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哲学 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运动时期哲学家对建筑的反思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哲学 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运动时期哲学家对建筑的反思
  • 郑祈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158163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哲学 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运动时期哲学家对建筑的反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现代”之于哲学、建筑与艺术的意义3

二、艺术领域的先锋运动5

三、建筑领域的先锋运动12

四、哲学领域的先锋运动21

五、现代哲学家关于建筑与艺术的反思25

六、现代建筑理论与现代哲学30

第1章 格奥尔格·齐美尔:新世纪的先声36

1.1 齐美尔对空间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运用40

1.1.1 空间与处所或场所的意涵40

1.1.2 空间的排他性44

1.1.3 空间边界:社会学的事实与空间框架45

1.1.4 空间定位:地点、位置、处所或场所48

1.1.5 场所:另外一种理解50

1.1.6 空间的分界与联系51

1.2 从距离的概念出发52

1.2.1 距离的相关概念53

1.2.2 艺术风格与距离55

1.2.3 科学与距离58

1.3 节奏和对称:理性对物质环境的投射59

1.3.1 关于节奏59

1.3.2 节奏与对称:理性的表现60

1.3.3 对称形式:乌托邦61

1.4 城市、建筑与室内:美学的思考62

1.4.1 要素与整体:泛审美论与自发性63

1.4.2 罗马:不可思议的统一性65

1.4.3 佛罗伦萨与威尼斯:一个比较68

1.4.4 关于建筑艺术本质的思考71

1.4.5 关于建筑风格73

1.4.6 审美的定量性问题:建筑与建筑模型77

1.4.7 工艺美术与室内79

1.5 文化与艺术批评82

1.5.1 关于技术与自然83

1.5.2 大都市与个体84

1.5.3 关于艺术的自治问题87

1.5.4 关于现代艺术的批评88

第2章 恩斯特·布洛赫:现世的乌托邦94

2.1 技术的乌托邦97

2.1.1 技术的原初意义97

2.1.2 走向以数学与实验为基础的技术98

2.1.3 技术与自然100

2.1.4 关于机器及机器生产的问题101

2.2 古代建筑的乌托邦103

2.2.1 建筑绘图、模型、绘画中的建筑104

2.2.2 艺术的抱负:实际建造中的乌托邦108

2.2.3 希望的建筑意象与内在的宗教观念110

2.3 关于现代建筑的思考113

2.3.1 功能性形式与装饰113

2.3.2 明晰性或客观性115

2.3.3 媚俗、禁欲主义与抽象性117

2.3.4 关于丰富性与装饰化118

2.3.5 关于表现主义建筑,表现的丰富性121

2.3.6 现代建筑的乌托邦125

2.3.7 理想城128

第3章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具有建筑学专业背景的目光134

3.1 自然的几何学137

3.1.1 少年与公牛138

3.1.2 两个平面139

3.1.3 城市地图分析141

3.1.4 建筑物形式的表现问题及其他142

3.2 建筑空间的文化批评144

3.2.1 教堂与旅馆大堂:两个并存领域的比较144

3.2.2 林登拱廊街147

3.2.3 职业介绍所149

3.3 克拉考尔文本中空间、处所、场所等概念及其用法151

3.3.1 一般空间与具体空间151

3.3.2 建筑空间153

3.3.3 场所,处所,地方154

3.4 关于现代建筑的批评156

3.4.1 改建与扩建工程:现代与传统的关系问题157

3.4.2 珀尔茨希的影院建筑:表层的表现158

3.4.3 恩斯特·梅自家的住宅159

3.4.4 空间形式的客观性与装饰162

3.4.5 关于建筑及家庭用品的色彩164

3.4.6 关于建筑的审美分析166

3.4.7 关于装饰169

第4章 瓦尔特·本雅明:从过去投向现代的目光176

4.1 拱廊街:未完成的工程180

4.1.1 拱廊街与商业181

4.1.2 拱廊街与傅立叶的街廊183

4.1.3 关于拱廊街与街道的空间概念185

4.1.4 街道、路径与迷宫186

4.1.5 关于巴黎街道187

4.1.6 奥斯曼工程188

4.2 关于现代建筑的思考191

4.2.1 关于技术的思考191

4.2.2 钢铁建筑193

4.2.3 玻璃乌托邦199

4.2.4 新旧交织的意象,梦幻之屋201

