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矛盾新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矛盾新论
  • 吴忠民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908897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195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社会问题-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矛盾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矛盾概念界定1

一、宏观及微观层面上的社会矛盾概念1

二、中观层面上的社会矛盾概念4

三、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及社会运动的区别10

四、结论12

专论1社会骚乱与社会动荡的差别13

第二章 社会矛盾的主要成因17

一、经济基础是社会矛盾的根本性原因17

二、物质利益是社会矛盾的直接具体的原因20

三、非物质利益因素对社会矛盾有重要的影响25

四、转型期中的社会矛盾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情形27

专论2中国特定语境下阶级分析理论的得与失31

专论3人民内部矛盾理论需要反思39

第三章 社会矛盾加重的影响因素44

一、问题的提出44

二、物质利益因素51

三、非物质利益因素59

四、社会矛盾相关方的力量对比68

五、余论78

专论4转型期社会结构问题对社会矛盾的催生85

第四章 社会矛盾的双重功能96

一、社会矛盾对改革发展的双重功能96

二、社会矛盾倒逼改革发展101

三、社会矛盾倒逼改革发展的必要条件110

第五章 从基本生存诉求到基本权利诉求114

一、基本生存诉求型的社会矛盾115

二、基本权利诉求型的社会矛盾122

三、几点启示129

专论5中国目前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是民生问题132

第六章 社会矛盾愈益趋于制度内化解136

一、社会矛盾越来越趋于制度内解决136

二、为何制度能够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140

三、制度内解决社会矛盾的重大意义151

第七章 社会动荡发生概率呈降低趋势160

一、社会动荡发生概率的降低成为一种历史趋势160

二、社会动荡的可能性为何减小165

三、余论174

专论6社会矛盾倒逼型改革的来临及去向178

第八章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矛盾特征比较186

一、社会矛盾出现的概率有明显差别186

二、社会矛盾的基本根源很不相同190

三、严重的社会矛盾的表现方式明显不同194

四、社会矛盾的化解能力差别很大198

第九章 中国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原因202

一、巨量的事情被挤压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空当中202

二、巨大社会能量的激活与规则相对缺失现象并存205

三、社会不公现象比较明显209

四、社会风险的增大212

五、启示215

专论7改善民生关乎强基固本217

第十章 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221

一、民生需求甚于政治诉求222

二、官民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223

三、个案问题容易演化成整体化的矛盾225

四、诉求方式相对温和227

五、解决社会矛盾易陷入两难境地229

六、社会矛盾的生长空间很大230

专论8应高度重视中国内地个体化的恐怖活动234

第十一章 中国现阶段官民矛盾的主要特征238

一、官民矛盾在各种社会矛盾中居重要位置239

二、官民矛盾由上到下渐次递增242

三、部分官民纠纷冲突属于迁怒型的社会矛盾244

四、官民矛盾有固化的迹象247

五、官民矛盾缺乏制度化的吸纳消解机制249

六、属于非对抗性的社会矛盾252

七、官民矛盾激化或缓解两者间的弹性空间较大256

专论9领导干部宜慎用“我”字259

第十二章 中国现阶段贫富矛盾的主要特征261

一、贫富矛盾的核心在于社会结构层面上的矛盾问题262

二、政府没能切实履行公共服务的职责265

三、中国民众更加在意贫富差距问题268

四、贫富矛盾问题的负面影响广泛而深远271

五、贫富矛盾的演化到了重要的临界点273

专论10应当区分两种类型的贫富差距——缺少底线保障及流动渠道的贫富差距危害更大276

第十三章 中国现阶段劳资矛盾的主要特征281

一、劳资博弈陷人制度性困境282

二、劳资双方的不对称博弈288

三、劳动者的利益诉求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296

四、劳动者的利益诉求以相对温和方式为主299

五、劳资矛盾纠纷正处在一个快速上升的通道308

专论11形成有效的集体协商制度311

第十四章 中国转型期腐败问题的主要特征315

一、腐败问题的波及面十分广泛316

二、腐败问题出现了某种固化的现象320

三、群体性腐败色彩明显326

四、腐败问题与鼓励试错的改革背景交织在一起329

五、反腐败需要标本兼治331

专论12与民争利的表现及危害335

第十五章 网络时代社会矛盾的主要特征341

一、平等与不平等现象的同时催生342

二、网络对社会矛盾的助推348

三、网络社会矛盾的放大效应明显351

四、网络对缓解社会矛盾的积极功能357

五、余论362

第十六章80后人群对社会安全的影响365

一、80后人群面临较高期望值与巨大压力同时并存的处境365

二、80后人群对社会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催生因素369

三、积极应对80后人群所面临的重大问题376

专论13改善民生必须遵循的几个重要规律378

第十七章 中国中近期社会动荡的可能性问题383

一、社会动荡的催生变量384

二、社会整合状况387

三、经济发展的基本面401

四、民众的基本生存状况407

五、有效防范社会动荡414

专论14 建立雄厚的战略资源战略物资储备体系419

第十八章 积极有效地应对社会矛盾422

一、维护和促进社会公正422

二、积极维护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429

三、大力发展社会组织430

四、积极开发中国应对社会矛盾的独特优势432

专论15 社会公正是全体人民意愿的最大公约数438

主要参考书目443

后记4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