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轻工金属冶金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轻工金属冶金分析
  • 张树朝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9143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轻有色金属-金属分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轻工金属冶金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基础知识1

1.1.1 纯水制备及检验1

1.1.2 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5

1.1.3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17

1.2 轻金属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19

1.2.1 铝19

1.2.2 镁20

1.2.3 硅21

1.2.4 锂22

1.2.5 铷23

1.2.6 铯24

参考文献25

第2章 铝冶金分析26

2.1 铝土矿的分析26

2.1.1 概述26

2.1.2 氧化铝的测定——EDTA置换滴定法29

2.1.3 氧化硅的测定30

2.1.4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32

2.1.5 二氧化钛的测定——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33

2.1.6 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4

2.1.7 氧化钙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5

2.1.8 氧化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6

2.1.10 三氧化二镓的测定37

2.1.9 氧化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7

2.1.11 一氧化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9

2.1.12 三氧化二铬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40

2.1.13 氧化锂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41

2.1.14 五氧化二钒的测定——苯甲酰苯胲分光光度法41

2.1.15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42

2.1.16 总碳和总硫的测定——燃烧红外吸收法43

2.1.17 有机碳的测定——燃烧红外吸收法44

2.1.18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元素含量44

2.1.19 矿物组成鉴定——X射线衍射法46

2.2 铝酸钠溶液的分析47

2.2.1 概述47

2.2.2 苛性碱、全碱和氧化铝的测定——滴定法49

2.2.3 氧化硅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50

2.2.4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51

2.2.5 氧化钾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52

2.2.6 五氧化二钒的测定——N-苯甲酰苯羟胺分光光度法52

2.2.7 三氧化二镓的测定——丁基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53

2.2.8 氧化锂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54

2.2.9 全硫和硫酸根的测定——重量法55

2.2.10 氯根的测定——硫氰酸盐滴定法55

2.2.11 有机物的测定——高锰酸钾氧化滴定法56

2.2.12 离子色谱法测定阴离子57

2.3 氧化铝的分析58

2.3.1 概述58

2.3.2 氧化硅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59

2.3.3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60

2.3.4 氧化钠和氧化钾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61

2.3.5 氧化钙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62

2.3.6 氧化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63

2.3.7 二氧化钛的测定——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64

2.3.8 一氧化铜的测定——新亚铜灵分光光度法65

2.3.9 氧化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66

2.3.10 三氧化二镓的测定——丁基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67

2.3.11 一氧化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68

2.3.12 三氧化二铬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69

2.3.13 氧化锂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70

2.3.14 五氧化二钒的测定——N-苯甲酰苯羟胺分光光度法71

2.3.15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72

2.3.16 三氧化二硼的测定——姜黄素分光光度法73

2.3.17 水分的测定——重量法74

2.3.18 灼减的测定——重量法75

2.3.19 碳含量的测定——燃烧红外吸收法75

2.3.20 硫酸根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75

2.3.21 氟的测定——镧-茜素络合酮分光光度法77

2.3.22 氯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80

2.3.23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杂质元素81

2.3.24 白度的测定83

2.3.25 筛分粒度的测定84

2.3.26 磨损指数的测定——流化床法85

2.3.27 α-氧化铝含量的测定——X射线衍射法86

2.3.28 比表面积的测定——BET法87

2.3.29 松装密度的测定87

2.3.30 有效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88

2.3.31 安息角的测定90

2.3.32 吸油量的测定91

2.3.33 吸附指数的测定92

2.4 氟化盐、铝电解质的分析93

2.4.1 概述93

2.4.2 氧化硅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95

2.4.3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95