4.2.5 关于几位现代建筑师203

4.3 关于室内208

4.3.1 19世纪的室内208

4.3.2 镜面与室内外空间交织210

4.3.3 苏联的室内经验212

4.3.4 室内与青年风格派213

第5章 提奥多·W.阿多诺:关于建筑与艺术的深层思考218

5.1 关于艺术的哲学思考221

5.1.1 模仿、建构与构成221

5.1.2 建构、模仿与表现222

5.1.3 建构与还原224

5.1.4 关于艺术自治的问题228

5.2 功能主义:合目的性形式与装饰231

5.2.1 功能主义的信条:绝对事实231

5.2.2 关于装饰232

5.2.3 风格与装饰233

5.2.4 再论功能主义,客观性与绝对的表现234

5.3 建筑的空间意识及其他236

5.3.1 音乐性,建筑的空间意识236

5.3.2 手工艺与想象力237

5.3.3 象征与表现239

5.3.4 建筑与人240

5.3.5 技术、艺术与自然的审美问题242

5.3.6 关于文化产业与文化景观243

第6章 伯特兰·罗素:从美的理想转向社会的重建248

6.1 关于空间的认识251

6.1.1 视觉空间与触觉空间251

6.1.2 视景空间与个人空间253

6.1.3 视觉与触觉相互关联的启示254

6.2 关于建筑与艺术的审美问题255

6.2.1 文本中的建筑隐喻255

6.2.2 关于艺术与美的看法257

6.2.3 关于自然与园林260

6.2.4 关于建筑的审美262

6.2.5 建筑的表现266

6.3 建筑的社会性问题268

6.3.1 建筑的目的268

6.3.2 公共空间269

6.3.3 集合工厂与独户住宅270

6.3.4 小屋与妇幼问题271

6.4 关于建筑的改进272

6.4.1 总体设想272

6.4.2 家庭生活的转型273

6.4.3 关于欧文的社会改良的实践275

第7章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思行合一的传奇278

7.1 维特根斯坦与鲁斯281

7.1.1 “你就是我”281

7.1.2 《艺术部门指南》引发的分歧282

7.1.3 观念上的差异284

7.2 维特根斯坦与恩格尔曼285

7.2.1 关于恩格尔曼285

7.2.2 通信:《逻辑哲学论》的出版286

7.2.3 合作设计287

7.2.4 恩格尔曼对《逻辑哲学论》的理解289

7.3 维特根斯坦住宅292

7.3.1 恩格尔曼设计的分析293

7.3.2 维特根斯坦平面设计的分析297

7.3.3 基本单元299

7.3.4 室内地面的划分300

7.3.5 一些细节303

7.4 关于空间的概念306

7.4.1 空间307

7.4.2 逻辑空间与实际空间308

7.4.3 视觉空间310

7.5 关于艺术与审美的问题312

7.5.1 关于审美判断313

7.5.2 审美规则314

7.5.3 关于现代音乐与现代建筑316

7.5.4 建筑与表现318

7.5.5 艺术创造力与审美力320

第8章 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本源之思324

8.1 此在与世界328

8.1.1 此在:特殊的存在者328

8.1.2 此在的时间性与历史性问题330

8.1.3 此在:在世界之中存在332

8.1.4 世界与周围世界334

8.1.5 用具:周围世界中出现的存在者的存在336

8.1.6 关于世界性338

8.1.7 关于自然339

8.2 与空间性相关的概念341

8.2.1 位置与场341

8.2.2 场与域342

8.2.3 《筑·居·思》一文中与空间性相关的术语345

8.2.4 《艺术与空间》一文中与空间性相关的概念348

8.3 空间性与空间349

8.3.1 此在的身体性与空间性349

8.3.2 此在的存在论上的空间性350

8.3.3 世界与空间352

8.3.4 空间354

8.3.5 诸空间,“这个”空间356

8.4 筑造与栖居357

8.4.1 筑造的词源学考察357

8.4.2 大地、天空、诸神,终有一死者:四重整体359

8.4.3 筑造——栖居的本质362

8.4.4 诗意地栖居364

8.5 关于建筑与艺术的理解367

8.5.1 物与物性367

8.5.2 物、用具与艺术作品369

8.5.3 作为物的建筑371

8.5.4 建筑作品372

第9章 乔治·巴塔耶:激进的批评378

9.1 建筑的体验与理解381

9.1.1 从建筑的观察经验出发382

9.1.2 建筑构成385

9.1.3 建筑的类比和隐喻387

9.2 建筑与社会389

9.2.1 同质性问题389

9.2.2 异质性问题391

9.2.3 建筑:一种耗费的艺术393

9.3 建筑的象征与表现394

9.3.1 作为物的建筑394

9.3.2 建筑与权威396

9.3.3 野性与畸形398

9.3.4 工厂烟囱401

9.3.5 方尖碑403

后记4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