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争议问题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淑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3498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民法-研究-台湾省;民事诉讼-诉讼程序-研究-台湾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争议问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民事实体法]3
论连带保证与连带债务——1999年台上字第1815号民事判决评释3
分时享有契约(度假村或会员权)之法律性质与相关争议问题44
融资贷款与消费者保护82
论人事保证之从属性与债权人之附随注意义务——兼评民法债编关于“人事保证”之增订条文112
[民事程序法]149
诉讼标的理论在实务上之适用与评析——1999年台上字第1815号民事判决评释149
从特定类型之实务见解观察举证责任分配之判断标准228
信用卡之冒用风险与举证责任——台湾士林地方法院1999年简上字第109号判决评释278
序1
[民事实体法]3
论连带保证与连带债务——1999年台上字第1815号民事判决评释3
摘要4
壹、法律问题5
一、问题之说明5
二、案例事实5
三、原审法院见解6
四、“最高法院”见解6
五、争议问题7
贰、保证契约之性质8
一、保证契约之担保功能8
二、被担保之主债权——已成立或将来可确定之债权9
三、保证契约之从属性11
(一)从属性之意义与功能11
(二)从属性之规定12
四、保证契约之补充性21
叁、连带保证之性质22
一、学说及实务之争议22
(一)学说理论22
(二)实务见解22
二、本文见解26
(一)连带债务之性质及效力26
(二)连带债务之同一性32
(三)连带保证非连带债务36
(四)连带保证与并存之债务承担38
肆、结论41
分时享有契约(度假村或会员权)之法律性质与相关争议问题44
壹、分时享有契约之发展45
一、概说45
二、度假村契约之利益与风险46
贰、各国分时享有契约之型态48
一、美国48
二、英国49
三、西班牙51
四、法国51
五、意大利52
六、瑞士53
七、奥地利54
八、希腊54
九、葡萄牙55
十、土耳其56
十一、百慕大56
十二、缅因岛57
叁、德国分时享有契约之相关规定57
一、分时享有契约之型态57
(一)山区旅社模式(Obersdorter-Modell)58
(二)先买后租方式(Hotel-Buy-Out-Modell)58
(三)传销方式(Handelsvertreter-Modell)58
(四)居住专有权模式58
(五)信托模式58
(六)国外度假村中介模式59
(七)会员制模式59
(八)股东权模式59
二、分时享有居住权法之规定60
三、2002年民法61
(一)居住权之类型62
(二)说明书提出义务(Prospektpflicht)63
(三)解约权64
(四)预付禁止条款64
肆、我相关判决之分析检讨65
一、消费者保护法之规定65
二、分时享有居住权契约与“消保法”第十九条之适用65
(一)访问买卖?65
(二)解约权之起算时点68
三、分析检讨74
(一)分时享有契约之特征74
(二)“消保法”第十九条之访问“买卖”76
(三)访问、邮购交易以外之类型77
(四)解约权之起算时点与除斥期间77
(五)解约权之起算与解约权之告知79
伍、结论80
融资贷款与消费者保护82
壹、个人购车之交易型态与资金融通83
一、附条件买卖84
二、消费借贷84
三、融资租赁85
贰、附条件买卖之相关问题85
一、意义与成立要件85
二、买受人所取得之权利——期待权86
三、出卖人对于汽车之取回权87
(一)概说87
(二)取回权之法律性质88
(三)取回权行使之方法92
四、附条件买卖与分期付价93
(一)期限利益丧失之约款93
(二)解约扣价约款99
(三)“消费者保护法”第二十一条99
叁、消费借贷契约与动产担保抵押100
一、融资性分期付款买卖100
二、消费借贷契约之要物性之性质101
(一)借用人之偿还款项义务101
(二)利息之给付义务102
三、个人购屋或购车贷款定型化契约应记载事项102
四、借款人之给付迟延104
(一)类推适用“民法”第二百五十四条104
(二)期限利益丧失条款104
(三)消费借贷债务之利息、迟延利息与违约金106
肆、结论109
论人事保证之从属性与债权人之附随注意义务——兼评民法债编关于“人事保证”之增订条文112
摘要113
壹、问题之说明113
贰、人事保证之独立性与从属性115
一、人事保证之意义与性质115
(一)人事保证之经济上功能115
(二)人事保证之性质116
二、担保契约118
(一)担保契约之独立性118
(二)类推适用保证契约规定之可能性119
三、实务及学说之见解123
四、评析123
(一)法律规定与修正理由124
(二)主债务之类型与范围126
(三)人事保证责任之从属性130
(四)人事保证之保证人负给付义务非赔偿义务131
(五)人事保证责任之补充性132
(六)人事保证责任之期间133
叁、债权人之注意义务与债权人与有过失135
一、实务见解135
二、外国法之观察136
(一)瑞士债务法136
(二)德国法137
三、分析与检讨139
(一)通知与监督义务之性质139
(二)债务人之其它附随义务140
肆、一般保证之准用141
一、关于从属性之规定141
(一)第七百三十九条之规定142
(二)第七百四十条、第七百四十一条之规定142
(三)第七百四十二条之规定142
(四)第七百四十四条之规定143
二、保证人代位求偿权之规定143
三、共同保证人之连带责任144
四、债权人抛弃担保物权之规定144
五、保证人之先诉抗辩权144
伍、结论144
[民事程序法]149
诉讼标的理论在实务上之适用与评析——1999年台上字第1815号民事判决评释149
摘要150
壹、问题之说明151
一、诉讼标的之定义151
二、诉讼标的之概念与实体法上权利之关系152
三、请求权竞合之案例153
(一)法定之债所生之请求权与物上请求权之竞合153
(二)侵权责任、契约责任甚或特别法上之损害赔偿责任之竞合153
(三)契约责任中不完全给付与物之瑕疵担保责任之竞合153
(四)契约责任与物上请求权之竞合153
(五)基于票据关系而生之请求权与基于原因关系而生之请求权之竞合154
