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科学研究五十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盛荣,吴珊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11628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183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土壤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土壤科学研究五十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土壤发生与分类1
第一章 中国某些土壤的发生分类研究及当前全球几种土壤分类系统简述1
1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硅铝土(淋溶土)纲研究1
1.1 中国硅铝土纲的建立1
1.2 中国硅铝土纲的分类系统1
1.3 中国北亚热带酸性母质发育的土壤在硅铝土纲中的位置3
1.4 中国北亚热带黄土母质发育土壤在硅铝土纲中的位置5
1.5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某些土种级别的研究7
1.6 关于硅铝土纲中几个问题的讨论11
2 苏浙皖边界低山丘陵区几种地带性土壤的发生分类13
2.1 概述13
2.2 成土条件14
2.3 几种地带性土壤的性状特征15
2.4 几种地带性土壤在土壤分类中的地位22
2.5 对几种类型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23
3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水稻土的发生分类24
3.1 概述24
3.2 里下河地区水稻土发生发展的特点25
3.3 里下河地区土壤分类系统的确定26
3.4 里下河地区的土壤分类系统与农业生产的关系29
4 当前国内外几种土壤分类系统简述32
4.1 以前苏联为代表的地理发生学土壤分类系统32
4.2 以美国为代表的土壤属性分类系统34
4.3 中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中应用的土壤分类系统39
4.4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41
4.5 英国E.A.Fitzpatrick的土壤分类系统43
4.6 联合国的世界土壤图制图单元48
4.7 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会议(1980、1981年)制定的分类单元56
第二章 中国变性土及变性土性土壤的研究66
引言66
1 地理分布66
1.1 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地区66
1.2 华南和西南地区67
1.3 华东沿海地区67
1.4 长江流域湖盆地区67
1.5 南阳盆地地区69
1.6 淮北平原地区及沂沭河流域69
1.7 山东半岛的西部及北部平原69
1.8 华北平原和辽河河谷地区69
1.9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69
1.10 东北平原地区69
2 土壤形成条件70
2.1 母质是变性土形成的物质基础70
2.2 地形和气候与变性土的形成71
2.3 土壤过湿,阻碍变性特性的表现71
3 土壤性状71
3.1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71
3.2 土壤微形态和超微形态特征80
3.3 土壤机械组成80
3.4 土壤黏土矿物83
3.5 土壤膨胀收缩性能89
3.6 土壤pH及阳离子代换性能90
3.7 土壤腐殖质特性92
4 变性土的系统分类94
4.1 变性土的诊断性特征94
4.2 土壤形成作用94
4.3 土壤系统分类探讨96
5 土壤肥力性状及其利用改良98
5.1 土壤肥力状况98
5.2 土壤问题100
5.3 综合性土壤改良措施100
5.4 改良利用和培肥的经验举例101
第二部分 土壤利用与改良107
第三章 中国中亚热带低丘红壤质量评价及其改善途径107
1 概述107
1.1 环境条件107
1.2 土壤质量简述108
2 红壤的生物和营养物质状况111
2.1 生物特性111
2.2 红壤及其有机无机复合体中的有机物质特性115
3 红壤的水分物理特性128
3.1 红壤水吸力特征曲线128
3.2 红壤毛管水运动特性128
3.3 红壤水分物理特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130
3.4 影响红壤水分状况的因子133
4 改善红壤质量的途径和技术措施137
4.1 土壤肥力的核心机制137
4.2 农业技术及小型工程措施对改土培肥的作用139
4.3 改土的农业生态系统工程途径及技术措施141
第四章 江苏省西南部丘陵农业区的开发以及平原白土及砂姜土改良研究151
1 江苏省西南部丘陵农业区域的治理开发151
1.1 全区及样板点的基本情况151
1.2 各类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55
1.3 各类土壤资源利用的适宜性与生产力评级157
1.4 各类土壤资源开发潜力预测159
1.5 农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161
1.6 区域治理开发的途径和技术措施162
2 江苏省长江以南三角洲平原白土特性及其改良168
2.1 概述168
2.2 不同熟化阶段白土的肥力特性169
2.3 白土贫瘠的根源172
2.4 白土改良的技术措施172
3 长江两侧高砂土区砂姜土的改良174
3.1 概述174
3.2 砂姜土的形成174
3.3 砂姜土低产的原因175
3.4 砂姜土的改良176
第五章 黄泛平原盐碱土改良181
1 概述181
2 实验区环境条件和盐碱土特点181
2.1 实验区的环境条件181
2.2 盐碱土的特点182
3 盐碱土改良182
3.1 建立排灌系统,种稻改盐182
3.2 抓住立苗、保苗环节187
3.3 强化耕作措施189
3.4 土壤培肥190
第六章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沤田土壤改良194
1 区域特点194
1.1 里下河地区的广义范围及其特点194
1.2 里下河地区的狭义范围及其特点195
2 沤改旱问题的提出和改制简况196
2.1 问题的提出196
2.2 改制简况197
