.蒙氏的艳色系统480
5.蒙塞尔系统色度表色法481
二、美国“色度曲线”(COLORCURVE)系统482
1.“色度曲线”系统构成原理482
2.“色度曲线”系统标准色相环颜色指数484
3.“色度曲线”系统明度指数484
三、电脑绘图软件主要的颜色系统485
1.RGB 颜色模式485
2.CMYK 颜色模式485
3.HSB 颜色模式485
4.HLS 颜色模式486
一、色域的概念487
1.色相色域487
第四节 色立体应用的基本概念487
2.明度色域489
3.艳度色域489
二、色彩家族概念491
三、色距概念491
四、和谐色次序链的学说492
二、用于色彩的信息传达493
三、用于测试度量颜色493
第五节 色立体的应用493
一、用于色彩教育493
四、用于开发色彩设计的工具494
五、用于色料工业生产与管理494
第十六章 色彩对比499
第一节 对比论500
二、色彩对比的类型501
一、色彩对比的概念501
第二节 色相对比502
一、同种色对比502
二、同类色对比502
三、类似色对比503
四、类比色对比503
五、对比色对比503
第三节 明度对比504
一、明度对比的概念504
二、明度色域的划分504
三、明度对比的调式505
第四节 艳度对比506
一、艳度对比的概念506
二、艳度对比基调划分506
三、艳度对比的调式组成507
第五节 冷暖对比508
第六节 补色对比510
第七节 同时对比512
第八节 面积对比513
第九节 虚实对比515
第十七章 色彩的调和理论521
第一节 调和的概念522
第二节 色彩调和论的基础524
一、物理基础525
1.照明光因素525
2.物色呈现因素525
3.物表质感因素525
4.形状和大小因素525
二、生理基础526
三、心理基础527
四、社会、文化环境的基础529
1.时代性529
2.地域性529
3.民族性529
5.综合因素530
4.文化性530
3.期望的原则531
5.场合适应的原则531
4.时代的原则531
二、调和感是产生美感的基础531
2.强度的原则531
1.同一性的原则531
一、调和色的原则531
第三节 色彩调和论的原则531
1.一般意义的色彩美感532
2.特殊意义的色彩美感532
第十八章 色彩构成理541
第一节 色彩构成理论的基本概念542
一、“组调”、“变调”、“色调”、“调式”和“调性”542
1.组调、变调542
2.色调542
3.调式、调性543
3.点缀色544
2.辅调色544
二、色调构成的三个基本概念:主、辅、点544
1.主调色544
第二节 构成“调式”对比性的重要因素545
一、“色距”545
1.色距545
2.对比度545
二、“秩序链”的概念548
第三节 构成色调性质的重要关系:彩度550
第四节 色调构成的基本思路552
一、以“秩序链”的点色为基础的色调构成552
二、以色光反射为基础的色调构成554
三、以“现成品”的色彩构成的思路555
第五节 色调构成教学设题的基本要点556
一、同谱异调、异谱同构的方式色彩构成556
二、色调与形态构成关系557
四、构成训练的基本要求561
三、色彩的“固与流”的关系561
第十九章 自然色彩现象的研究569
第一节 自然界三维空间色彩形成的原理570
一、物色的形成:“光是色之母”570
二、射与色571
三、反射与吸收572
四、固有色、反射与环境色彩573
五、空间介质的反射与环境影响色574
第二节 色彩写生576
一、印象派式的观察方法576
二、平面化的观察方法578
三、推移取景框方式的观察方法580
四、空间混合法的写生580
五、自由体写生法580
第三节 训练的基本原理582
一、“走人大师”582
二、“走出大师”582
三、“寻找自我”583
第四节 色谱化584
一、色谱584
二、色谱化584
三、色谱的编排584
第五节 “彩”的成因586
一、“彩”的成因586
1.物质色素586
2.空间介质密度与反射586
3.视觉与物色的距离587
二、“彩”的特征与认识588
1.二维“彩”的特征588
2.三维“彩”的特征589
三、二维自然色谱形成规律的认识590
1.色谱成分590
2.色彩构成的状态590
1.空间中色调呈现的情况592
2.反射592
四、三维自然色谱形成规律的认识592
第六节 “读图法”——色谱化的基本方法593
第七节 色谱化读图的步骤594
一、读图选题594
二、选材594
三、色谱化594
1.繁化方式595
2.简化方式595
3.单层次方式和多层次方式595
4.规范体和自由体595
四、读图法的步骤595
五、自然条件下色彩关系的案例分析598
第二十章 人文色彩现象的研究605
第一节 人文色彩现象的定义606
二、纵观方式609
三、近观方式609
一、宏观方式609
第二节 人文色彩现象研究的基点609
第三节 人文色彩的研究方法611
一、选题611
1.选题612
2.资料汇编613
3.外出考察613
