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国际法
  • (苏)童金主编;邵天任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03577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52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编1

第一章国际法的概念1

第一节 国际法与国际体系1

第二节 国际法是一个特殊的法律体系6

第三节 国际法的历史类型8

第四节 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8

第二章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的国际法史和国际法学史11

第一节 国际法的产生和历史分期11

第二节 奴隶社会国际法12

第三节 封建社会国际法14

第四节 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产阶级国际法制度的形成17

第五节 资产阶级国际法学说的产生和发展18

第六节 资产阶级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21

第七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国际法24

第三章现代国际法的形成、本质、渊源和体系26

一、现代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26

第一节 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国际法26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为国际法的民主化而进行斗争33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法36

第四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法的发展37

二、现代国际法总的性质与本质39

第一节 现代国际法概述39

第二节 现代国际法的社会本质41

三、国际法规范的制定程序及其渊源43

第一节 制定规范的程序 国家协调意志说43

第二节 国际法渊源的概念47

第三节 国际条约48

第四节 国际习惯49

第五节 条约程序与习惯程序的相互关系50

第六节 国际组织的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决议52

第七节 一般法律原则52

第八节 确定国际法规范的辅助资料53

(一)联合国国际法院的判决53

(二)国际组织的建议性决议54

(三)国际法学说54

(四)国内立法和国内法院的判决55

第九节 国际法的编纂与逐渐发展56

四、现代国际法的体系57

第一节 一般国际法与区域性规范57

第二节原则与规范 强制规范与任意规范58

第三节 国际法规范的等级60

第四节 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部门和制度60

第一节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法学62

五、现代国际法学62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法学63

否认国际法的重大变化64

反共主义和反苏主义——否定国际法66

第三节 从殖民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国家的国际法学67

第四章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68

第一节 国际法与国内法相互作用的基础68

第二节 资产阶级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70

第三节 国际法关于国际法规范与国内法规范的相互关系71

第四节 国内法关于国内法规范与国际法规范的相互关系72

第五节 苏联立法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75

第六节 国际组织的决议与各国国内法77

第五章现代国际法的主体80

一、国际法主体的概念和种类80

第一节主体的概念80

第二节 国际法主体资格的内容81

第三节 主体的种类82

二、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83

第一节 国家的法律主体资格83

第二节 建立国家——国际法主体——的方法84

第三节 联邦国家的主体地位。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国际法主体资格85

三、正在争取独立的民族与人民的国际法主体资格87

四、国家的承认89

第一节 承认的概念89

第二节承认的法律意义89

第三节 新政府的承认90

第四节 交战团体和叛乱团体的承认91

第五节 正在进行斗争的民族(人民)的承认91

第八节 法律的承认和事实的承认92

第七节 流亡政府的承认问题92

第六节 抵杭组织的承认92

第九节 国家参加国际组织与承认93

五、国家的继承94

第一节 概念与根据94

第二节 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继承制度发展的影响95

第三节 由于民族解放斗争而成立的国家的继承96

第四节 由于合并、分离或部分领土分离而成立的国家的继承97

六、国际组织的法律主体资格98

七、特殊的国际法主体98

第六章国际法的基本原则101

一、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分类101

第一节 基本原则的概念101

第二节 基本原则的分类103

二、和平共处原则104

第一节 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原则106

三、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直接有关的原则106

第二节 国家领土完整原则111

第三节 边界不可侵犯原则112

第四节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112

第五节 裁军原则113

四、国际合作的一般原则115

第一节 国家主权平等原则115

第二节 不干涉原则118

第三节 各民族与人民的平等权利和自决原则120

第四节 国家合作原则123

第五节尊重人权原则123

第六节 真诚履行国际义务原则125

第七章国际条约法128

一、国际条约法及其编纂128

第一节条约的各方129

二、缔约各方和参加条约权129

第二节 参加条约权131

三、条约的缔结132

第一节 缔结条约的阶段132

第二节全权证书133

第三节 签字、批准、核准、加入134

第四节保留135

第五节保管136

第六节 条约的生效137

第七节条约的公布与登记138

四、条约的形式与结构139

第一节条约的形式139

第二节条约的文字139

第三节 条约的结构140

第四节 条约的名称140

第一节 “条约必须遵守”原则141

第二节 条约效力的时间和空间142

第三节 执行条约的程序143

第四节修正与修改144

第一节 解释的概念和资料145

第二节 解释的主体145

六、条约的解释145

第三节 解释的原则与规则146

第四节 解释的方法147

七、条约的无效、终止和停止施行148

第一节 无效148

第二节终止149

第三节 停止施行150

第四节 条约各项规定的可分性150

第五节对条约无效、终止或停止施行的理由的援引权的丧失151

八、战争对条约的影响151

一、国际会议153

第一节 国际会议的概念153

第八章国际会议、国际组织与国际法153

第二节 会议参加国的范围154

第三节 国际会议的工作程序156

第四节 决议的通过157

第五节 会议决议的种类158

二、国际组织。一般问题160

第一节国际组织的历史160

第二节 国际组织的概念和分类162

第三节 现代国际组织的社会性质和法律性质165

第四节 国际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169

第五节 国际组织的活动的组织和法律机制171

三、联合国组织176

第一节 联合国创建史176

第二节 宗旨与原则177

第三节会员178

第四节 组织机构179

第五节 联合国活动的主要方面185

四、联合国专门机构188

五、关于和平与安全问题的区域组织191

第一节 关于安全问题的区域办法的合法条件191

第二节 华沙条约组织192

第三节 阿拉伯国家联盟193

第四节 非洲统一组织194

第五节美洲国家组织195

六、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经济组织196

七、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199

第一节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9

第二节 西欧联盟200

第三节太平洋安全条约200

八、非政府国际组织201

第九章国际法上的责任204

第一节 国际法律责任的概念204

第二节国家责任的根据205

第三节 过失对于产生国家责任的意义209

第四节 国家对合法行为的有害后果所负的责任211

第五节 国际不法行为的分类211

第六节 国际法律责任的种类和形式213

第七节 国际组织的责任215

第八节 个人的国际刑事责任217

第十章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关系中的国际法220

一、新型国际关系的一般特征220

二、社会主义国际法原则和规范22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原则是国家之间交往的规范2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原则的体系22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的国际法原则与国际法的一般民主原则的相互关系233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际法原则和规范的渊源236

三、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的国际法形式237

第一节 政治合作的国际法形式237

第二节 经济与科学技术合作的国际法形式24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合作协定249

