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政治制度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政治制度史
  • 韦庆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04431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61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27页
  • 主题词:政治制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政治制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第一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

第一章 先秦政治制度1

第一节 原始氏族社会的民主制和国家的产生1

一、原始社会组织1

二、原始氏族公社的管理制度5

三、原始氏族民主制的瓦解和国家的产生8

第二节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4

一、夏商周的历史地位14

二、王权的形成和发展15

三、中央(内服)行政体制29

四、地方(外服)行政体制41

五、军事制度48

六、法律制度54

七、职官管理制度55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61

一、春秋战国的历史地位61

二、王和诸侯专制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63

三、列国行政体制的变化72

四、军事制度79

五、法律制度83

六、职官管理制度86

第四节 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92

一、先秦国家政体的特点93

二、先秦行政制度的特点94

第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98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98

第二节 皇帝制度100

一、皇帝制度的特点100

二、皇帝的名号和权限104

三、皇位继承制度109

四、后宫制度113

五、宗室制度116

六、宦官制度118

七、外戚制度120

八、宫省制度122

九、服御制度124

第三节 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126

一、中央行政体制发展的概况126

二、中央辅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133

第四节 地方行政体制145

一、地方行政区划146

二、地方行政官吏的设置和职权147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154

一、法规的制定和沿革156

第五节 法律制度156

二、司法行政159

第六节 监察制度162

一、监察行政体制和职能162

二、监察的权限和内容166

第七节 军事制度168

一、兵役制度169

二、军事行政区划172

三、军队编制和管理制度177

第八节 职官管理制度182

一、官吏选拔制度182

二、任用制度190

三、考课和奖惩制度194

四、等级和俸禄制度200

第三章 隋唐五代宋的政治制度206

第一节 隋唐五代宋的历史地位206

第二节 皇帝制度207

一、皇位制度的完善208

二、皇位继承制度217

三、后宫制度和外戚政治221

四、宦官制度224

五、宗室制度227

第三节 中央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230

一、中央行政体制发展的概况230

二、中央的辅政体制和运行机制232

三、中央政务部门的运行机制246

第四节 地方行政体制248

一、地方行政区别249

二、地方行政官吏的设置和职权250

三、羁縻府州和都护府254

一、兵役制度256

第五节 军事制度256

二、军队编制和指挥体系258

第六节 法律制度262

一、法规的制定和沿革262

二、司法行政制度的完善267

第七节 监察制度的发展变化和特点269

第八节 教育和科举制度274

一、教育制度274

二、科举制度276

第九节 职官管理制度278

一、任用制度的变化278

二、考课制度280

三、勋赏爵位制度283

四、俸禄制度286

五、休致制度288

第一节 夏辽金元的历史地位290

第四章 夏辽金元的政治制度290

第二节 各有特色的皇帝制度292

第三节 中央行政制度300

一、西夏的中央行政制度301

二、辽代的中央行政制度302

三、金代的中央行政制度305

四、元代的中央行政制度308

第四节 地方行政制度311

一、西夏的地方行政制度311

二、辽代的地方行政制度312

三、金代的地方行政制度313

四、元代的地方行政制度315

第五节 军事制度318

一、兵役制度318

二、军队编制和管理制度319

一、法规的制定和沿革324

第六节 法律制度324

二、多种途径的司法行政327

第七节 职官管理制度329

第五章 明清的政治制度334

第一节 明清政治制度的社会基础及其在创建时期的特点334

一、封建社会晚期及其政治制度的相应演变334

二、朱元璋集团在统一全国前的政权建设及其特点337

三、满洲贵族在统一全国前的政权建设及其特点346

第二节 皇权和皇位继承制度的演变355

一、君主集权专制发展到最高阶段355

二、皇位继承制度的演变359

第三节 中央辅政部门的演变369

一、明初中央国家机关体制369

二、明初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371

三、明代四辅官制度的设立及其失败373

四、明代内阁制度的建立和职权的演变375

五、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建立及其演变380

六、清代辅政机关实行内阁与军机处双轨制382

第四节 行政制度386

一、六部的建制、职责及明清两代的异同386

二、地方行政制度及其演变391

三、土官制度396

第五节 监察制度398

一、都察院和各道御史398

二、六科给事中的职责和与御史的分工配合399

第六节 法律制度402

一、《大明律》和《大清律》的制定及其特点402

二、审判机关及其权限404

第七节 军事制度405

一、明代的军制406

二、清代的军制408

第八节 科举及文教卫生等制度411

一、科举制度411

二、文教卫生礼仪等业务部门及其工作制度413

第九节 明代宦官机关和特种镇压部门以及清代国家机关制度中所体现的民族歧视政策416

一、明代的宦官机关416

二、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418

三、清代国家机关制度中所体现的民族歧视政策419

第十节 明代宗藩制度421

一、明初从封藩到削藩的演变421

二、明代的“藩禁”和“宗禄”423

第十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清朝政治制度的演变424

一、“湘军”、“淮军”等反革命地主武装的组成424

二、“洋务”机关的增设427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国家机关制度的倡议及其失败429

四、清朝灭亡前夕国家机关的改组431

第二编 中华民国政治制度439

第一章 辛亥革命与南京临时政府439

第一节 武昌起义与各省独立439

一、湖北军政府及《鄂州约法》439

二、各省独立及其特点443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446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治制度449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体制及特点449

二、民主共和制的蓝图——《临时约法》455

第四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失败及其原因459

第五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地位463

第二章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政府465

第一节 北洋集团的建立466

第二节 《临时约法》时期的中央政制469

第三节 《新约法》时期的中央政制479

第四节 洪宪帝制483

第五节 “护法”时期的北京政府485

第六节 执政制与军政府490

一、临时执政府490

二、军政府493

第三章 北洋政府的地方制度496

第一节 地方行政制度496

一、省一级管理机构496

二、道一级的管理机构498

三、县一级管理机构498

第二节 地方军事机构499

一、以省为单位的军事机构499

二、跨省的军事机构501

三、临时性的军事机构501

第三节 所谓“地方自治”502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及其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与作用505

第四章 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央政制505

第二节 中央政治委员会及其与国民政府的关系508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缘起510

第四节 早期国民政府513

第五节 五院制国民政府519

第五章 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地方制度529

第一节 省制529

第二节 县制532

第三节 市制及行政督察专员制536

一、市制536

二、行政督察专员制537

第三编 人民民主制度541

第一章 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541

第一节 武装起义和人民政权的创建541

一、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建立及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和任务543

第二节 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建立及其组织机构543

二、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政权机关547

第三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地方政权机关550

第四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选举、监察及司法制度552

一、选举制度552

二、监察制度554

三、司法制度556

第五节 长征后的工农民主政权558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560

第一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发展560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任务及其特点563

第三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政权机关566

一、抗日民主政权的各级权力机关566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各级行政机关568

一、选举制度573

第四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选举制度与司法制度573

二、司法制度576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579

第一节 解放战争的历史发展及解放区政权的性质579

第二节 争取和平改革社会政治阶段解放区的人民政权582

第三节 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阶段人民政权的建设与发展585

一、大行政区的形成和大行政区政权机关的建立585

二、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588

三、军事时期城市中的军事管制机关590

四、新解放区的政权建设591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59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59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596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599

一、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599

二、省以下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602

三、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603

第四节 1954年宪法颁布后的国家机构概况606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07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07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608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609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610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612

一、国务院的性质、地位与职权612

二、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613

三、国务院各直属机构614

四、国务院的办公机构614

第八节 地方政权和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发展615

第九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618

一、人民法院618

二、人民检察院6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