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组建技术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小林主编;孙金锋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2739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组建技术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络入门1
1.1 网络概述1
1.1.1 网络的概念1
1.1.2 网络的发展1
1.1.3 网络的分类2
1.1.4 网络的功能5
1.2 网络标准化组织5
1.2.1 标准的重要性5
1.2.2 标准化组织6
1.3 ISO/OSI参考模型8
1.3.1 OSI参考模型的7层9
1.3.2 OSI模型的数据传输12
1.4 TCP/IP协议集12
1.4.1 TCP/IP模型12
1.4.2 IP协议14
1.4.3 ICMP协议18
1.4.4 IGMP协议19
1.4.5 ARP协议和RAPR协议21
1.4.6 UDP协议21
1.4.7 TCP协议22
1.4.8 TCP/IP的高层协议22
第2章 物理层25
2.1 物理层基本概念25
2.1.1 机械特性25
2.1.2 电气特性25
2.1.3 功能特性26
2.1.4 规程特性26
2.2 数据交换技术26
2.2.1 线路交换26
2.2.2 报文交换28
2.2.3 分组交换28
2.2.4 交换技术的比较30
2.3 传输媒体31
2.3.1 双绞线31
2.3.2 同轴电缆33
2.3.3 光纤和光缆35
2.4 物理层接口及协议41
2.4.1 物理层接口标准41
2.4.2 差错检测和校正43
第3章 数据链路层45
3.1 数据链路层功能45
3.2 成帧46
3.2.1 带填充字符的首尾界符法46
3.2.2 带填充位的首尾标志法46
3.2.3 物理层编码违例方法47
3.3 流量控制47
3.3.1 停止等待协议47
3.3.2 滑动窗口协议48
3.4 数据链路层协议标准49
3.4.1 二进制同步通信规程49
3.4.2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50
第4章 网络互联设备52
4.1 网卡53
4.1.1 网卡的基本概念53
4.1.2 网卡的选择53
4.2 中继器54
4.2.1 中继器的概念54
4.2.2 中继器的功用54
4.2.3 中继器的不足55
4.3 集线器56
4.3.1 集线器的概念56
4.3.2 集线器的分类56
4.3.3 集线器的选择57
4.4 网桥59
4.4.1 网桥的基本原理59
4.4.2 两种常用的网桥61
4.5 交换机64
4.5.1 交换机的概念65
4.5.2 交换机的类型66
4.5.3 影响网络交换机的性能参数67
4.5.4 交换机的选择68
4.6 路由器69
4.6.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69
4.6.2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和作用70
4.6.3 路由器的71
4.7 协议转换器73
第5章 局域网基础75
5.1 局域网概论75
5.1.1 局域网的产生背景75
5.1.2 局域网的特点75
5.2 局域网协议76
5.2.1 局域网参考模型76
5.2.2 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77
5.2.3 局域网数据链路控制78
5.2.4 寻址79
5.3 局域网标准82
5.3.1 IEEE802标准系列82
5.3.2 FDDI标准83
第6章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85
6.1 概述85
6.1.1 星型拓扑结构85
6.1.2 环型拓扑结构86
6.1.3 总线和树型拓扑结构86
6.2 总线/树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86
6.2.1 总线/树型局域网的特性87
6.2.2 基带系统87
6.2.3 宽带系统88
6.3 环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91
6.3.1 环型局域网的特性91
6.3.2 环型拓扑结构的益处92
6.3.3 环型拓扑结构的潜在问题92
6.3.4 星-环体系结构93
6.4 星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94
第7章 10Mb/s以太网95
7.1 以太网发展概述95
7.2 10BASE以太网系统组成96
7.3 10Mb/s以及网的技术指标与设计指标98
7.3.1 以太网的技术指标98
7.3.2 以太网的设计指标98
7.3.3 以太网的优点99
7.4 10Mb/s以太网家族99
7.4.1 10Mb/s以太网的分类99
7.4.2 10Mb/s以太网的物理层99
7.5 10BASE5100
7.5.1 10BASE5结构100
7.5.2 10BASE5安装100
7.6 10BASE2102
7.6.1 10BASE2结构102
7.6.2 10BASE2安装102
7.6.3 10BASE2硬件配置102
7.6.4 10BASE2主要技术参数103
7.7 10BASE-T103
7.7.1 10BASE-T简介103
7.7.2 10BASE-T规则103
7.7.3 10BASE-T主要功能104
7.7.4 10BASE-T主要特点104
7.7.5 10BASE-T主要优点105
7.7.6 组建10BASE-T106
7.8 10BASE-F107
第8章 100Mb/s快速以太网108
