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免疫学检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免疫学检验
  • 吕世静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4544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118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免疫学-医学检验-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免疫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概论1

第一节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发展概述1

一、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建立1

二、现代临床免疫学检验的发展2

第二节 临床免疫学5

一、感染免疫学5

二、免疫性疾病5

三、肿瘤免疫学5

四、移植免疫学6

第三节 临床免疫学检验的重要地位6

一、临床免疫学检验与医学检验6

二、临床免疫学检验与临床医学6

三、临床免疫学检验与生物技术7

上篇 免疫学技术11

第二章 抗原抗体反应11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11

一、抗原抗体的结合力12

二、抗原抗体的亲和力与亲合力12

三、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13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3

一、特异性13

二、可逆性13

三、比例性14

第三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15

一、反应物自身的因素15

二、反应的环境因素16

第四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16

第三章 免疫原和抗体的制备18

第一节 免疫原的制备18

一、颗粒性免疫原的制备18

二、可溶性免疫原的制备19

三、人工抗原的制备22

四、佐剂23

第二节 免疫血清的制备25

一、选择免疫动物25

二、免疫方法250

三、动物采血法26

四、免疫血清的纯化26

五、抗血清的鉴定与保存27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28

一、杂交瘤技术28

二、单克隆抗体的批量生产及纯化31

三、单克隆抗体的特性32

第四节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33

一、人源化抗体34

二、小分子抗体36

三、双特异性抗体37

四、抗体融合蛋白38

五、抗体库技术39

第四章 凝集反应40

第一节 直接凝集反应40

一、玻片凝集试验40

二、试管凝集试验41

第二节 间接凝集反应41

一、载体的种类及处理方法41

二、间接凝集反应的类型42

三、间接血凝试验43

四、胶乳凝集试验43

五、间接凝集试验的临床应用44

第三节 抗球蛋白试验44

一、直接Coombs试验44

二、间接Coombs试验45

第五章 沉淀反应46

第一节 液相沉淀反应46

一、絮状沉淀试验47

二、环状沉淀试验47

第二节 凝胶中沉淀反应48

一、自由免疫扩散48

二、定向免疫扩散50

三、定向-自由联合免疫扩散52

第三节 免疫浊度分析技术53

一、透射免疫比浊法53

二、散射免疫比浊法54

三、速率抑制免疫比浊法56

四、免疫胶乳浊度测定法56

五、免疫浊度分析的影响因素56

六、免疫浊度测定法的应用58

第六章 补体结合试验和补体测定59

第一节 补体结合试验59

一、实验原理59

二、技术要点60

三、方法评价和应用63

第二节 补体的测定63

一、补体活性的测定63

二、补体含量的测定66

三、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66

第七章 荧光免疫技术68

第一节 概述68

一、荧光的基本知识68

二、荧光物质69

三、荧光标记物的制备70

四、荧光免疫技术的类型71

第二节 荧光免疫显微技术72

一、基本原理72

二、技术类型72

三、技术要点73

四、方法评价75

五、临床应用75

第三节 共聚焦显微技术76

一、基本原理76

二、相关技术及应用77

三、技术要点77

四、方法评价78

五、临床应用78

第四节 荧光免疫测定技术78

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78

二、荧光偏振免疫测定82

第八章 放射免疫技术84

第一节 概述84

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84

二、抗原与抗体及其最适稀释度的选择85

三、放射性核素标记物的制备85

四、放射性标记物的纯化与鉴定86

五、免疫复合物与游离抗原的分离86

第二节 放射免疫分析87

一、基本原理87

二、技术要点87

三、方法评价88

第三节 免疫放射分析89

一、基本原理89

二、技术要点90

三、方法评价90

四、IRMA与RIA比较90

第四节 放射免疫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90

一、激素测定91

二、药理学方面91

三、其他91

第九章 酶免疫技术92

第一节 概述92

一、技术原理和特点92

二、技术类型93

第二节 酶标记物的制备94

一、标记酶和相应底物94

二、酶标抗体的制备96

三、酶标抗体的鉴定98

第三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98

一、基本原理98

二、技术类型与检测原理99

三、技术要点102

第四节 酶免疫印迹试验106

一、技术类型与检测原理107

二、技术要点108

三、技术评价109

第五节 与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相关的酶免疫技术109

一、生物素-亲和素系统109

二、与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相关的酶免疫技术110

第六节 均相酶免疫测定113

一、酶放大免疫测定技术113

二、克隆酶供体免疫测定技术114

第七节 酶免疫技术的临床应用114

一、病原体(抗原)及其抗体114

二、微量蛋白或肽类激素114

三、非肽类激素115

四、自身抗体115

五、总IgE和特异性IgE115

六、药物115

第十章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116

第一节 概述116

一、发光116

二、化学发光效率117

第二节 化学发光剂与标记技术117

一、化学发光剂117

二、化学发光剂标记物的制备119

第三节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类型120

一、发光酶免疫分析120

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21

三、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22

第四节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的应用123

第十一章 胶体金免疫技术125

第一节 胶体金与免疫金的制备125

一、胶体金的特性125

二、胶体金的制备126

三、免疫金的制备127

第二节 胶体金免疫测定技术128

一、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128

二、斑点免疫金层析试验129

三、临床应用与评价132

第三节 胶体金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32

一、免疫金电镜染色技术132

二、免疫金(银)光镜染色技术132

三、临床应用与评价133

第十二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34