一、现代外交与领事法的一般特征251

第十一章外交与领事法251

第一节 外交的概念251

第二编251

第二节 外交与领事法的概念252

第三节 关于外交与领事法的主要国际条约254

二、对外关系机关255

第一节 国内的对外关系机关256

第二节驻外的对外关系机关258

三、外交代表机关258

第一节 外交代表机关的概念和种类258

第二节 外交代表机关的职能259

第三节 外交代表机关的首长259

第四节 外交代表机关的人员262

第五节 外交团264

第六节 外交代表机关及其人员的特权与豁免265

(一)概念和根据265

(二)外交代表机关的特权与豁免266

(三)个人的特权与豁免267

(四)外交代表机关其他工作人员的特权与豁免270

(五)对驻在国的义务270

(六)外交特权与豁免的期限271

(七)在第三国境内的特权与豁免271

第一节 商务代表处的概念272

第二节 苏联商务代表处的职能和法律地位272

四、商务代表处272

第三节 商务代表处的特权与豁免274

第四节 商务参赞(秘书、专员)274

五、各国驻国际组织的代表机关275

第一节 代表机关的概念与职能275

(一)驻联合国的代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特权与豁免276

代表机关的特权与豁免276

第二节 驻国际组织的代表机关的特权与豁免276

(二)驻联合国专门机构的代表机关及其277

工作人员的特权与豁免代表机关的特权与豁免277

代表机关首长与工作人员的特权与豁免277

常驻专门机构的代表机关首长与工作人员的特权与豁免278

第三节 维也纳关于国家在其对普遍性国际组织关系上的代表权公约278

六、特别使团279

七、国际组织的特权与豁免280

第一节 联合国及其工作人员的特权与豁免281

第二节 联合国专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特权与豁免282

八、为反对违反外交特权与豁免而斗争283

九、领事馆284

第一节 领事代表机关的概念284

第二节 领事代表机关的职务285

第三节领事的等级287

第四节领事代表机关的人员287

第五节 大使馆的领事部288

第六节领事的委派、领事任命书和领事证书288

第八节领馆辖区289

第九节领事团289

第七节 领事代表职务的终止289

第十节领事特权与豁免290

第十二章国际安全法292

第一节 当代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可能性292

第二节 保证国际安全的国际法手段的一般特征294

第三节 集体安全298

第四节 裁军与限制军备303

第五节 防止核战争和加强各国间信任的措施315

第六节不结盟317

第十三章人权与国际法320

一、有关居民法律问题的国际规定320

二、国籍的国际法问题322

第一节 国籍的概念322

第二节 国籍的取得324

第三节 国籍的丧失326

第四节 双重国籍327

第五节 无国籍328

第六节 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立法中的国籍问题329

三、外国人的法律地位332

第一节 外国人法律待遇的基本特点332

第二节 在苏联的外国人的法律地位334

第三节 庇护权335

四、现代国际法上的保护人权337

第一节 国际保护人权的概念337

第二节 关于人权的国际条约339

一、各国在防止犯罪方面进行合作的任务与法律机制343

第一节合作的前提和任务343

第十四章防止犯罪的国际合作343

第二节 各国在防止犯罪的合作方面的国际法调整344

第三节 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在防止犯罪的斗争中的作用345

二、国际性犯罪和各国制止与惩办罪犯的义务347

第一节 国际性犯罪的国际法分类347

第二节 确定管辖权并保证惩罚的不可避免(规定刑事责任)349

第三节 国际犯罪的特征350

对享受国际保护人员的侵犯350

以有害物质污染海洋351

非法占有和利用核物质351

劫持航空器和其他危害民航安全的行为。海盗行为351

伪造货币352

贩卖奴隶和其他方式的人口贩卖352

与麻醉品或精神调理物质有关的非法活动352

三、对刑事案件的司法协助353

第一节概述353

第二节 引渡罪犯354

第三节 交出被判剥夺自由的犯人以便在其国籍所属国服刑355

第十五章国际经济法357

第一节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357

