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IPV6与移动通信原理与实施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IPV6与移动通信原理与实施
  • 马建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3603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通信协议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IPV6与移动通信原理与实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IPv6的产生和发展1

1.1 引言1

1.2 互联网的历史和发展1

1.2.1 互联网的历史1

1.2.2 互联网协议2

1.2.3 互联网相关组织4

1.3 IPv6的历史与实施5

1.3.1 IPv6的起源5

1.3.2 IPv6的现状8

1.4.1 地址问题12

1.4 IPv4的局限性12

1.4.2 安全性14

1.4.3 服务质量15

1.4.4 即插即用与易管理性15

1.4.5 移动性16

1.5 互联网的应用模式16

1.6 移动通信的发展及其对IPv6的需求17

第2章 IPv6基本原理19

2.1 概述19

2.2 IPv6基本协议19

2.2.1 IPv6头格式19

2.2.2 IPv6扩展头20

2.3 IPv6地址31

2.3.2 IPv6地址的语法32

2.3.1 地址模型32

2.3.3 地址前缀的语法33

2.3.4 地址类型表示法33

2.3.5 单播地址34

2.3.6 泛播地址40

2.3.7 组播地址41

2.4 地址自动配置43

2.4.1 配置参数44

2.4.2 地址生成45

2.4.3 重复地址发现47

2.4.4 无状态地址配置过程49

2.4.5 站点重编号50

2.5 路由协议51

2.5.1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51

2.4.7 安全性考虑51

2.4.6 配置一致性51

2.5.2 支持IPv6的BGP457

2.6 小结63

第3章 IPv6的特点64

3.1 巨大的地址空间64

3.2 服务质量64

3.2.1 IPv6协议对服务质量的支持65

3.2.2 区分服务在IPv6网络中的具体实现66

3.3 移动性68

3.3.1 IPv6能支持大量的移动用户68

3.3.2 移动IPv6网络中移动管理更为简易有效69

3.4 安全性70

3.3.3 数据在移动互联网中的传输效率70

3.3.4 更有效地支持Ad-Hoc移动网络70

3.4.1 密钥、安全关联和安全机制71

3.4.2 验证头(AH)72

3.4.3 加密的安全有效数据头(ESP)74

3.4.4 基于IPv6的IPSec76

3.4.5 IPv6安全特点的其他应用76

3.4.6 层次化地址结构给网络安全带来的好处78

3.4.7 IPv6安全的局限性78

3.5 即插即用78

3.5.1 主机自动配置79

3.5.2 路由器自动配置80

3.5.3 DNS自动配置81

3.5.4 服务自动配置82

3.6 可聚合地址与路由83

3.6.1 可聚合地址和层次化的结构83

3.6.2 可聚合的路由84

3.6.3 中间路由节点选择85

3.6.4 主机的移动性85

3.6.5 自动重寻址85

3.6.6 有助于路由的其他IPv6特性85

3.7 小结86

第4章 从IPv4到IPv6的演进技术87

4.1 IPv4与IPv6的协议不兼容性87

4.1.1 协议格式对比分析87

4.2 IPv6过渡的要求及技术分类89

4.1.2 无状态IP/ICMP协议翻译算法规范(SIIT)介绍89

4.3 双栈技术机制族90

4.4 隧道技术91

4.4.1 隧道技术原理91

4.4.2 手工配置隧道94

4.4.3 兼容地址自动隧道94

4.4.4 自动隧道的操作96

4.4.5 6to4隧道技术97

4.4.6 6over4机制102

4.4.7 隧道代理104

4.4.8 ISATAP107

4.4.9 DSTM(双栈过渡机制)109

4.4.10 BGP隧道112

4.4.11 小结114

4.5 协议翻译技术114

4.5.1 SIIT翻译转换机制114

4.5.2 NAT-PT122

4.5.3 传输中继转换器130

4.5.4 堆栈簸筛机制132

4.5.5 界面簸筛机制136

4.6 过渡的阶段与场景141

4.6.1 过渡过程分段141

4.6.2 各阶段场景描述141

4.6.3 新应用开发建议142

5.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143

第5章 移动通信网概述143

5.2.1 GSM系统144

5.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演化144

