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
  • 劳承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954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美学史-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楔子1

(一)“盘古开天”——全部中国学术文化精神由此悟入1

(二)“孔颜乐处”——心性哲学与乐学之交融6

二 导论15

(一)中西美学学科理论形态之区别15

(二)牟宗三对美学学科形态的新思考:真善美之分别说与合一说27

(三)中华民族只有“乐学”而无“美学”39

(四)研究中国古代“乐学”(美学)之方法论49

上篇 心性乐学(美学)发生之哲学——文化基础61

第一章 中国文化发生之源头61

一 三书说与艺术/审美意识之萌发61

二“骨卜—养蚕业—装饰艺术”三种东方典型因素:中国人之完满生活意蕴67

第二章“天命(天道)—心性(人道)”相贯通:恒久之“安身立命”(内在而超越)79

一 历史之缘由——“通天”意识79

二“天命—心性”哲学相贯通及其历史渊源82

三“天命—心性”相贯通之纯理方式92

第三章 血缘五伦系统——情理相融合的有序稳定结构96

一 何谓血缘五伦关系96

二 中国道德、艺术、审美之文化根系:亲情意识99

三“天地君亲师”之“血—贤”综合系统105

四 西方“自我意识”与中华民族“血缘意识”之大别108

第四章 十六字“心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112

一 心/脑之别112

二 何谓十六字“心诀”113

三 十六字“心诀”之诸环节及其历史形态118

四 心性流程之中间环节:“知几”功夫论127

五 由功夫论对西方哲学史之反思137

下篇 心性乐学(美学)之构建流程与形态151

第五章“礼—乐”文化之社会存在方式与心性乐学(美学)之发生151

一 何谓“礼—乐”151

二礼/乐之源155

三“礼—乐”文化体系中之三大命题与乐学(美学)的关联157

四 个体满身之“乐”以入其心159

五 乐之心性哲学(美学):“礼—乐”精神之形上化162

六“乐记”之审美精神171

七 荀子之“礼/乐”论:“尽理”之乐学173

八 中国儒墨道三家在原典时期之“乐学”形态176

九“乐学”之纲目体系区别于西方之逻辑体系181

第六章 血缘与亲情:天伦之乐186

一 亲情心性与天伦之乐186

二性、情交融之乐192

三“反身而诚乐莫大焉”195

四“情”与美学诸问题之批判197

第七章 圣人论:心性乐学(美学)之最高创造形态212

一 何谓圣人216

二 圣人形态之特征217

三 圣人心性之类型224

四 圣人形态是中国乐学(美学)之完善形态226

第八章 境界论:心性乐学(美学)之最高形上形态230

一 境界之缘起230

二 上古器物之“型制”所显示的空灵境界233

三 上古时代经典文化因素所显示的空灵境界236

四 象形文字与易卦构造中所形成的空灵境界244

五 道家之“境界形态形而上学”251

第九章 中国古代乐学(美学)之文化基因272

一 中西方“文化—知识”结构之大别272

二 西方“以理(概念)说理”与中国“以事说理(言意)”之大别276

三以“形”入心与以“事”言理的文化基因285

四 文化基因之序列形态:“言—象—意”系统296

五 儒家“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文化基因链304

六 道家“游心—虚无—寂静”之文化基因链307

七 中国文化基因之总汇(六经)与“道—圣—文”之整合范式308

八 本章结语313

全书简要结语317

外篇 美学史与美学学科新形态之探索319

一 中西学科形态之转换与学术文化之趋向(《社会科学评论》杂志“访谈录”2008年第3期)319

二 近年发表之相关系列论文目录与“题旨及要点”(共15篇)336

后记3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