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1840-1949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1840-1949
  • 谭双泉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314750
  • 出版时间:1995
  • 标注页数:49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1840-194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19世纪中叶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5

第一节 清王朝的经济和政治5

一、经济基础6

二、政治机制7

三、文化专制主义15

四、蒙昧主义与闭关政策21

第二节 鸦片战争前的思想文化界28

一、经世实学思潮的流变与汉学的兴盛28

二、汉宋争讼与汉宋调和31

三、今文经学的复兴36

第二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39

第一节 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39

一、衰恶的士林风气及其特征39

二、经世派的崛起41

三、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内容43

第二节 龚自珍的政治思想48

一、社会批判思想49

二、对封建王朝“衰世”的预言50

三、经世致用、更法改制的思想51

第三节 林则徐的政治思想57

一、经世致用与民本主义思想58

二、坚定的反侵略爱国思想61

三、开眼看世界的观点64

第四节 魏源的政治思想65

一、经世改革主张66

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74

第三章 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政治思想80

第一节 洪秀全早期政治思想80

一、从科场失意到开始拜“上帝”80

二、“改邪归正”论的提出82

三、“斩邪留正”思想的确立84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体系88

一、奉天诛妖的反清革命思想88

二、创立地上“天国”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91

三、太平天国对封建思想的批判94

第三节 洪仁玕及其《资政新篇》100

一、洪仁玕《资政新篇》的提出100

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102

三、对《资政新篇》的评价106

第四章 洋务思潮111

第一节 洋务运动与洋务思潮111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11

二、洋务派政治集团114

三、早期维新派116

四、洋务思潮的发动119

第二节 洋务思潮的共识120

一、“古今之变局”论121

二、“借法自强”122

三、“工商立国”论123

四、“中体西用”论125

第三节 洋务思潮的论战与歧异129

一、洋务论者与封建顽固派的论战129

二、洋务论者的思想分歧131

三、洋务思潮的分解137

第五章 戊戌维新思潮141

第一节 早期维新派的政治观点141

一、早期维新派的由来及其政治观点141

二、早期维新思潮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143

第二节 十九世纪末叶的维新思潮144

一、维新思潮的发展144

二、维新思潮面面观146

三、维新派与洋务派、顽固派的论战149

第三节 康有为的政治思想151

一、托古改制的思想体系154

二、变法维新的政治主张159

三、“大同”思想161

第四节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167

一、“兴民权”的爱国主义思想169

二、批判专制、倡言自由的民本思想169

三、宪政与法制思想170

第五节 谭嗣同的政治思想173

一、对封建名教的抨击174

二、倡“自立”的爱国主义思想177

三、《仁学》的思想光辉181

第六节 严复的政治思想187

一、翻译和介绍《天演论》188

二、“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政治思想194

三、批判旧学,传播新学198

第七节 义和团反帝爱国思想202

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202

二、从“扶清灭洋”到“扫清灭洋”204

三、反帝爱国与笼统排外206

四、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208

第六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210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激荡210

一、民主革命思潮勃兴的社会历史条件210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蓬勃发展213

第二节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思想大论战222

一、论战的由来及发展222

二、论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24

第三节 孙中山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体系229

一、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229

二、三民主义学说及其历史地位232

第四节 章太炎、宋教仁的政治思想241

一、章太炎的民族主义和民主共和国思想241

二、宋教仁的民主宪政思想247

第五节 辛亥革命时期林林总总的社会政治思潮251

一、君主立宪思潮252

二、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255

三、国粹主义思潮257

四、无政府主义思潮259

五、教育救国思潮262

六、社会主义思潮264

第七章 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潮268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新旧思想的大激战268

一、北洋军阀的封建专制主义268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70

三、新旧思想的大激战27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276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276

二、李大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伟大功勋278

三、陈独秀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历史贡献280

四、毛泽东等人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281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伟大意义283

第三节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284

一、胡适与实用主义284

二、“问题与主义”之争285

三、论战的意义291

第四节 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292

一、基尔特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流传292

二、研究系的伪社会主义294

三、马克思主义者对研究系伪社会主义的批判297

第五节 同无政府思想的斗争301

一、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泛滥301

二、无政府主义的政治观点303

三、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者的斗争306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310

一、民主革命纲领的酝酿与提出310

二、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和意义312

第七节 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政治思潮316

一、工读互助主义316

二、“联省自治”思潮321

三、“好政府”主义323

第八章 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326

第一节 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新发展326

一、新三民主义的重要特征326

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328

三、新三民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330

第二节 西山会议派的政治主张与戴季陶主义332

一、西山会议派的出现及其活动332

二、西山会议派的政治主张333

三、戴季陶“纯正三民主义”及其被批判338

第三节 国家主义派的政治主张344

一、曾琦、李璜、左舜生等代表的国家主义派的出现344

二、国家主义派政治理论观点的虚伪性和反动性345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348

一、中国共产党人对国情的理论探索348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352

第九章 十年内战时期的政治思想357

第一节 蒋介石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理论的形成357

一、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出现357

二、中国法西斯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360

三、中国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36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道路和工农民主共和国的理论366

一、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366

二、关于工农民主共和国的构想369

第三节 中国托派的政治主张373

一、中国托派的形成373

二、中国托派的政治主张375

三、中国托派的破产376

第四节 国民党改组派的政治主张378

一、国民党改组派的出现及其活动378

二、国民党改组派的政治主张和评价379

第五节 第三党的政治主张381

一、第三党的建立381

二、第三党的政治主张383

三、对第三党的评价385

第六节 人权派的政治观点和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活动386

一、人权派的政治观点386

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活动389

第七节 福建人民政府的政治思想391

一、福建事变及福建人民政府的建立391

二、福建人民政府的政治主张392

第八节 乡村建设派的政治思想393

一、乡村建设派的出现及其活动393

二、乡村建设派的政治思想396

第九节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和中国社会史的论战402

一、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402

二、中国社会史的论战405

第十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411

第一节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谬论及汉奸卖国理论411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谬论411

二、华北汉奸的“新民主义”415

三、汪精卫的伪“三民主义”419

四、中国人民对投降卖国理论的批判423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的抗战主张和中国法西斯理论的系统化425

一、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和“抗战建国”方针425

二、蒋介石集团法西斯专制独裁制度的强化428

三、蒋介石《中国之命运》的发表,中国法西斯理论的系统化430

第三节 叶青的伪三民主义和“战国策派”的法西斯谬论433

一、叶青的伪三民主义433

二、“战国策派”的法西斯主义谬论436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学说438

一、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主张438

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的发表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441

第五节 中间党派的抗战主张448

一、救国会的政治主张448

二、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的政治主张451

三、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政治主张453

四、中华职业教育社、国家社会党、中国青年党的政治主张454

第十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45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建国纲领456

一、“和平、民主、团结”的政治方针456

二、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建国纲领459

三、在政协会议上的胜利461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的卖国、独裁、内战政治及其崩溃465

一、“卖国、独裁、内战”的方针465

二、伪“国大”与《中华民国宪法》468

第三节 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和中间路线的破产471

一、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471

二、中间路线的破产476

第四节 对美国白皮书的批判,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胜利481

一、美国发表白皮书及其被批判482

二、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共同纲领》的确立487

后记4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