2.4.4 钠的测定96

2.4.5 氟的测定——蒸馏硝酸钍滴定法98

2.4.6 铝的测定——EDTA置换滴定法99

2.4.7 钙的测定100

2.4.8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102

2.4.9 硫的测定——硫酸钡重量法103

2.4.10 氟化镁的测定104

2.4.11 游离氧化铝的测定106

2.4.12 氟化锂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07

2.4.13 灼减的测定——重量法107

2.4.14 电解质分子比的测定108

2.4.15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元素含量109

2.4.16 安息角的测定110

2.5.2 水分的测定111

2.5.1 概述111

2.5 铝用炭素材料的检测111

2.4.18 筛分粒度的测定111

2.4.17 松装密度的测定111

2.5.3 灰分的测定112

2.5.4 挥发分的测定112

2.5.5 固定炭的测定113

2.5.6 硫分的测定113

2.5.7 微量元素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114

2.5.8 电阻率的测定114

2.5.9 耐压强度的测定115

2.5.10 抗折强度的测定——三点法115

2.5.11 表观密度的测定116

2.5.12 真密度的测定116

2.5.13 气孔率的测定117

2.5.14 空气反应性的测定118

2.5.15 二氧化碳反应性的测定121

2.5.16 热导率的测定122

2.5.17 热膨胀系数的测定123

2.5.18 弹性模量的测定124

2.5.19 钠膨胀率的测定125

2.5.20 空气渗透率的测定126

2.5.21 阴极糊的焙烧及焙烧损失的测定128

2.5.22 阳极糊的焙烧129

2.5.23 阳极糊流动性的测定130

2.5.24 炭胶泥针入度的测定130

2.6.1 概述131

2.6 铝及铝合金的分析131

2.6.2 硅的测定134

2.6.3 铁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137

2.6.4 铜的测定138

2.6.5 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42

2.6.6 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143

2.6.7 锌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45

2.6.8 钛的测定146

2.6.9 镓的测定——丁基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148

2.6.10 钒的测定——苯甲酰苯胲分光光度法149

2.6.11 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50

2.6.12 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51

2.6.13 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52

2.6.14 锑的测定——碘化钾分光光度法153

2.6.15 砷的测定——砷钼蓝分光光度法154

2.6.16 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光谱法155

2.6.17 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56

2.6.18 铍的测定——依莱铬氰兰R分光光度法157

2.6.19 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59

2.6.20 锆的测定——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159

2.6.21 硼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160

2.6.22 锂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61

2.6.23 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62

2.6.24 锡的测定——苯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164

2.6.25 碳的测定——高频红外吸收法165

2.6.26 稀土的测定166

2.6.27 铟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67

2.6.28 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68

2.6.2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杂质元素169

2.6.30 光电直读光谱法测定杂质元素172

2.6.31 活性铝的测定——气体容量法测定174

2.6.32 油脂的测定——气体容量法174

2.6.33 盐酸不溶物的测定175

2.6.34 铝粉盖水面积的测定175

2.6.35 铝粉松装密度的测定176

2.6.36 铝粉水分的测定177

2.6.38 铝粉附着率的测定178

2.6.37 铝粉粒度的测定178

2.6.39 抗拉强度的测定179

2.6.40 硬度的测定181

2.6.41 膜(或涂层)厚度的测定182

2.6.42 阳极氧化膜封孔质量的测定183

2.6.43 涂层硬度的测定184

2.6.44 膜的附着力的测定186

2.6.45 人工加速耐候性试验方法188

2.6.46 耐化学稳定性试验方法191

2.6.47 膜的耐磨性试验193

2.6.48 耐沸水性试验194

2.6.49 耐盐雾试验方法195

2.6.51 涂层耐冲击性试验197

2.6.50 杯突试验方法197

2.6.52 铝及铝合金制品低倍组织检验方法198

参考文献199

第3章 镁冶金分析201

3.1 白云石、菱镁矿的分析201

3.1.1 概述201

3.1.2 氧化镁的测定202

3.1.3 氧化钙的测定204

3.1.4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206

3.1.5 氧化铝的测定208

3.1.6 氧化硅的测定210

3.1.7 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14

3.1.8 一氧化锰的测定215

3.1.9 氧化镍的测定216

3.1.10 一氧化铜的测定218

3.1.11 三氧化二硼的测定220

3.1.12 灼减的测定——重量法222

3.1.13 水分的测定——重量法223

3.1.14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测定成分223

3.1.15 活性度的测定——重量法226

3.1.16 盐酸不溶物的测定——重量法226

3.1.17 耐磨指数的测定227

3.1.18 矿物组成鉴定227

3.2 硅铁的分析227

3.2.1 概述227

3.2.2 硅的测定228

3.2.3 铁的测定——重铬酸钾滴定法231

3.2.4 铝的测定232

3.2.5 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236

3.2.6 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236

3.2.7 铬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237

