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指南系列丛书 建筑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指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指南系列丛书 建筑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指南
  • 金孝权主编;唐祖萍,冯成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8938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570页
  • 主题词: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指南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指南系列丛书 建筑结构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基坑(包括土方)1

1.1 排桩墙支护工程1

1.1.1 排桩位移过大1

1.1.2 排桩断裂、倒塌4

1.1.3 排桩踢脚、坑底隆起5

1.1.4 排桩渗水及漏水6

1.1.5 排桩墙与围檩、支撑存在间隙7

1.1.6 型钢水泥土搅拌桩裂缝、变形9

1.1.7 钢板桩侧移及渗漏11

1.1.8 钢板桩插拔施工时的拖带沉降13

1.2 水泥土重力式挡墙14

1.2.1 水泥土墙变形过大14

1.2.2 水泥土挡土墙倾覆16

1.2.3 水泥土挡土墙滑移16

1.2.4 水泥土挡土墙墙体裂缝18

1.2.5 水泥土挡土墙整体失稳19

1.3 桩锚支护工程20

1.3.1 锚杆位移过大20

1.3.2 锚杆被拔出、排桩倾覆23

1.3.3 桩锚结构整体失稳24

1.3.4 锚杆腰梁变形过大25

1.4 土钉墙27

1.4.1 土钉位移过大27

1.4.2 土钉注浆不足31

1.4.3 土钉墙失稳32

1.4.4 土钉墙坑内隆起量过大34

1.5 地下连续墙35

1.5.1 导墙变形破坏35

1.5.2 地下连续墙夹泥37

1.5.3 地下连续墙酥松、蜂窝、空洞39

1.5.4 槽孔倾斜41

1.5.5 地下连续墙接头渗漏41

1.5.6 地下连续墙断裂破坏43

1.6 混凝土内支撑、钢支撑44

1.6.1 支撑节点裂缝及破坏44

1.6.2 支撑变形过大产生裂缝49

1.6.3 支撑立柱桩沉降或位移过大50

1.6.4 支撑失稳52

1.7 基坑止水、降水53

1.7.1 水泥土搅拌桩截水帷幕渗漏53

1.7.2 高压旋喷注浆截水帷幕渗漏55

1.7.3 基坑开挖或到坑底后出现流砂、管涌、突涌56

1.7.4 轻型井点降水异常58

1.7.5 管井不出水59

1.7.6 坑底翻砂冒水61

1.7.7 降水导致地面沉陷62

1.7.8 基坑侧壁渗漏水63

1.8 土方工程64

1.8.1 挖方边坡塌方64

1.8.2 边坡超挖71

1.8.3 边坡滑坡72

1.8.4 边坡剥落、坍塌74

1.8.5 基坑(槽)泡水75

1.8.6 地基土扰动75

1.8.7 坑底隆起变形76

1.8.8 土方回填压(夯)实77

1.8.9 基坑(槽)回填土沉陷77

1.8.10 房心回填土下沉78

1.8.11 回填土下沉(渗漏水)引起地基下沉78

1.8.12 基础墙体被挤动变形79

第2章 地基处理80

2.1 换土加固地基80

2.1.1 基坑(槽)坍塌80

2.1.2 基坑(槽)底出现“流砂”81

2.1.3 换土夯实中出现“橡皮土”82

2.1.4 地基密实度达不到要求83

2.2 强力夯实加固地基87

2.2.1 地面隆起及翻浆87

2.2.2 强力夯实夯击效果差88

2.2.3 土层中有软弱土89

2.3 振冲法加固地基89

2.3.1 桩体缩颈或断桩90

2.3.2 振冲法加固效果差90

2.4 土和灰土挤密桩加固地基92

2.4.1 桩缩孔或塌孔,挤密效果差92

2.4.2 桩身回填夯击不密实,疏松、断裂93

2.5 碎石桩挤密加固地基94

2.5.1 碎石桩桩身缩颈95

2.5.2 碎石灌量不足96

2.5.3 碎石挤密桩密实度差96

2.5.4 成桩偏斜,达不到设计深度97

2.5.5 碎石拒落98

2.6 砂桩加固地基99

2.6.1 砂桩桩身缩颈99

2.6.2 灌砂量不足99

2.7 石灰桩加固地基101

2.7.1 石灰桩桩体缩颈101

2.7.2 生石灰失效影响挤密101

2.8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加固地基102

2.8.1 缩颈、断桩102

2.8.2 灌量不足103

2.8.3 成桩偏斜达不到设计深度105

2.9 塑料板排水法加固软基106

2.9.1 塑料板固定不牢,通道堵塞106

2.9.2 土层剪切破坏107

2.10 深层(水泥土)搅拌法加固地基108

2.10.1 搅拌体不均匀108

2.10.2 喷浆不正常108

2.10.3 抱钻和冒浆109

2.10.4 桩顶强度低110

2.11 高压喷射注浆(旋喷法)加固地基111

2.11.1 加固体强度不均、缩颈111

2.11.2 钻孔沉管困难,偏斜、冒浆112

2.11.3 固结体顶部下凹113

2.12 注浆法加固地基114

2.12.1 注入浆液冒浆114

2.12.2 注浆管沉入困难,偏差过大115

2.12.3 桩体不均匀116

2.13 粉喷桩加固地基117

2.13.1 加固体强度不均117

2.13.2 桩体偏斜,钻进困难,喷粉溢出地面119

2.14 振动压密法加固地基119

2.14.1 振动不密实,有裂缝119