8.1 快速以太网简述108
8.2 快速以太网体系结构109
8.2.1 100Mb/s快速以太网协议结构109
8.2.2 100BASE-T主要特点110
8.3 快速以太网系统组成110
8.3.1 网卡与集线器的连接111
8.3.2 使用的媒体112
8.3.3 集线器112
8.4 100BASE-T设计指导方针114
8.4.1 电缆媒体要求114
8.4.2 可叠堆共享集线器、共享集线器和交换式集线器115
8.4.3 100BASE-T拓扑原则115
8.5 快速以太网的设计116
8.5.1 典型快速以太网组网方案116
8.5.2 100BASE-T作为主干网117
8.5.3 100BASE-T与ATM118
8.5.4 100BASE-T与FDDI118
第9章 千兆以太网120
9.1 概述120
9.2 千兆以太网标准120
9.2.1 千兆以太网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120
9.2.2 千兆以太网按PHY层分类121
9.2.3 IEEE 802.3ab工作组122
9.3 千兆位以太网的特点和应用122
9.3.1 千兆以太网的主要特点122
9.3.2 千兆以太网的应用123
9.3.3 千兆以太网的应用举例125
9.4 以太网交换技术126
9.4.1 从共享型以及网到交换型以太网126
9.4.2 以太网交换器分类128
9.4.3 组网技术128
第10章 令牌环网和FDDI131
10.1 令牌环网131
10.1.1 令牌环131
10.1.2 MAC基本操作131
10.1.3 优先级机制133
10.2 光纤分式数据接口134
10.2.1 FDDI标准的范围134
10.2.2 FDDI令牌环135
10.2.3 MAC算法137
10.2.4 物理媒体137
10.3 令牌环网组网技术139
10.3.1 令牌环网基本组成139
10.3.2 星-环型组网结构140
10.3.3 交换型令牌环网141
10.4 FDDI应用领域与组网技术要点141
10.4.1 应用领域141
10.4.2 FDDI组网技术要点143
10.5 环网交换技术144
10.5.1 令牌环网交换144
10.5.2 令牌环网交换的基本运作145
10.5.3 组网146
10.5.4 FDDI交换及其组网技术147
第11章 X.25分组交换网150
11.1 X.25简介150
11.2 X.25网络结构及其特点150
11.3 X.25网络协议151
11.3.1 物理层152
11.3.2 数据链路层153
11.3.3 分组(网络)层155
11.4 X.25常用术语156
11.4.1 逻辑信道和虚拟线路156
11.4.2 分组装/拆设备的类型和功能156
11.4.3 X.25和系统网络结构环境157
11.4.4 X.25接口158
11.5 X.25组建158
第12章 帧中断159
12.1 概述159
12.1.1 帧中继概念159
12.1.2 帧中继工作原理160
12.2 帧中继的优势161
12.2.1 帧中继的发展动力161
12.2.2 开发帧中继的意义161
12.2.3 帧中继主要优点和应用163
12.3 帧中继和其他服务的比较163
12.3.1 TDM电路交换164
12.3.2 X.25分组交换164
12.3.3 帧中继164
12.4 帧中继速度166
12.5 帧中继接入设备167
12.5.1 交换机167
12.5.2 网络设备167
12.5.3 帧中继接入设备168
12.6 帧中继常用术语169
12.6.1 虚拟链路169
12.6.2 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169
12.6.3 交换虚拟电路169
12.6.4永久虚拟电路170
12.6.5多播(组播)虚拟电路170
12.6.7交换接入和综合接入170
第13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171
13.1 概述171
13.1.1 ISDN的产生背景171
13.1.2 ISDN的概念172
13.2 ISDN结构173
13.2.1 物理配置173
13.2.2 网络结构174
13.3 ISDN常用术语177
13.4 ISDN接口及其使用179
13.4.1 基本速率接口179
13.4.2 基群速率接口179
13.4.3 如何使用接口179
13.5 ISDN的实际使用179
13.5.1 自动号码识别179
13.5.2 电子图书馆和手册访问180
13.5.3 图像检索180
13.6 ISDN连接实例180
13.6.1 家庭和小单位配置180
13.6.2 大单位配置181
13.7 我国的ISDN业务181
第14章 异步传输模式183
14.1 B-ISDN/ATM协议参考模型184
14.1.1 ATM协议结构184
14.1.2 物理层184
14.1.3 ATM层185
14.1.4 ATM适配层186
14.2 ATM的常用基本概念186
14.2.1 ATM拓扑186
14.2.2 ATM网络的基本组成186
14.2.3 虚拟信道和虚拟通路188
14.2.4 虚拟信道连接使用190
14.2.5 ATM信元190
14.2.6 ATM信元长度(大小)的选择原理192
14.3 ATM在企业网中的使用192
14.3.1 企业网络的要求193
14.3.2 ATM的作用193
14.3.3 ATM应用于WAN数据链路193
14.3.4 ATM应用于LAN数据链路193
14.4 ATM网络类型194
14.4.1 ATM LAN194
14.4.2 ATM主干网194
14.4.3 ATM WAN195
14.5 LANE195
14.5.1 LANE195
14.5.2 LANE结构196
14.5.3 LANE组成197
14.5.4 LANE连接197
14.5.5 LANE功能198
14.5.6 LAN仿真小结199
