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宋柳宗元传播接受史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唐宋柳宗元传播接受史研究
  • 杨再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583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43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256页
  • 主题词:柳宗元(773~819)-古典诗歌-诗词研究-中国-唐宋时期;柳宗元(773~819)-古典散文-文学研究-中国-唐宋时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宋柳宗元传播接受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导论1

第一节 关于文学接受史1

第二节 柳宗元传播接受史研究的现状与突破4

第三节 影响柳宗元文学传播接受的三个因素8

上篇 唐、五代柳宗元传播接受史21

第一章唐、五代柳宗元传播接受的特征21

第一节 沉寂的时代21

第二节 文名掩其诗名27

第二章 同官尽才俊,偏善柳宗元——韩愈在柳宗元传播接受史上的奠基作用33

第一节 对柳宗元人品道德的推崇,奠定了接受的基础33

第二节 对柳宗元文学成就的肯定,确立了应有的地位35

第三节 对柳宗元文学作品的效仿,树立了学习的榜样37

第四节 对柳宗元政治生涯的复杂态度,导致后世持续不已的争论45

第三章 诗情与友情的楷模——刘禹锡对柳宗元诗歌的传播接受48

第一节 在诗歌唱和中接受了柳诗的思想感情和诗体特征48

第二节 志趣相投在诗歌主题和表达技巧上的接受52

第三节 在对故友的深情缅怀中引发对其生活方式的向往54

第四节 编著遗稿写作序言,奠定了柳宗元传播接受的文献基础56

第四章 柳宗元在晚唐、五代的传播接受57

第一节 杜牧的“韩、柳”并称论57

第二节 司空图的“深远”论62

第三节 官方史书的复杂态度66

下篇 两宋柳宗元传播接受史71

第五章 唐宋柳宗元传播接受之比较71

第一节 传播接受的态势:由“寂寞”走向了“热闹”71

第二节 传播接受的轨迹:出现了第一个“拐点”74

第三节 传播接受的方式:由“韩、柳”并称到“文章四大家”77

第四节 作品接受的命运:诗歌和散文呈现出明显的分野84

第六章 柳宗元诗歌传播接受的开创者梅尧臣88

第一节 转变接受态度和开拓新的研究方法88

第二节 肯定艺术成就,接受其诗文和精神90

第三节 相同的身世感慨和执着于人生的态度92

第七章 柳宗元传播接受“拐点”的开拓者王安石96

第一节 将其位列于继“孔、孟”之后的儒家圣人96

第二节 赞扬其“能自强以求列于后世”的人格精神97

第三节 称其为文学史上的“豪杰可畏者”98

第四节 一脉相承的文学思想和惊人相似的道德才能106

第八章 欧阳修与柳宗元的文学关联及其思想差异110

第一节 同为“穷而后工”论的践行者111

第二节 文艺思想的共鸣113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借鉴116

第四节 哲学思想的差异119

第九章 苏轼对柳宗元诗歌的大规模接受及其艺术启迪122

第一节 大规模接受风气的开启123

第二节 高超的接受艺术的启迪127

第三节 原因探析132

第十章 柳宗元接受史上接力棒的重要传承者——黄庭坚140

第一节 承传和深化关于“韩、柳”、“陶、柳”同流的文学观140

第二节 心追手摹柳宗元144

第三节 接受的语境147

第十一章 以柳宗元为代表的“文道观”在宋代的承传与转关152

第一节 唐代古文运动中“文以明道”观的提出153

第二节“文道观”在两宋的承传154

第三节“文道观”在两宋的转关157

第十二章 宋代接受视野中的“韩、柳”并称论161

第一节 文章之士与“韩、柳”并称论161

第二节 道学之儒与“韩、柳”并称论164

第三节 宋代“韩、柳”并称的文化成因166

第十三章 南宋时柳宗元在唐宋古文体系中的历史地位168

第一节 理学家眼中的柳宗元168

第二节 柳文的版本与选集170

第三节 柳宗元与唐宋“文章四大家”的确立173

第十四章 中兴诗人对柳宗元诗歌的接受——以陆游为例176

第一节 引禅入诗,相同的艺术意境176

第二节 相似的题材,相近的情感意蕴178

第三节 对柳宗元诗文的深入阐释和高度评价180

第十五章 严羽《沧浪诗话》与柳宗元诗歌之接受183

第一节 第一次将柳宗元作为“元和诗坛”的代表作家183

第二节 首次从诗学角度探讨了柳诗与屈骚之关系186

第三节 以人论诗,首提“柳子厚体”和“韦柳体”189

第十六章 宋人接受柳宗元诗歌在理论上的成熟——以刘克庄《后村诗话》为中心191

第一节 在苏轼“陶、韦、柳”并提的基础上,突出柳诗“凄怆”的清感特点191

第二节 在同韩愈等诗歌的比较中,称誉柳宗元为“本色诗人”194

第三节 对柳宗元政治操守和人品道德的全面肯定197

第四节 通过纵向比较,将柳宗元位列诗歌史上的“百世之师”200

结语203

附录一 湖湘语境下柳宗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205

附录二 从柳宗元看历史文化名人的广告效应223

附录三 柳宗元由何处改贬永州辨231

主要参考文献235

后记2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