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 关于克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危机”的思考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 关于克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危机”的思考
  • 陈新汉,邱仁富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54730368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60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价值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 关于克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危机”的思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几点思考1

第一章 核心价值体系及其“边缘化危机”15

第一节 价值观念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念15

一、价值及对价值的意识活动15

二、价值观念、价值观念体系和价值观20

三、价值观念结构中的“我”和“为我”23

第二节 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念26

一、社会群体和社会评价活动的现实形式26

二、社会群体价值意识的形成30

三、社会价值观念及其作用33

四、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两个品格36

五、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40

第三节 核心价值体系的意蕴42

一、价值体系的两种含义42

二、核心价值体系及其两重性43

三、核心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46

四、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是意识形态反思的必然49

第四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边缘化的忧患54

一、苏联核心价值体系变迁的历史教训55

二、人民论坛“千人问卷”调查报告58

三、忧患意识引发深思的三个问题60

第二章 解析核心价值体系中人民主体性的三个误区64

第一节 “人民”概念辨析64

一、“人民”是集合概念和辩证概念的统一64

二、马克思的“个人们”思想66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体中的“人民”概念69

第二节 人民与利益不能分离71

一、康德和黑格尔关于市民利益的思想71

二、人民主体与其利益联系在一起74

三、妥善处理社会转型中的利益矛盾76

四、重视解决弱势群体的利益80

第三节 人民主体和主体的核心85

一、马克思的人民主体性思想85

二、人民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87

三、中国共产党是人民主体的核心90

四、不能把主体的核心等同于主体97

第三章 权力运行中的基本矛盾与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103

第一节 权力运行中的基本矛盾103

一、“经济人假设”和“理性最大化行为假设”104

二、官员和权威机构行为的两重性108

三、权力运行中的“公”与“私”112

第二节 社会转型时期的腐败116

一、亨廷顿论腐败116

二、马克思的“三阶段说”和当前社会转型119

三、社会转型时期的两个“拜物教”与腐败123

第三节 人民反腐是凸显主体性的重要机制126

一、“透明国际”及其启示127

二、腐败极大地损害人民利益129

三、在反腐中凸显人民主体性133

第四章 民众意愿的表达与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136

第一节 言论自由是体现人民主体性的基本要素136

一、哲学和政治学的言论自由136

二、言论自由是体现民主的基本方式140

三、民意与言论自由143

第二节 社会思潮的本质是民众评价活动146

一、民众评价活动概述147

二、社会思潮的本质和结构152

三、社会思潮的形成、运动和言论自由154

四、社会思潮是“普遍的、隐蔽的和强制的力量”157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思潮161

一、互联网时代在中国162

二、互联网时代的公共领域164

三、中国网络思潮的特点167

第四节 在社会自我意识的自觉中凸显人民主体性171

一、自我意识及其自觉171

二、自我评价活动对于社会自我意识自觉的一般意义173

三、社会评价活动的两种方式与社会自我意识自觉176

四、在社会思潮的引领中凸显人民主体性180

第五章 在体制改革中把“人的世界还给人自己”184

第一节 制度的社会意义184

一、新制度主义及其启示184

二、制度及其历史演化187

三、内在制度、外在制度及其作用191

第二节 社会转型时期制度错位引出的忧患195

一、社会转型时期的两种体制及其错位195

二、制度错位与人民主体性缺失的忧患199

第三节 建构凸显核心价值体系人民主体的体制204

一、体制改革作为“革命”是社会的自我批判204

二、“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207

三、法制建设中的网络言论自由211

四、在体制改革历程中得到的方法论启示215

主要参考文献222

附录一: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226

附录二:本书作者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成果245

后记2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