三、列阵614
3.原始形色的组织关系614
2.素材色彩的基本搭配系统分析614
1.色素谱系614
二、色谱分析614
应用篇621
第二十一章 形式法则621
第一节 形式法则概说623
第二节 秩序法则626
一、数理形态秩序627
二、生物形态秩序628
二、人文形态秩序629
第三节 多元与统一法则630
第四节 对比与调和律632
第五节 齐与均衡法则633
第六节 节奏与韵律法则634
第七节 尺度与比值法则636
第八节 造型的形式美类型法则638
一、大与小640
二、多与少640
三、松与紧640
六、新与旧641
七、简与繁641
四、强与弱641
五、动与静641
八、雅与俗642
九、规则与不规则642
十、异族与本族643
第二十二章 造型之“场”649
一、“场”的概念650
第一节“场”的概念650
案例 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形象设计方案653
二、“场”及其相关概念653
第二节 造型之“场”形成的原理655
一、造型之“场”的概念655
二、造型之“场”形成的基本条件655
三、“场”形成的基本原理658
四、“场”的能量发生、发展的程度与基础环境的关系660
五、“场”与“态势”666
第三节 形态之场与造型之场668
一、围669
二、传播669
案例 德国政府绿化宣传活动设计方案669
案例 法国“拉法耶特”大型商场促销会展示宣传设计方案677
案例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形象扩张682
第二十三章 形象设计中的形与色687
1.标准形象的要素689
一、视觉传达设计体系的基本原理689
第一节 企业形象的设计689
2.企业形象的造型原则690
二、视觉传达设计体系传播的特征690
案例 日本马自达汽车企业形象设计方案690
案例 日本健伍音像器材企业形象设计方案692
案例 瑞典 AGA 企业形象设计方案704
第二节 纺织品设计706
一、织物的形色构成的特性(花色、品种)706
1.单色织物的配色706
2.格织布的配色706
3.花布的配色706
4.材料质感的配色708
二、派路与产品设计708
1.传统风格708
三、服装的面料、款式与配件关系709
5.职业装风格709
4.民族风格709
3.体育风格709
2.现代风格709
案例 瑞士纺织品设计方案712
第三节 环境形象设计717
一、显性的形象设计方法720
二、隐性色的形象设计方法720
三、设计要素720
案例 巴黎拉·德芳斯区“四季”大型商城形象设计方案722
案例 法国南部埃克斯市(Chateaux Double)公寓形象设计方案724
案例 法国莲德(Linandes)地区舍益·蓬德瓦兹(Cergy-Pontoise)住宅区建筑与环境形象设计方案726
案例 法国钢铁公司 SOLMER 工厂形象设计方案728
案例 巴黎 ESSOREP 集团炼油厂小油库设计方案730
案例 巴黎歌剧院内墙设计方案732
案例 法国马赛地铁内部形象设计方案733
案例 法国 BARCARES 港造船厂形象设计方案734
后记737
主要参考文献739
热门推荐
- 1387662.html
- 1217809.html
- 2424484.html
- 2240120.html
- 2292504.html
- 3026720.html
- 2246735.html
- 3511127.html
- 390689.html
- 29862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93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37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15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00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49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36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65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09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7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1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