第一节 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34

一、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操作程序135

二、常用的酶免疫组化技术136

三、临床应用139

第二节 免疫电镜技术139

一、免疫电镜技术的操作程序140

二、常用免疫电镜技术141

三、临床应用143

第三节 亲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143

一、葡萄球菌A蛋白亲和免疫组化技术143

二 、凝集素亲和组化技术144

第十三章 免疫芯片技术145

第一节 免疫芯片的技术原理及制备145

一、免疫芯片的技术原理145

二、免疫芯片的分类146

三、免疫芯片的制备和检测147

第二节 免疫芯片在医学中的应用149

一、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149

二、药物筛选151

三、蛋白质组学研究152

四、其他153

第十四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功能检测154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与纯化154

一、白细胞的分离154

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155

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分离与纯化156

四、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157

五、细胞活力检测161

第二节 淋巴细胞的数量检测161

一、T细胞数量检测161

二、B细胞数量检测164

第三节 淋巴细胞的功能检测165

一、T细胞功能检测165

二、B细胞功能检测169

三、NK细胞活性检测171

第四节 吞噬细胞功能检测173

一、中性粒细胞功能检测173

二、巨噬细胞功能检测175

第十五章 流式细胞术177

第一节 流式细胞术的基本原理177

一、流式细胞仪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77

二、流式细胞术的检测参数179

三、定量流式细胞术181

四、液相芯片技术181

第二节 流式细胞术的技术要点182

一、检测样品的制备182

二、免疫荧光标记183

三、数据采集184

四、数据显示与分析185

五、流式细胞仪的校准和质量控制187

第三节 流式细胞术的临床应用187

一、在临床血液学中的应用187

二、在临床免疫学中的应用189

三、在临床肿瘤学中的应用191

四、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192

五、在临床微生物学中的应用192

第十六章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检测194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检测194

一、生物学检测法195

二、免疫学检测法199

三、分子生物学检测法201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受体检测技术203

一、膜结合受体的检测203

二、可溶性受体的检测203

第十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细胞黏附分子的检测204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检测204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检测205

二、可溶性CD分子的检测206

三、白细胞分化抗原检测的应用207

第二节 黏附分子的检测209

一、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检测210

二、可溶性黏附分子的检测210

三、黏附分子基因及基因表达的检测212

四、细胞黏附分子检测的应用213

第十八章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216

第一节 概述216

一、与质量保证相关的概念216

二、实验方法诊断效率评价218

第二节 免疫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219

一、室内质控系统的要求219

二、免疫检验的统计学方法221

三、失控的处理程序225

四、室内质控的局限性226

第三节 免疫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226

一、室间质量评价的意义226

二、室间质量评价的程序设计和运作226

三、室间质量评价的局限性228

第四节 免疫检验中检测标本的质量控制228

一、标本的采集228

二、标本的验收228

三、干扰因素229

下篇 临床免疫性疾病及检验233

第十九章 超敏反应性疾病与免疫学检验233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与免疫学检验233

一、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33

二、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37

三、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238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与免疫学检验243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43

二、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44

三、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247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与免疫学检验247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47

二、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48

三、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250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与免疫学检验252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52

二、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253

三、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254

案例 支气管哮喘255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病与免疫学检验256

第一节 概述256

一、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257

二、自身免疫病的分类257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相关因素258

一、自身抗原因素258

二、免疫调节机制紊乱因素259

三、生理因素260

四、遗传因素261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损伤机制261

一、自身抗体引起的免疫损伤261

二、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免疫损伤262

三、自身反应性T细胞引起的免疫损伤262

第四节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262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262

