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憨山自性褝思想之理论基础与核心论趧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林庆彰主编;陈松柏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86322043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憨山自性褝思想之理论基础与核心论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论1
第一章 憨山自性禅思想之演变与成熟3
第一节 少年时期——在家因缘与在寺房门因缘3
第二节 青年时期——武当天台因缘与台山苦行因缘6
第三节 壮年时期——牢山慈寿志兴寺因缘、曹溪中兴因缘10
第四节 晚年时期——匡山五乳法云寺因缘、憨山寺肉身嗣祖因缘16
第二章 憨山自性禅学所对应之客观现实因素21
第一节 明末之政治现实与社会之趋势21
一、政权中心之荒弛瘫痪与社会之动乱22
二、晚明东林党事件与矿税纷争24
第二节 明末错综复杂的三教环境26
一、以阳明学为中心之明末儒学27
二、渐趋衰微之明末道教29
三、明末佛学界之「三教合一」说30
四、受世俗王权制约的特殊宗教型态32
第三节 明末佛教宗门流弊35
一、禅门没落窳滥,缺乏杰出人才35
二、参学者习于卖弄文字言说38
第四节 憨山当时之禅学趋向41
一、「性」、「相」之融会41
二、涵摄台贤净密于一炉之禅行43
三、兼通老庄孔孟之禅体密用45
第三章 酝酿憨山自性禅之多样性思想氛围49
第一节 憨山自性禅与儒家思想49
一、以仁为根本的儒家哲学49
二、王阳明之良知学51
第二节 憨山自性禅与道家思想54
一、以虚静心为主体的道家境界型态55
二、道家哲学的价值实现之道56
第三节 清凉澄观之华严思想59
一、以《华严经》为一切佛说教法的根本60
二、以一心为宗而达「生佛互在」与「凡圣不二」62
第四节 法华思想与天台教观64
一、法华思想之根本意趣64
二、天台教观底下之止观并重、定慧双修66
第五节 东山法门以来之净土思想69
一、东山法门中之一行三昧69
二、永明延寿之禅净一体说72
三、云栖莲池之净土思想74
第四章 憨山自性禅学的思维模式与诠释通路79
第一节 憨山自性禅之基本思惟模式80
一、以自性为核心之体用论80
二、融摄的思惟方式84
第二节 相应于自性为核心而发展之诠释通路86
一、止观双运、定慧等持86
二、「即本体即工夫」之诠释进路89
第三节 相应于融摄之思维方式所发展的诠释通路91
一、「一心三观」之中道观91
二、真俗二谛之圆融相即93
第五章 憨山自性禅学的本体论基础与动向转化97
第一节 憨山自性禅学之本体论基础98
(一)憨山自性禅之本体论特质98
(二)憨山自性禅之本体论架构101
一、《起信论》之真常心理论102
(一)自性之界说、一心二门102
(二)本觉说、三界唯心转104
二、龙树之自性说107
(一)「空」义之界定107
(二)何谓「自性」108
三、惠能《坛经》之自性说110
(一)「何期自性」语之内涵110
(二)真常与般若合流之自性说111
(三)「般若三昧」说112
第二节 憨山自性禅学本体论之动向发展114
一、憨山对儒家思想之本体论转化114
(一)憨山〈春秋左氏心法〉之本体论色彩115
(二)憨山〈大学纲目决疑〉对真常性体之肯定117
二、憨山之真常自性与道家思想120
(一)憨山《道德经解》之本体化诠释121
(二)真常心理论下之《庄子内篇注》122
三、对于法华与华严思想之本体论转化126
(一)憨山之本体遍在说126
(二)从本体论的层面诠释止观129
(三)憨山本体论底下之澄观华严学131
四、憨山对于净土思想之本体论涵摄133
(一)以《坛经》之自性言净土133
(二)憨山之「自性弥陀」说135
五、憨山本体论中之「转识成智」问题136
(一)「即真即妄」的八识说137
(二)憨山之「转识成智」说138
六、憨山本体论中之「唯心识观」141
(一)「唯心识观」之基础141
(二)唯心识观之实践进程143
(三)依「唯心识观」结合楞严与禅144
(四)以「唯心识观」转化一乘观146
第六章 憨山自性禅学的工夫论基础与核心论题151
第一节 憨山自性禅学之工夫论基础152
(一)憨山自性禅学之工夫论特质152
(二)憨山自性禅学之工夫论架构155
一、《维摩经》之顿教不二法门157
(一)《维摩经》之般若「空」观157
(二)烦恼即菩提159
(三)心净国土净160
二、《肇论》之工夫论162
(一)统摄有无、智境相契的般若观照163
(二)即动即静、不二相即之体用论166
(三)谛观无相真谛之般若工夫168
三、惠能之三无工夫与定慧等持171
(一)无住为本171
(二)无相为体173
(三)无念为宗174
(四)定慧等持175
四、大慧宗杲之看话禅178
(一)看话禅之特点179
(二)参话头与「死疑」之工夫181
(三)「理障」说与悟修合一182
第二节 憨山自性禅学工夫论之核心论题184
一、「顿悟渐修」说185
(一)「如来禅」下的「顿悟渐修」185
(二)「顿悟渐修」之灵活运用188
二、融贯「宗通」与「说通」之「教禅一致」观190
(一)从「宗通」、「说通」到「理入」、「行入」190
(二)憨山对「教禅一致」说之理解192
三、憨山之「行住坐卧是禅」194
(一)从工夫论的立场融合华严与禅194
(二)憨山之「作用见性」说195
第七章 结论199
第一节 憨山自性禅学之实证性格199
一、重视自性本体之实证200
二、强调融摄会通的精神201
三、悲智双运与见性成佛202
第二节 憨山自性禅学在晚明之时代价值204
一、重振看话禅之禅风204
二、凸显禅学的世俗性207
三、突破宗门法脉局限209
第三节 憨山自性禅学对对中国佛教的影响211
一、「教禅一致」的积极效应211
二、推动「禅净双修」的潮流214
第四节 憨山自性禅学之正面价值与内在局限216
一、憨山自性禅学之正面价值217
二、憨山自性禅学之内在局限221
第五节 总结226
引用及参考书目229
附录一 憨山生死学之思维建构与实践策略243
附录二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之老学诠释模式与通识教育启示271
热门推荐
- 1884955.html
- 1308397.html
- 1777410.html
- 1505096.html
- 1159393.html
- 3492037.html
- 724290.html
- 1821430.html
- 1585695.html
- 5652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99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93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5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4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45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23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07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14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3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