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晋东南五代、宋、金建筑与《营造法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喻梦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9731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建筑史-中国-宋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晋东南五代、宋、金建筑与《营造法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缘起1
1.1.1 研究背景与对象选择1
1.1.2 研究目的与选题意义2
1.2 既有研究成果综述3
1.3 研究框架6
1.3.1 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6
1.3.2 全书框架及逻辑线索6
1.4 史地背景8
1.4.1 晋东南地区的地理特征8
1.4.2 晋东南地区的建置沿革10
1.4.3 晋东南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16
1.4.4 晋东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18
1.4.5 晋东南地区的宗教流派及民间信仰20
第2章 晋东南地区五代、宋、金建筑的构架体系27
2.1 本章引言27
2.1.1 以构架的分类及分布作为本研究起点的必然性27
2.1.2 中国传统木构架分类问题的研究综述28
2.2 殿堂构架的发展与衰微35
2.2.1 殿堂构架演化的外部表征——铺作层35
2.2.2 厅堂化——五代、辽、宋时期北方殿堂构架的主流发展趋势46
2.2.3 殿堂构架厅堂化的表现及其评价60
2.2.4 殿堂构架在南方的传播及其在地化的特点66
2.3 《营造法式》成书前后厅堂构架的发展情况70
2.3.1 前法式时期的北方厅堂原生性问题71
2.3.2 连架式厅堂与井字式厅堂的地域属性75
2.3.3 《营造法式》的成书与北方厅堂的展开81
2.4 本章小结90
第3章 晋东南地区五代、宋、金建筑的构造类型91
3.1 本章引言91
3.1.1 以构造节点的分类比较作为本研究知识背景的必要性91
3.1.2 有关晋东南地区五代、宋、金建筑构造类型问题的研究综述92
3.1.3 样本案例的选择依据及分类标准94
3.2 宗教差异与殿宇平面构成104
3.2.1 佛坛庄严与后内柱间版壁设置104
3.2.2 前廊开敞与祠观神龛布置105
3.3 梁架做法及其分类107
3.3.1 梁架分类的考察指标及案例统计情况107
3.3.2 典型的构造节点类型109
3.3.3 晋东南遗构梁架做法与周边地区同期实例的比较120
3.4 铺作做法及其分类132
3.4.1 铺作分类的考察指标及案例统计情况132
3.4.2 晋东南遗构的铺作做法与周边地区传统做法及《营造法式》制度的比较133
3.5 本章小结140
第4章 晋东南地区五代、宋、金建筑的构件样式142
4.1 本章引言142
4.1.1 以样式研究作为《营造法式》传播线索的适切性142
4.1.2 晋东南地区木构建筑构件样式问题的研究综述144
4.2 耍头拟昂问题145
4.2.1 耍头斜出拟昂的构造意义146
4.2.2 耍头的拟昂化与六铺作的缺失151
4.2.3 梁栿构造的改变与耍头拟昂化的推进159
4.2.4 昂状耍头在补间铺作上挑平槫节点中的构造表现162
4.2.5 昂状耍头的演化方向——昂形耍头、假昂与插昂166
4.3 照壁构成的类型及关联构件的样式变迁176
4.3.1 前廊开敞传统与前照壁处理方式的时代和地域性展开176
4.3.2 晋东南地区遗构中照壁相关构件的典型样式及其变迁情况184
4.4 扶壁栱组合的变化规律193
4.4.1 晋东南五代、宋、金扶壁栱演变的一般规律及其历史定位193
4.4.2 半栱替木及先枋后栱现象196
4.4.3 扶壁栱上部虚悬的构造解释及牛脊槫的可能施用位置199
4.4.4 扶壁栱的隐刻规律及常用栱形201
4.5 本章小结203
第5章 与《营造法式》相关的几个专题205
5.1 本章引言205
5.2 串的普及与襻间的退化205
5.2.1 《营造法式》体系下的顺身构件及其层次性205
5.2.2 顺栿串在南北方的不同演化轨迹209
5.2.3 隔承构件的演变与顺身串的普及213
5.2.4 襻间与串的共存与消长216
5.3 角梁平置与结角做法的归一222
5.3.1 大角梁法、隐角梁法及隐衬角栿法各自的时代与地域性展开224
5.3.2 晋东南及周边地区木构角梁做法的类型统计238
5.3.3 构造简化趋势及《营造法式》在隐角梁法盛行过程中扮演的角色244
5.4 槫、柱(丁栿)错缝现象及其调整方法250
5.4.1 槫、柱(丁栿)错缝的本质及其伴生现象250
5.4.2 槫、柱错缝前提下的椽长调整方法252
5.5 本章小结254
第6章 晋东南地区五代、宋、金建筑的尺度构成规律256
6.1 本章引言256
6.2 尺度构成的基本单元及组合模式258
6.2.1 整数尺制的适用对象及其内涵259
6.2.2 材分°模数制的应用时段及判定标准265
6.2.3 扩大模数与屋宇基本比例268
6.2.4 比例常数在大木作设计中的应用与层次性271
6.3 晋东南五代、宋、金木构的平面尺度构成规律273
6.3.1 柱网平面的基本单位273
6.3.2 柱网实例汇总及分类283
6.4 晋东南五代、宋、金木构的椽架尺度设计规律294
6.4.1 分°制或尺制——椽长设计的单位问题294
6.4.2 椽长实例汇总及分类295
6.5 本章小结313
第7章 结论314
7.1 研究回顾与展望314
7.2 南北方技术互动下的《营造法式》与晋东南五代、宋、金遗构316
7.3 结语318
附录A 晋东南地区五代、宋、金佛教殿宇及道教神祠的空间配置模式320
附录B 晋东南地区五代、宋、金木构建筑的梁架做法分类325
附录C 晋东南地区五代、宋、金木构建筑的铺作配置情况340
附录D 晋东南地区五代、宋、金木构建筑的铺作属性354
附录E 晋东南地区五代、宋、金木构建筑的铺作构件样式365
附录F 现存主要早期木构及砖石仿木构中的扶壁栱类型373
参考文献377
热门推荐
- 423113.html
- 1504751.html
- 3691465.html
- 2141881.html
- 224581.html
- 88612.html
- 1154057.html
- 1360642.html
- 2556723.html
- 29809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7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3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71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4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33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80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4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44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16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3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