二、类风湿关节炎263

三、Graves病263

四、系统性血管炎264

第五节 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学检验264

一、自身抗体的检测264

二、其他相关的免疫学检测270

案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271

第二十一章 免疫增生病与免疫学检验273

第一节 概述273

一、免疫增生病的概念与分类273

二、免疫球蛋白病的概念与分类274

第二节 免疫增生病的免疫损伤机制275

一、浆细胞异常增生275

二、正常体液免疫抑制275

三、异常免疫球蛋白增生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及相关临床表现275

四、溶骨性病变275

第三节 常见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276

一、多发性骨髓瘤276

二、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277

三、重链病278

四、轻链病278

五、良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279

六、其他丙种球蛋白病279

第四节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的免疫学检验280

一、血清蛋白区带电泳281

二、免疫电泳281

三、免疫固定电泳282

四、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282

五、本周蛋白的检测283

六、冷球蛋白的检测283

七、应用原则283

案例 多发性骨髓瘤284

第二十二章 免疫缺陷病与免疫学检验285

第一节 概述285

一、免疫缺陷病的分类285

二、免疫缺陷病的特征286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286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286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287

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288

四、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病288

五、原发性补体系统缺陷病289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290

一、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常见原因290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90

第四节 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学检测292

一、B细胞缺陷病的检测292

二、T细胞缺陷病的检测293

三、吞噬细胞缺陷病的检测293

四、补体系统缺陷病的检测294

五、基因检测294

六、AIDS的检坝294

案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295

第二十三章 感染性疾病与免疫学检验296

第一节 感染的类型与免疫特点296

一、机体对微生物免疫应答的一般特性296

二、微生物感染类型与免疫学检测297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的应用299

一、微生物抗原的检测299

二、微生物特异性抗体的检测299

三、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300

第三节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验300

一、常见细菌性感染疾病的免疫学检测300

二、常见病毒性感染疾病的免疫学检测301

三、TORCH感染的免疫学检测305

四、性传播疾病的免疫学检测306

五、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检测309

案例 急性肾小球肾炎312

第二十四章 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313

第一节 肿瘤抗原313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314

二、根据肿瘤抗原产生机制分类316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317

一、细胞免疫318

二、体液免疫319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319

一、与肿瘤细胞有关的因素320

二、与宿主免疫系统有关的因素320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检验321

一、肿瘤标志物及其检测321

二、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检测328

案例 胰腺癌肝转移329

第二十五章 移植免疫与免疫学检验330

第一节 引起排斥反应的靶抗原331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331

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333

三、其他组织相容性抗原333

第二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种类和发生机制334

一、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与识别机制334

二、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及效应机制335

第三节 组织配型337

一、HLA配型337

二、HLA交叉配型与受者血清中细胞毒性预存HLA抗体检测339

三、群体反应性抗体的检测339

第四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防治339

一、供者的选择340

二、移植物或受者的预处理340

三、免疫抑制治疗340

第五节 排斥反应的免疫监测341

一、免疫抑制药物的血药浓度341

二、外周血T淋巴细胞342

三、细胞因子342

四、特异性抗体342

五、补体水平342

六、共刺激分子342

七、其他分子343

第六节 移植免疫的前沿研究343

一、诱导受者产生针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343

二、异种移植344

三、组织工程345

案例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345

第二十六章 衰老免疫与免疫学检验347

第一节 衰老时免疫系统的表现347

一、免疫器官347

二、免疫细胞数量与功能的变化348

第二节 与老年人免疫异常相关的疾病351

一、老年人免疫异常的主要特点351

二、老年人易患的免疫性疾病351

第三节 衰老的免疫学检验353

一、衰老T细胞的检测353

二、衰老与B细胞的检测354

三、衰老与端粒长度的检测354

案例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恶性淋巴瘤355

第二十七章 生殖免疫与免疫学检验356

第一节 抗精子免疫性不孕356

一、发生机制356

二、免疫学检验358

第二节 抗透明带免疫性不孕359

一、发生机制359

二、免疫学检验360

案例 不孕症360

第二十八章 神经系统免疫疾病与免疫学检验361

第一节 重症肌无力362

一、发病机制362

二、免疫学检验362

第二节 多发性硬化症363

一、发病机制363

二、免疫学检验365

案例 重症肌无力366

参考文献367

附录 人CD分子的主要特征368

英汉名词索引3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