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京津冀区域治理 协调机制与模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京津冀区域治理 协调机制与模式
  • 马海龙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50129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华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京津冀区域治理 协调机制与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导论1

0.1 选题的背景1

0.1.1 全球视野:推行区域治理是通行的选择1

0.1.2 中国视域:推行区域治理是理性的选择2

0.1.3 区域视角:推行区域治理是现实的选择3

0.2 研究的意义4

0.2.1 构建京津冀区域治理体系与机制,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4

0.2.2 构建京津冀区域治理体系与机制,是实现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战略举措4

0.2.3 构建京津冀区域治理体系与机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5

0.2.4 构建京津冀区域治理体系与机制,是加快环渤海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5

0.3 研究范围、思路方法与内容6

0.3.1 研究范围6

0.3.2 研究思路与方法7

0.3.3 研究内容9

1 区域治理的理论演进及京津冀区域治理的研究10

1.1 区域治理相关概念10

1.1.1 区域概念的界定10

1.1. 2治理的内涵13

1.1.3 治理的特征14

1.1.4 区域治理的界定15

1.2 区域治理的理论流派17

1.2.1 区域主义:集权式的单中心治理17

1.2.2 公共选择理论:市场化的多中心治理19

1.2.3 新区域主义:合作式的网络化治理23

1.3 区域治理的国外研究26

1.3.1 都市区治理26

1.3.2 地方治理28

1.4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中国研究32

1.4.1 行政区划调整的观点32

1.4.2 规划协调的观点35

1.4.3 政府间合作的观点38

1.4.4 区域治理的观点40

2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历史、现状与制约因素43

2.1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历史进程43

2.1.1 区域治理的演变轨迹43

2.1.2 京津冀区域治理演变的特征51

2.2 京津冀区域发展现状57

2.2.1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总体竞争力不强57

2.2.2 京津冀区域差异的测度58

2.2.3 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的测度68

2.2.4 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加剧73

2.2.5 交通基础设施:优势明显,结构有待调整75

2.3 京津冀区域治理推进的困厄78

2.3.1 观念制约,区域治理的发展举步维艰78

2.3.2 区域规划缺位:无序发展的局面难以缓解81

2.3.3 现行体制的制约:加剧地方竞争82

2.3.4 区域治理协调机制尚未形成:阻滞了区域治理的推进84

2.3.5 非政府力量发育不足:延缓了区域治理进程85

3 行政区行政—区域行政—区域治理87

3.1 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与统一87

3.1.1 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含义87

3.1.2 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竞争与依赖89

3.2 行政区经济—经济区经济—功能区经济:理论推演94

3.2.1 传统时期的行政区经济:一元混合经济94

3.2.2 经济区(都市圈)经济:二元混合经济95

3.2.3 经济区经济:三元(多元)混合经济96

3.3 行政区行政到区域行政的演变:现实的发展97

3.3.1 行政区行政的内涵97

3.3.2 行政区行政的特征99

3.3.3 行政区行政的局限100

3.3.4 区域行政的诞生104

3.4 区域行政到区域治理的嬗变:理性的选择106

3.4.1 区域行政与区域公共管理:现实进程的描述106

3.4.2 区域治理的诞生107

4 区域治理的典型案例及经验借鉴111

4.1 区域治理的典型案例111

4.1.1 华盛顿特区:统一组织的大都市区治理——区域委员会111

4.1.2 旧金山湾区:横向联合的松散型区域治理——政府联合会115

4.1.3 纽约大都市区:单一功能的松散型区域治理——专门委员会118

4.1.4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政府管理、企业式运营的治理——流域管理局121

4.1.5 波特兰大都市区:集中型的政府治理——都市区政府123

4.2 区域治理案例的启示125

4.2.1 不存在“没有政府的治理”的区域治理模式125

4.2.2 不存在唯一正确的区域治理模式126

4.2.3 区域治理是权力资源的再配置127

4.2.4 区域治理是多种力量的平衡129

4.2.5 区域治理是一个持续调整的互动过程130

5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目标、原则与思路131

5.1 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131

5.1.1 经济协调131

5.1.2 社会协调132

5.1.3 环境协调132

5.2 区域治理协调机制的设计原则133

5.2.1 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原则133

5.2.2 广泛参与原则133

5.2.3 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134

5.2.4 可操作性原则134

5.3 京津冀区域治理推进的框架思路134

5.3.1 区域治理的动力和基础135

5.3.2 建立区域治理协调机制135

5.3.3 创建区域治理的支撑体系136

5.4 京津冀区域治理模式的构建137

5.4.1 以区域制度创新为保障137

5.4.2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138

5.4.3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突破口139

5.4.4 以一体化市场建设为基础139

5.4.5 以产业合作为核心140

5.4.6 构建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产业为基础、社会参与的治理模式141

6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协调体系148

6.1 区域治理的结构体系148

6.1.1 区域政府治理体系148

6.1.2 区域市场治理体系152

6.1.3 区域社会体系154

6.2 区域治理的主体——区域利益相关者157

6.2.1 政府:区域治理的主导者157

6.2.2 企业:区域治理的主体159

6.2.3 社会公众:区域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与评价方161

6.3 区域治理的客体:区域公共事务162

6.3.1 区域经济发展163

6.3.2 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64

6.3.3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165

6.3.4 区域公共服务166

6.4 区域治理的载体:运行体系167

6.4.1 各利益主体的动力机制167

6.4.2 各利益主体的参与方式169

6.4.3 京津冀区域治理的运行机制172

7 京津冀区域治理协调机制的构建181

7.1 京津冀区域治理组织平台的构建181

7.1.1 搭建地方政府间合作平台181

7.1.2 搭建“政府—企业—社会”合作伙伴关系平台183

7.2 京津冀区域治理推进的时序185

7.2.1 短期目标:中央政府推动、地方政府参与的治理体系185

7.2.2 中期目标:中央政府指导、地方政府主导的治理体系186

7.2.3 远期目标:地方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的治理体系187

7.3 京津冀区域治理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187

7.3.1 市场机制187

7.3.2 行政机制188

7.3.3 空间机制190

7.3.4 共享机制190

7.3.5 合作机制192

7.3.6 补偿机制193

7.3.7 扶持机制195

7.3.8 参与机制197

8 完善京津冀区域治理的建议199

8.1 树立新型观念,促进思想转变199

8.1.1 转变思想,“打造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双城记’”199

8.1.2 树立新型区域观念,破除行政区观念的束缚200

8.1.3 树立治理理念,推动区域治理体系形成200

8.1.4 破除地方利益固化藩篱,推动从“空吸”到“扩散”转变201

8.2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地方政府间合作203

8.2.1 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203

8.2.2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203

8.2.3 建立新型政绩考核机制204

8.3 完善区域法律与政策,为区域治理创造良好的环境205

8.3.1 建立健全区域治理的法律体系205

8.3.2 建立健全区域政策体系206

8.3.3 确立区域治理组织的权威性207

8.4 正确认识区域规划的作用,发挥区域规划的统筹协调功能208

8.5 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创新区域社会治理体系214

参考文献2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