3 沤改旱过程中土壤性状的变化198
3.1 脱沼泽初期土壤性状出现的第一次演变过程198
3.2 脱沼泽中期土壤性状出现的第二次演变过程201
3.3 脱沼泽后期土壤性状出现的第三次演变过程203
4 沤改旱土壤的改良204
4.1 沤改旱必须因地制宜204
4.2 加速消除土壤脱沤后的恶化过程206
4.3 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206
5 沤改旱的成就和今后展望210
5.1 沤改旱的成就210
5.2 今后展望215
第三部分 航、卫片土壤调查制图与土地资源评价222
第七章 航、卫片土壤调查制图综述222
1 准备工作222
2 航片土壤调查制图222
2.1 航片地物判读的理论基础222
2.2 航片地物判读的标志225
2.3 航片地物判读的内容227
2.4 航片土壤判读的方法和程序234
2.5 航片土壤图的转绘239
3 卫片土壤解译制图244
3.1 卫片土壤及地物解译的理论基础244
3.2 卫片目视解译标志253
3.3 卫片的景观与土壤解译254
3.4 卫片目视解译方法256
3.5 卫片土壤测图与编图257
4 航、卫片土壤调查制图技术的应用265
4.1 航、卫片土壤调查制图的可行性和精度评价265
4.2 提高土壤判读的技术和经验267
4.3 土壤判读中的问题及改进意见270
第八章 土地资源评价277
1 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277
1.1 土地资源的生产性是评价的应用基础277
1.2 土地资源的自然及经济属性是评价的理论依据278
1.3 参评因素的抉择是决定评价质量的重要环节283
2 土地资源评价的技术方法286
2.1 文字评述法286
2.2 参数法286
3 土地资源评价的工作程序308
3.1 准备工作308
3.2 编制土地资源评价图310
3.3 资料与基础图件的整理315
4 土地资源评价成果的实地应用317
4.1 南京农业大学江西省临川县小华山红壤区域治理试验基点317
4.2 南京农业大学溧水县傅家边村区域治理试验基点土壤资源生产力评级研究317
第四部分 综合论述333
第九章 全球淡水资源问题探索333
1 全球淡水资源储量、分布及需求333
2 全球淡水资源使用中的问题336
2.1 地区分配不均匀336
2.2 季节分配不协调336
2.3 人口暴增,各业争水矛盾加剧337
2.4 环境破坏,淡水保蓄和供给量减弱338
2.5 优质淡水污染338
3 增加淡水资源的途径339
3.1 开辟淡水资源339
3.2 改进节水技术,提高淡水利用率341
3.3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分良性循环342
第十章 谈全球农业发展356
1 全球农业发展的简要历程356
2 全球农业发展的重要内涵356
2.1 作物品种更新和耕作制度改革357
2.2 农田培肥和环境治理净化357
2.3 产业结构优化和食物合理分配357
3 农业发展受到的挑战358
3.1 人口快速增长,给农业发展带来极大压力358
3.2 全球的区域差异和失衡358
4 农业发展的主要思路359
4.1 强化全球合作359
4.2 推行计划生育359
4.3 发展科学技术,开展新型科学的攻关研究360
第十一章 略谈美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化369
1 美国农业可持续化的优势369
1.1 土地资源丰实,食物供给充足369
1.2 农地质量优良370
1.3 经济基础雄厚370
2 存在的问题370
2.1 淡水资源短缺370
2.2 食物受到污染371
2.3 农业显现萎缩趋势371
3 对策与措施372
3.1 推行各种农业可持续化的模式372
3.2 开发和节约淡水资源373
3.3 稳定农业生产基础374
第十二章 简述古巴农业378
1 古巴农业的发展阶段及生产水平378
1.1 1989年以前的状况378
1.2 1989至1992年的状况380
1.3 1992年以后的状况381
2 古巴现行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措施381
2.1 植物病虫害和杂草的防治381
2.2 土壤肥料的管理383
2.3 绿肥和有机肥料的利用383
2.4 耕作技术的改革384
3 劳动力的转移384
第十三章 论中国农业发展385
1 中国农业发展中的成就和优势385
2 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压力385
2.1 人口持续增长385
2.2 多数耕地质量低劣386
2.3 旱涝灾害频繁386
2.4 淡水资源亏缺387
2.5 农业环境恶化387
2.6 农民负担沉重388
3 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389
3.1 保障农民权益389
3.2 精简机构层次389
3.3 使耕者有其田389
3.4 加速提高农民思想和文化技术素质390
3.5 发展科学事业,培养高级人才390
3.6 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390
3.7 开发海洋资源390
3.8 改善环境条件390
第十四章 《农业大辞典》中的“土壤学”简述394
热门推荐
- 783275.html
- 2432861.html
- 2450016.html
- 1026229.html
- 3404986.html
- 1953073.html
- 2432630.html
- 3365858.html
- 900582.html
- 7095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46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83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71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7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8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2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07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9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16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