3.2.8 碳和硫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红外吸收法238

3.2.9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杂质元素239

3.3 镁及镁合金的分析241

3.3.1 概述241

3.3.2 铝的测定243

3.3.3 硅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247

3.3.4 铁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248

3.3.5 铜的测定——新亚铜灵分光光度法249

3.3.6 锌的测定250

3.3.7 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252

3.3.8 钛的测定——二安替吡啉甲烷分光光度法254

3.3.9 镍的测定255

3.3.10 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57

3.3.11 锡的测定——邻苯二酚紫分光光度法258

3.3.12 锆的测定——二甲苯酚橙分光光度法259

3.3.13 铍的测定——依莱铬氰蓝R分光光度法260

3.3.14 氯的测定——氯化银比浊法262

3.3.15 钾和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63

3.3.16 铟的测定——结晶紫分光光度法263

3.3.17 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65

3.3.18 稀土总量的测定——草酸盐重量法266

3.3.19 钙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67

3.3.20 碳的测定——燃烧红外吸收法268

3.3.2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杂质元素269

3.3.22 光电直读光谱法测定杂质元素271

3.3.23 抗拉强度的测定272

3.3.24 屈服强度的测定272

3.3.25 镁牺牲阳极接触电阻的测定272

3.3.26 镁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的测定273

3.3.27 低倍组织的检验277

参考文献278

4.1.2 氧化硅的测定279

4.1.1 概述279

4.1 硅石的分析279

第4章 工业硅冶金分析279

4.1.3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281

4.1.4 氧化铝的测定——铝试剂分光光度法283

4.1.5 氧化镁和氧化钙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84

4.2 工业硅的分析285

4.2.1 概述285

4.2.2 铝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285

4.2.3 铁的测定——邻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286

4.2.4 钙的测定287

4.2.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杂质元素289

参考文献290

5.1.1 概述291

第5章 锂及锂盐的分析291

5.1 锂辉石、锂云母矿的分析291

5.1.2 氧化锂、氧化钾和氧化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92

5.1.3 氧化铷和氧化铯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93

5.1.4 氧化铝的测定——EDTA置换滴定法294

5.1.5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295

5.1.6 氧化硅的测定——重量-钼蓝光度法297

5.1.7 氧化钙和氧化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298

5.1.8 一氧化锰的测定——高碘酸盐分光光度法299

5.1.9 氧化铍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300

5.1.10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301

5.1.11 氟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301

5.1.12 灼烧减量的测定——重量法302

5.2 碳酸锂、单水氢氧化锂、氯化锂的分析303

5.2.1 概述303

5.2.2 碳酸锂的测定——酸碱滴定法304

5.2.3 氢氧化锂的测定——酸碱滴定法305

5.2.4 氯化锂的测定——硝酸银电位滴定法305

5.2.5 铝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306

5.2.6 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307

5.2.7 硅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308

5.2.8 钙和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09

5.2.9 钠和钾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10

5.2.10 氟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310

5.2.12 氯化物的测定——氯化银比浊法312

5.2.11 硫化物的测定——硫酸钡比浊法312

5.2.13 二氧化碳的测定——酸碱滴定法313

5.2.14 铜、铅、锌等痕量元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14

5.3 高氯酸锂的分析315

5.3.1 概述315

5.3.2 高氯酸锂的测定——重量法315

5.3.3 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316

5.3.4 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17

5.3.5 硫化物的测定——硫酸钡比浊法317

5.3.6 氯及氯酸盐的测定——氯化银比浊法318

5.3.7 水不溶物的测定——重量法319

5.3.8 水分的测定——重量法319

5.3.10 澄清度的测定——目视比浊法320

5.3.9 总氮的测定——纳氏分光光度法320

5.4 磷酸锂的分析321

5.4.1 概述321

5.4.2 磷酸锂的测定——酸碱滴定法321

5.4.3 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322

5.4.4 钙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23

5.4.5 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23

5.4.6 铜、铅和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24

5.4.7 盐酸透明度的测定——目视比浊法325

5.4.8 氯化物的测定——氯化银浊度法325

5.5.1 概述326

5.5.2 六氟磷酸锂的测定——重量法326

5.5 六氟磷酸锂的分析326

5.5.3 水分的测定——滴定法327