四、诉讼标的区分之实益154
贰、实务上关于诉讼标的之认定标准156
一、更行起诉之禁止156
(一)请求履行契约与确认契约无效156
(二)消极与积极确认之诉156
(三)所有物返还请求与借用物返还之诉157
(四)债务人对第三债务人之权利与债权人之代位权157
(五)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与确认所有权不存在160
二、诉之合并160
(一)重叠或竞合之合并、选择之合并161
(二)诉之变更与追加167
三、诉之撤回181
四、既判力之客观范围182
叁、诉讼标的理论194
一、实体法说194
(一)理论194
(二)分析195
二、二分支说(der zweigliedrige Streitgegenstandsbegriff)197
三、一分支说198
(一)学说理论198
(二)德国实务见解199
四、新实体法说(neue materiellrechtliche Lehren)201
五、统一概念(das Einheitsbegriff)否定说202
肆、分析检讨204
一、台湾之学说发展204
(一)传统诉讼标的理论204
(二)传统诉讼标的理论之省思205
(三)新诉讼标的理论205
二、实务见解之分析208
(一)关于更行起诉之限制208
(二)诉之合并209
(三)诉之变更与追加210
(四)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二项212
(五)既判力之客观范围213
三、本文见解216
(一)诉讼标的与处分权主义及辩论主义216
(二)本法第二百四十四条217
(三)诉讼标的与实体法上请求权218
(四)诉讼标的理论与诉讼经济原则219
(五)传统诉讼标的理论与诉之合并221
(六)既判力与法安定性222
(七)结论224
从特定类型之实务见解观察举证责任分配之判断标准228
摘要229
壹、绪论231
一、问题之提出与说明231
二、举证责任与事实之认定232
三、主观之举证责任与客观之举证责任233
贰、举证责任分配之理论235
一、客观举证责任之作用235
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之规定236
(一)客观或主观之举证责任236
(二)待证事实分类说237
(三)利己事实与权利主张之关联性238
三、举证责任分配之基本原则——特别要件分类说(或规范说)239
(一)特别成立要件239
(二)规范说240
(三)实务见解242
(四)修正之规范说理论244
四、其它学说245
(一)盖然性理论(Wahrscheinlichkeitstheorien)245
(二)危险领域理论(Gefahrenkreistheorien)246
(三)分析检讨247
(四)举证责任分配之调整原则—显失公平250
叁、票据债权之举证责任——法律要件说与待证事实说之摆荡251
一、执票人之票款请求权251
二、确认本票债权不存在之诉252
(一)发票人提起消极确认之诉252
(二)发票人援引原因关系抗辩而起诉254
三、票据债权人基于票据关系而请求,并就原因关系为补充陈述,而票据债务人否认原因关系存在256
(一)实务见解257
(二)分析检讨259
肆、不当得利请求之举证责任——消极事实与心证之形成262
一、消极事实之举证262
二、实务见解264
(一)案例一:已交付之款项本于消费借贷或不当得利为预备之请求264
(二)案例二:就交付之款项,一造主张为借贷关系,另一造主张为赠与之法律关系266
(三)案例三:原告对其所为之给付,先位依不当得利,备位依合伙法律关系请求返还268
(四)案例四:汇款并非借款,主张汇款无法律上原因270
三、分析检讨272
(一)争议在心证之形成,非举证责任之分配272
(二)间接事实与心证之形成273
(三)经验法则之运用274
伍、结论275
信用卡之冒用风险与举证责任——台湾士林地方法院1999年简上字第109号判决评释278
壹、问题之说明279
一、士林地院简易庭见解279
二、士林地院合议庭见解280
三、本件诉讼之争点281
贰、信用卡交易之三面法律关系281
一、信用卡之功能——非现金支付工具281
二、持卡人与特约商店之消费签帐关系283
(一)持卡人得请求特约商店以签帐方式给付消费款项(新债清偿、间接给付)283
(二)信用卡非属对特约商店行使权利之“资格证券”285
三、发卡机构与特约商店之给付关系286
(一)特约商店之给付义务286
(二)发卡机构之给付义务287
四、发卡机构与持卡人间之补偿关系291
(一)发卡机构之给付义务291
(二)持卡人之给付义务292
叁、分析检讨294
一、签帐款请求权之举证责任294
(一)发卡机构应负举证责任294
(二)“消费者保护法”第十一条第二项之适用295
(三)系争签帐款之举证责任296
、信用卡冒用风险转嫁条款297
三、发卡机构对特约商店有无签帐款之给付义务300
热门推荐
- 3440611.html
- 1002488.html
- 2063361.html
- 3130267.html
- 1036253.html
- 2276554.html
- 3210341.html
- 1205826.html
- 276560.html
- 1315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68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54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9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91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64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96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73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454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42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