第二节 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国际法调整的产生和发展史358

第三节 在世界舞台上两种对立趋势斗争的条件下国际经济法的形成359

第四节 在苏联和资产阶级的国际法学中的国际经济法问题365

第五节 在国际经济关系范围内起作用的国际组织367

第六节 国际经济法的渊源371

第七节 国际经济法的目的和原则372

第八节 国际经济条约380

第十六章领土和其他空间。一般性问题385

一、国家领土385

第一节 国家领土的定义385

第二节 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386

第三节 国家的领土最高权386

第四节 国家领土变更的法律根据和方法388

第五节 国界及其法律制度390

第一节 国家的河流和多国河流394

二、国际河流的法律制度。多瑙河制度394

第二节 多瑙河的法律制度396

四、适用混合法律制度的空间397

第一节 国际地域空间的一般概念397

第一节 大陆架397

三、国际地域空间397

第二节200海里经济区问题398

五、南极地带的法律地位398

六、北极地带的法律地位399

七、外层空间与天体400

第十七章国际海洋法402

第一节 国际海洋法的概念和编纂402

第二节 内海水404

第三节领海406

第四节 毗连区410

第五节公海411

第六节 海上渔业的管理414

第七节 经济区416

第八节 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418

第九节 群岛国的水域421

第十节 国际运河422

第十一节 大陆架424

第十二节 大陆架范围以外的海底的国际法制度及其利用427

第十三节国际海事组织428

一、国际航空法的概念431

第一节 国际航空法的产生和发展431

第十八章国际航空法431

第二节 国际航空法的概念433

二、国际航空法的基本原则434

第一节 国家对其空气空间享有排他的和完全的主权的原则434

第二节 在国际空气空间自由飞行的原则436

第三节 保障国际民用航空安全的原则436

三、国际空中交通的法律调整439

第一节 国际空中交通法律调整机制的特点439

第二节 国际空中交通的商业权利440

第三节 统一国际空中交通的规则442

第四节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444

第五节 经互会的民用航空常设委员会446

第十九章国际外层空间法448

第一节概念和渊源448

第二节 外层空间和天体的法律地位451

第五节 实际利用外层空间的法律问题453

第三节 宇航员和外空实体的法律地位454

第四节 外空活动的责任456

第六节 国际外空法中的合作原则461

第二十章环境的国际法保护464

第一节 环境的国际法保护的概念464

第二节 环境的国际法保护的原则466

第三节 环境的国际法保护的对象467

第四节 世界海洋环境及其资源的国际法保护468

第五节 多国河流的国际法保护472

第六节 地球大气层的国际法保护473

第七节 近地外层空间的国际法保护474

第八节对整个动物和植物界的国际法保护475

第九节 保护环境不受放射性污染476

第十节 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活动478

第十一节 苏联就环境保护问题进行的国际合作479

第二十一章解决国际争端的国际法方法482

一、国际争端及其解决方法的种类482

二、直接谈判484

三、国际调解程序485

四、国际仲裁审理487

五、国际司法程序488

六、在国际组织中解决争端的程序491

第一节 联合国组织491

第二节 联合国的专门机构493

第三节 区域性组织493

第二十二章武装冲突时期的国际法496

第一节 制订进行战争的国际法规则的目的和任务496

第二节 战争状态及其法律后果497

第三节 国际性武装冲突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498

第四节 军事行动的空间范围(战场)。中立及其种类。中立国的权利和义务499

第五节 对武装冲突作出规定的国际法文件500

第六节 军事行动的参加者502

第七节 关于作战的手段和方法的国际法规范504

第八节 对战争受难者的国际法保护507

第九节 军事占领制度和在武装冲突条件下对平民和非军事目标的保护509

第十节 战争的结束及其国际法后果512

第十一节侵略国和个人的国际法责任514

结束语517

国际法与人类进步517

五、条约的效力14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