5.5.4 锂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28

5.5.5 杂质金属离子的测定——ICP-AES法329

5.6 金属锂的分析330

5.6.1 概述330

5.6.2 试样溶液的制备330

5.6.3 铝的测定——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331

5.6.4 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331

5.6.5 硅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332

5.6.6 钠和钾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33

5.6.8 钙和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34

5.6.7 铜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34

5.6.9 氮的测定——碘化汞钾分光光度法335

5.6.10 氯的测定——分光光度法336

5.6.11 镍的测定——α-联呋喃甲酰二肟分光光度法337

参考文献338

第6章 铷、铯及铷铯盐的分析339

6.1 铯榴石的分析339

6.1.1 概述339

6.1.2 氧化铯的测定——重量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39

6.1.3 氧化铷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40

6.2.1 概述341

6.2 铷、铯盐类的分析341

6.1.8 氧化锂、氧化钠和氧化钾的测定341

6.1.7 氧化镁和氧化钙的测定341

6.1.5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341

6.1.4 氧化铝的测定341

6.1.6 氧化硅的测定341

6.2.2 硅的测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342

6.2.3 锂、钠和钾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43

6.2.4 钙和镁的测定344

6.2.5 氟的测定344

6.2.6 氯的测定——氯化银分光光度法344

6.2.7 溴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345

6.2.8 碘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346

6.2.10 铝、铁和铜的测定347

6.2.11 硝酸铯含量的测定——滴定法347

6.2.9 硫化物的测定347

6.2.12 硫酸铯含量的测定——滴定法348

6.3 金属铷和金属铯的分析349

6.3.1 概述349

6.3.2 试样溶液的制备349

6.3.3 钾、钠、铁等杂质元素测定349

参考文献349

第7章 轻金属冶金环保分析350

7.1 环境污染监测检验基本知识350

7.1.1 水环境污染监测检验基本知识350

7.1.2 大气环境监测检验基本知识351

7.1.3 固体废物基本知识351

7.2.1 水样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352

7.1.4 噪声和振动基本知识352

7.2 样品的采集、保存与预处理352

7.2.2 大气污染物试样的采集353

7.2.3 固体废物试样的采集和制备355

7.3 水污染物中各项目的检验356

7.3.1 总汞、总砷的测定——原子荧光光谱法356

7.3.2 总铬的测定——高锰酸钾氧化-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357

7.3.3 六价铬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358

7.3.4 总磷的测定——钼锑抗分光光度法359

7.3.5 铜、铅、锌和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60

7.3.6 总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361

7.3.9 色度的测定——铂钴比色法362

7.3.8 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362

7.3.7 总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光度法362

7.3.10 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363

7.3.11 生物耗氧量的测定363

7.3.12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返滴定法365

7.3.13 油类的测定——红外光谱法测定366

7.3.14 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吡啉萃取分光光度法369

7.3.15 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370

7.3.16 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371

7.3.17 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372

7.3.18 氟化物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373

7.3.19 酸度的测定374

7.4.1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盐酸副玫瑰红分光光度法376

7.4 大气污染物各项目的检验376

7.3.20 碱度测定——酸碱滴定法和电位滴定法376

7.4.2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377

7.4.3 空气中可吸入飘尘的测定——重量法378

7.4.4 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分光光度法378

7.4.5 空气中氟化物的测定——滤膜-离子选择性电极法379

7.4.6 空气中降尘的测定——重量法380

7.4.7 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解电位法380

7.4.8 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解电位法381

7.4.9 废气中氟化物的测定——氟离子选择电极法382

7.4.10 废气中沥青烟的测定——重量法383

7.5 固体废物的检验384

7.5.1 玻璃电极法测定腐蚀性384

7.5.2 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385

7.6 噪声和振动的检验386

7.6.1 厂界噪声的测定方法386

7.6.2 铁路边界噪声的测定方法386

7.6.3 环境振动的测定方法386

参考文献387

附录388

附录A 轻金属产品质量标准388

附录B 常用试剂的密度和浓度396

附录C 常用酸碱指示剂396

附录D 元素波长表397

附录E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换算系数407

附录F 国内主要分析方法标准目录4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