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哲学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哲学 下
  • 方立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15688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01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95页
  • 主题词:古代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哲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古代哲学(下)537

第十章 中国古代名实观539

引言539

第一节 先秦时代名实观540

一、老子的“无名”论540

二、孔子的“正名”说541

三、《管子》的“因形定名”的观点543

四、墨子的分别“名”“取”的思想544

五、公孙龙的“名实论”544

六、《庄子》的“形色名声不足以得彼之情”的观点548

七、后期墨家的“以名举实”和“名:达、类、私”说552

八、荀子的“制名以指实”的学说554

九、韩非的“形名”说558

第二节 汉—南北朝时代名实观560

一、董仲舒的“深察名号”说560

二、徐幹的“实立而名从之,非名立而实从之”的命题563

三、王弼的“忘言忘象”说565

四、欧阳建的“言尽意论”567

五、《尹文子》的形名“不可相乱,亦不可相无”的思想568

六、竺道生的“忘象息言”说570

七、僧肇的“假名”论571

八、《刘子新论》的“名实俱正”说575

第三节 唐—清时代名实观576

一、刘知几的史学正名论576

二、傅山的“实在,斯名在”的命题577

三、方以智对先秦名辩思想的批评578

四、王夫之对“知实不知名”和“知名不知实”两种倾向的批判579

结语581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知行观584

引言584

第一节 先秦时代知行观585

一、《左传》和《古文尚书》的“知易行难”的观点585

二、老子的“无知”、“知常”和“不行而知”的思想586

三、孔子的“生知”、“学知”和“闻见”、“重行”的思想587

四、墨子的“知”源于“耳目之实”和“知足以举行”的观点590

五、孟子的“良知”说591

六、《庄子》的“不知”、“弗知”、“去知”的学说593

七、后期墨家的“循所闻而得其意”说596

八、荀子的“知之不若行之”的学说599

九、韩非的“缘道理”说603

第二节 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知行观605

一、董仲舒的“察身以知天”和“知先规而后为之”的思想605

二、《淮南子》的“循理而举事”的观点607

三、王充的“实知”说610

四、郭象的“以不知为宗”说613

五、慧远的“禅智并重”的思想616

六、竺道生的“顿悟”说618

七、僧肇的“般若无知”论619

第三节 隋唐时代知行观625

一、智?的“止观双修”说625

二、慧能的“无念为宗”思想626

三、李翱的“知本无有思”的观点628

四、义玄的“四照用”说629

第四节 两宋时代知行观630

一、张载的“见闻之知”与“德性所知”的学说630

二、程颢的“以心知天”和程颐的“以知为本”的思想633

三、朱熹的“格物致知”论和“知先行后”说638

四、陆九渊的“易简工夫”644

五、叶适的“内外交相成之道”的命题647

第五节 明清时代知行观648

一、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648

二、王廷相的“知行并举”的思想656

三、陈确的“知行无穷”的观点659

四、王夫之的“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的学说660

五、颜元的重“习行”的思想667

六、戴震的“血气心知”说669

结语671

第十二章 中国古代真理观677

引言677

第一节 先秦时代真理观678

一、墨子的“三表”说678

二、庄子的“不谴是非”说680

三、后期墨家的“以言为尽塨,塨”和“志行,为也”的命题683

四、荀子的“贵有符验”和“解蔽”的学说685

五、韩非的“参验”说687

第二节 汉唐时代真理观688

一、董仲舒的“名顺于天”和“引名”说688

二、扬雄的“无验而言之谓妄”的命题690

三、王充的“效验”和“证验”说690

四、嵇康的求知“不以己为度”的观点693

五、郭象的“任天下之是非”的思想694

六、佛教的“如实智”说和吉藏的“四重二谛”说696

七、玄奘、窥基的“转识成智”说699

八、刘禹锡的“法”与“是非”的观点700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代真理观702

一、张载的“共见共闻”和“断事无失”说702

二、朱熹的“合内外之理”的思想703

三、叶适的“欲折衷天下之义理,必尽考详天下之事物而后不谬”的命题705

四、王守仁的“是非只是个善恶”和“良知是自家底准则”的思想706

五、李贽的“是非无定质,无定论”说707

六、王夫之的“道之无穷而知能有限”和“力行而后知之真”的学说709

七、颜元的“学问以用而见其得失”的命题714

八、戴震的“同然”论715

结语716

先秦哲学:中国古代睿智之光720

先秦哲学与人类生存智慧739

汉代经学与魏晋玄学——论中国前期专制社会中官方哲学的演变748

略论汉代经学衰亡的历史必然性769

王充的战斗精神——读《论衡》778

《白虎通义》与封建等级制782

魏晋玄学的范围、主题和分期794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哲学797

隋唐时代的哲学819

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841

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和自然科学家的联盟844

中国古代对立统一思想简论854

论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的真理标准观871

中国哲学史中的佛学影响883

评唯心主义在社会史上的作用889

评唯心主义在认识史上的作用894

中国古代唯心主义者历史观的基本错误和合理因素904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历史观的合理因素909

儒家人生哲学简论926

中国古代哲学的“性情”范畴937

中国古代形神论二题947

理与欲955

再论墨子“三表”说的性质问题974

桓谭评传979

贾思勰的朴素唯物主义真理观997

柳宗元、刘禹锡的天人论1002

弘扬陈亮的精粹思想10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