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农业技术的经济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何忠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9635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33页
- 主题词:农业技术-经济分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农业技术的经济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概述1
一、技术创新概述2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2
(二)技术创新的特征3
(三)技术创新的动力4
二、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概述5
(一)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的内涵5
(二)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6
(一)发达国家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发展8
三、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8
(二)世界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14
(三)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与中国农业发展17
第二章 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28
一、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发展论29
二、西方经济学关于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31
第三章 现代农业技术的经济学分析49
一、现代农业技术供求特点及其机制50
(一)现代农业技术供求特点50
(二)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供求机制54
(三)中国农林科研机构的现代农业技术供给56
能力分析56
政策含义68
(一)需求与供给:几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及其68
二、现代农业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68
(二)我国农业发展的供给与需求73
(三)现代农业技术有效需求及其影响因素75
三、现代农业技术有效供给及其影响因素90
(一)经济剩余原理与现代农业技术供给曲线90
(二)影响现代农业技术有效供给的因素93
四、现代农业技术有效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108
短缺的成因108
(一)科技体制自身的缺陷109
(二)现代农业技术目标选择的偏差111
(三)发展模式的偏颇113
第四章 现代农业技术的内涵与作用114
一、现代农业技术的内涵115
二、现代农业技术的作用117
(一)现代农业技术是解决农业资源短缺问题的关键117
(二)现代农业技术是解决农产品安全供给问题的关键117
(三)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18
(四)现代农业技术是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118
(五)现代农业技术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119
(六)现代农业技术是解决农产品竞争力问题的关键119
(七)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农村信息化进程120
(八)现代农业技术推动农村城市化的进程120
三、现代农业技术的定性与定量分析121
(一)生物技术121
(二)信息技术123
(三)空间技术128
(四)核技术132
(五)激光技术134
(六)新能源技术137
(七)自动化技术140
(八)新材料技术141
(九)现代农业技术的定量排序142
四、现代农业技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43
(一)农业行业特点影响新技术与农业的结合143
(二)农业科研体系结构不合理144
(三)农业科技投入不足144
(五)缺乏有效的现代农业技术扩散载体中介机构145
(四)技术创新主体和技术需求主体间缺乏联动的机制145
(六)农业科技人才缺乏146
五、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案例分析——以农业信息化为例146
(一)国家政策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146
(二)金字工程加速农业信息化进程148
(三)3S成就精准农业149
(四)电脑农业创造奇迹152
(五)烟台农民收获数字果实156
第五章 现代农业技术的产业化158
一、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化的经济理论159
(一)产业结构优化理论159
(二)组织创新与制度变迁理论160
(三)规模经济理论161
(四)分工协作理论162
(五)利益引力理论163
(六)比较效益理论163
(七)产业化理论164
二、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化的内涵与成长机制165
(一)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化的内涵与特点165
(二)现代农业技术产业的成长机制170
三、中国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174
(一)我国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174
(二)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化的问题分析181
四、现代农业技术产业化的案例分析185
(一)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改造传统农业185
(二)精选具有不可替代气候与基因资源的生产基地186
(三)构建特征鲜明的超大绿色生态产业链187
(四)采取最严格有效的成本控制188
(五)实施利润最大化的营销策略189
(六)建立复合型人才与现代化管理机制190
(七)“超大”把握入世机遇191
第六章 现代农业技术的产权交易与保护193
一、现代农业技术产权理论194
(一)产权理论概述194
(二)知识产权与技术产权197
(三)现代农业技术产权198
二、不同现代农业技术产权的生成及其制度选择200
(一)现代农业技术产权的生成200
(二)品种权201
(三)专利权205
三、现代农业技术产权交易214
(一)现代农业技术产权交易要素分析214
(二)现代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特点219
(三)现代农业技术产权交易方式222
四、现代农业技术产权的定价230
(一)相关期权理论231
(二)期权定价方法及其在现代农业技术产权定价中的应用236
五、现代农业技术产权交易运行240
(一)技术市场240
(二)现代农业技术市场运行的典范241
六、现代农业技术产权保护243
(一)现代农业技术产权保护对象与保护特点244
(二)我国现代农业技术产权保护制度变迁245
(三)现代农业技术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248
(四)现代农业技术产权保护重点与制度安排253
(五)现代农业技术产权保护的案例分析——260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260
第七章 现代农业技术的产业体系建设272
一、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273
(一)现代农业技术及其产业化政策的指导思想与原则273
(二)现代农业技术体系的目标与方向276
(一)应用性技术研究282
二、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的重点282
(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286
(三)农业基础研究288
(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91
三、农业产业部门技术体系293
(一)种植业技术体系293
(二)畜牧产业技术体系298
(三)水产业技术体系304
(四)农产品加工业技术体系307
第八章 现代农业技术的区域布局313
一、现代农业技术的区域布局314
(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314
(二)中部地区316
(三)西部地区318
(四)大中城市郊区320
二、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布局322
(一)专用小麦322
(二)高油大豆322
(三)专用玉米323
(四)优质棉花323
(五)“双低”油菜323
(六)甘蔗324
(七)柑橘324
(八)苹果325
(九)牛奶325
(十一)水产业326
(十)牛羊肉326
(十二)农产品加工业327
三、现代农业技术重点项目建设329
(一)开展优势农产品基地工程建设330
(二)农业良种产业工程的建设331
(三)动植物保护工程的建设332
(四)沃土工程332
(五)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333
(六)农业服务体系工程334
第九章 现代农业技术带动农民增收的运行模式335
一、湖南望城现代农业技术园区运行模式336
(一)现代农业技术园区建设的基本理论336
(二)湖南望城现代农业技术园区的实证分析338
(三)结论347
二、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模式347
(一)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348
(二)珠海农业高新科技园区开发模式351
(三)结论363
三、门头沟发展山区生态旅游农业的模式363
(一)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创新意义364
(二)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366
(三)门头沟林牧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具备的基本条件368
(四)门头沟林牧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原则370
(五)门头沟林牧区生态旅游农业开发的模式371
四、北京顺义三高现代农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376
(二)北京顺义三高现代农业孵化基地的实证分析377
(一)现代农业孵化器建设的基础理论377
(三)结论384
第十章 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政策调整386
一、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政策调整387
(一)农业结构政策的调整387
(二)农民收入政策的调整389
(三)农业支持政策的调整389
(四)农产品贸易政策调整390
(五)农业金融政策的调整392
(六)农业投入政策的调整394
(七)现代农业技术创新政策调整396
(八)现代农业技术管理政策的调整398
(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宏观管理体制401
二、建立促进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支持体系401
(二)建立“五位一体”的农业投资体系402
(三)建立农业经营管理新体系403
(四)建设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体系404
(五)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创新体系405
(六)建立稳产高产的农地保障体系406
(七)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406
(八)建设适应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要求的农用工业保障体系408
(九)建立新型农村教育体系409
(十)建立我国农业保险体系410
主要参考文献411
后记416
热门推荐
- 3903753.html
- 1236143.html
- 2403966.html
- 3352659.html
- 400490.html
- 1502428.html
- 622890.html
- 1290149.html
- 3668370.html
- 15095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0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62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26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34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30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4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46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04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75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