5.2.2 GPRS系统149

5.3 第三代移动通信及其关键技术154

5.3.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154

5.3.2 WCDMA网络的体系结构155

5.3.3 IP多媒体核心网子系统(IMS)157

5.3.4 UMTS的服务及应用159

5.3.5 进展现状及前景160

5.4 移动互联网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162

5.5 小结163

6.1 移动应用的新发展164

第6章 移动增值业务164

6.2 关键的业务支撑协议及技术166

6.2.1 AAA技术166

6.2.2 SIP172

6.2.3 XML176

6.3 移动应用开发平台182

6.3.1 Symbian182

6.3.2 J2ME184

6.4 移动增值业务新领域186

6.4.1 未来移动业务总要求186

6.4.2 “推”业务187

6.4.4 Peer-to-Peer应用188

6.4.3 基于位置的应用188

6.4.5 其他应用举例190

6.5 小结191

第7章 IPv6在3G移动通信中的实施与演进192

7.1 UMTS中的IPv6192

7.2 3GPP数据传输网络结构及协议栈193

7.3 支持IPv6的移动终端196

7.4 3GPP IMS网络对IPv6的要求196

7.5 移动终端接入3GPP的网络模型197

7.6 3GPP网络中对移动终端IPv6地址的分配198

7.6.1 有状态和无状态地址分配199

7.6.2 透明和非透明的接入模式199

7.6.3 3GPP的IPv6地址分配方案201

7.7 3GPP中的IPv6过渡问题204

7.7.1 3GPP网络中IPv6的过渡方案204

7.7.2 IPv4到IPv6的过渡阶段205

7.7.3 GPP/GPRS过渡过程及场景206

7.7.4 过渡场景中过渡方案的使用209

7.7.5 3GPP网元中过渡机制的小结217

7.8 小结217

第8章 移动IPv6219

8.1 介绍219

8.2 移动IPv6概述220

8.2.1 基本操作220

8.2.2 概念数据结构222

8.3.1 移动报头223

8.3 新增的IPv6协议、消息类型和目的地选项223

8.3.2 移动选项232

8.3.3 家乡地址目的地选项235

8.3.4 第二类路由报头236

8.3.5 ICMP家乡代理地址发现请求237

8.3.6 ICMP家乡代理地址发现应答238

8.3.7 ICMP移动前缀请求消息格式239

8.3.8 ICMP移动前缀通告消息格式240

8.4 移动IPv6安全性综述240

8.4.1 发向家乡代理的绑定更新240

8.4.2 发向通信节点的绑定更新241

8.5.1 通信节点的操作247

8.5 移动IPv6中节点的操作过程247

8.5.2 家乡代理的操作250

8.5.3 移动节点的操作256

8.6 小结266

第9章 移动IPv6与多制接入网技术267

9.1 链路层移动性269

9.2 GPRS和WCDMA移动网络中的移动IPv6服务271

9.3 多制接入网的需求273

9.4 3GPP系统与无线本地WLAN的互操作276

9.4.1 WLAN网络与3GPP的互操作276

9.4.2 互操作技术277

9.5 基于2G/3G基础架构的IP安全技术——SIM6279

9.5.1 SIM6机制279

9.5.2 AAA协议280

9.5.3 移动IPv6与基于SIM的认证一起实现多点接入281

9.6 小结284

第10章 中国IPv6发展状况及前景展望286

10.1 IPv6实验网286

10.1.1 CERNET IPv6试验床287

10.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IPv6示范网289

10.2 IPv6的标准化291

10.2.1 国际IPv6协议现状291

10.2.2 中国IPv6协议的制订策略292

10.2.3 IPv6协议发展趋势294

10.2.4 中国IPv6互联网“新干线”294

10.3.1 IPv6路由器技术概述295

10.3 IPv6路由器在中国的发展295

10.3.2 IPv6路由器的研发与制造296

10.3.3 IPv6路由器的发展297

10.4 IPv6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298

10.4.1 下一代网络与IPv6299

10.4.2 IPv6技术的发展趋势300

10.4.3 国家通信863 IPv6技术的发展策略302

10.4.4 中国IPv6互联网“新干线”302

10.5 IPv6面临的挑战303

10.5.1 IPv6地址分配管理探讨303

10.5.2 应用是部署IPv6的驱动因素304

10.5.3 手中的IPv6304

10.6 小结305

主要参考文献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