14.6 MPOA199
14.6.1 MPOA的目的199
14.6.2 子网内和子网间操作200
14.6.3 MPOA客户和服务器201
14.6.4 MPOA的主要操作203
14.7 ATM网络组建203
14.7.1 ATM局域网组建203
14.7.2 ATM广域网工程208
第15章 Windows NT操作系统213
15.1 Windows NT Server 4.0简介213
15.1.1 Windows NT Server与Windows 9x功能的差异213
15.1.2 NIDS与域214
15.1.3 域与工作组214
15.1.4 用户账号214
15.1.5 用户组215
15.1.6 委托关系215
15.1.7 域的成员215
15.2 Windows NT Server的安装215
15.2.1 系统硬件需求215
15.2.2 安装Windows NT Server的具体过程216
15.2.3 其他安装方法222
15.3 用户管理222
15.3.1 了解用户账号和用户组222
15.3.2 创建用户账号223
15.3.3 创建用户组228
15.3.4 管理用户账号230
15.3.5 用户权限规则232
15.3.6 账号规则233
15.3.7 审核规则234
15.3.8 用户工作环境配置235
15.4 服务器的管理238
15.4.1 服务器的属性239
15.4.2 共享目录的管理243
15.4.3 服务管理243
15.4.4 发送消息245
15.4.5 服务器的系统特性246
15.5 网络与服务管理248
15.5.1 远程访问服务248
15.5.2 路由选择252
15.6 NT下网络安全253
15.6.1 系统本身安全253
15.6.2 账号安全254
15.6.3 协议安全254
第16章 综合布线技术256
16.1 结构化综合布线概念256
16.1.1 什么是综合布线系统256
16.1.2 综合布线的必要性256
16.1.3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256
16.2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257
16.2.1 PDS标准简介257
16.2.2 推荐使用的线缆灰型258
16.3 布线系统的组成258
16.3.1 工作区子系统259
16.3.2 水平子系统259
16.3.3 干线子系统260
16.3.4 设备间子系统261
16.3.5 管理子系统262
16.3.6 建筑群子系统262
16.3.7 综合布线设备263
16.4 综合布线系统与网络设备连接263
16.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264
16.5.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264
16.5.2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和验收265
第17章 网络安全性与防火墙技术267
17.1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问题267
17.1.1 网络安全性目标267
17.1.2 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267
17.1.3 安全服务268
17.1.4 安全机制268
17.1.5 网络安全评估标准269
17.2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269
17.2.1 防火墙特性270
17.2.2 防火墙功能271
17.3 防火墙基本实现技术271
17.3.1 包过滤技术272
17.3.2 代理服务技术274
17.4 防火墙系统基本组件276
17.4.1 屏蔽路由器276
17.4.2 壁垒主机276
17.4.3 应用网关277
17.5 防火墙系统结构277
17.5.1 双目主机结构278
17.5.2 屏蔽主机结构279
17.5.3 屏蔽子网结构280
17.6 使用防火墙系统的优点和局限性281
17.6.1 优点281
17.6.2 局限性282
热门推荐
- 2826773.html
- 855349.html
- 139738.html
- 40962.html
- 2429399.html
- 3394079.html
- 1076609.html
- 909460.html
- 1352567.html
- 20597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8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8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7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2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82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55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22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56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43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4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