2.14.2 沉降不均,翻浆120

2.15 多桩型复合加固地基121

2.15.1 桩体缩颈121

2.15.2 灌量不足122

2.15.3 成桩偏斜,达不到设计深度123

2.16 微型桩加固地基124

2.16.1 塌孔,孔底虚土多124

2.16.2 缩孔125

2.16.3 桩孔倾斜125

2.16.4 桩身混凝土质量差126

第3章 桩基础128

3.1 预制混凝土方桩128

3.1.1 桩顶碎裂128

3.1.2 桩身断裂130

3.1.3 桩身倾斜或桩偏位超标132

3.1.4 桩接头脱开133

3.1.5 沉桩标高或压桩值达不到设计要求134

3.1.6 桩体上浮136

3.2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36

3.2.1 桩身破裂137

3.2.2 桩身倾斜或桩顶位移超标138

3.2.3 桩体上浮和挤土139

3.2.4 抗拔桩顶锚固处拉裂脱开或接头松脱开裂140

3.2.5 沉桩标高或压桩值达不到设计要求141

3.3 钢管桩141

3.3.1 桩顶变形142

3.3.2 桩身倾斜或桩顶偏位超标143

3.3.3 桩接头松脱或开裂144

3.3.4 桩身失稳扭曲146

3.3.5 沉桩达不到设计要求146

3.4 沉管灌注桩147

3.4.1 桩身缩颈、夹泥或断桩147

3.4.2 吊脚桩149

3.4.3 钢筋笼上浮、下沉、偏位150

3.4.4 沉桩最终控制指标达不到设计要求150

3.5 正反循环钻孔灌注桩152

3.5.1 塌孔或扩孔152

3.5.2 成孔垂直度超标153

3.5.3 钢筋笼位置上浮、下沉或保护层不符154

3.5.4 桩身混凝土夹泥或断桩155

3.5.5 桩端沉渣厚度超标156

3.6 人工挖孔灌注桩157

3.6.1 护壁质量不符合要求或坍塌157

3.6.2 孔底虚土多158

3.6.3 桩身混凝土夹渣不实158

3.6.4 成孔截面大小不一或扭曲159

3.7 长螺旋钻孔灌注桩159

3.7.1 钻孔困难160

3.7.2 钻孔倾斜超标160

3.7.3 塌孔161

3.7.4 孔底虚土超标162

3.7.5 桩身混凝土夹泥、缩颈或断桩162

3.7.6 钢筋笼下插困难163

3.8 旋挖钻孔灌注桩164

3.8.1 塌孔164

3.8.2 孔底沉渣厚度超标165

3.8.3 桩身混凝土缩颈或夹渣166

3.8.4 卡钻167

3.9 冲击成孔灌注桩167

3.9.1 成孔不圆168

3.9.2 塌孔168

3.9.3 斜孔169

3.9.4 卡钻170

3.9.5 孔底沉渣过厚171

第4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172

4.1 模板及支架172

4.1.1 混凝土模板用木(竹)胶合板质量不符合要求172

4.1.2 脱模剂使用不当,影响混凝土及钢筋性能175

4.1.3 模板工程不依据专项施工方案施工176

4.1.4 钢管扣件式模板支撑体系不牢固、稳定性差,变形较大177

4.1.5 混凝土现浇楼板模板安装底模不平整,接缝不严密181

4.1.6 墙、柱模板根部封闭不严密,混凝土漏浆不密实182

4.1.7 上下楼层柱、剪力墙模板接缝不严密,混凝土漏浆,墙体挂浆184

4.1.8 楼梯施工缝处模板配置不当,杂物不易清理186

4.1.9 柱、墙、梁模板变形过大,构件几何尺寸或位置偏差超过规范要求187

4.1.10 柱、墙板等竖向构件模板垂直度偏差超过允许偏差190

4.1.11 混凝土现浇板高低差处无定型模板,混凝土棱角破损191

4.1.12 现场锯割加工模板,构件内夹杂锯木屑等杂物192

4.1.13 现浇混凝土结构未达到拆模条件即进行模板拆除工作193

4.1.14 混凝土后浇带或悬臂构件模板提前拆除194

4.2 钢筋工程196

4.2.1 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擅自变更,未办理设计变更手续196

4.2.2 抗震等级较高的框架和斜撑构件等未按设计要求采用牌号带“E”的钢筋197

4.2.3 钢材进场后未分类堆放,无检查验收标识牌199

4.2.4 盘卷钢筋调直后,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不符合规范要求200

4.2.5 钢筋机械连接开始前不按要求进行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工艺检验202

4.2.6 钢筋直螺纹接头外观质量不符合要求,螺纹接头安装后未进行拧紧扭矩校核204

4.2.7 钢筋直螺纹接头不安装保护套或未拧上连接套筒,丝头锈蚀,影响接头的安装连接质量207

4.2.8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未焊透,有裂纹、轴线偏移等缺陷208

4.2.9 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外观质量不符合要求211

4.2.10 钢筋工程焊接开工之前,未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214

4.2.11 钢筋弯折的弯弧内直径不符合规定215

4.2.12 抗震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小于135°,平直段长度不符合要求219

4.2.13 箍筋间距超过允许偏差或间距不均匀220

4.2.14 梁柱节点区内柱箍筋少设或漏设222

4.2.15 箍筋加密区范围内未按要求设置箍筋223

4.2.16 箍筋、水平分布钢筋、板中钢筋距构件边缘的起始距离大于50mm225

4.2.17 主梁与次梁交叉重叠处,应在主梁上正常设置的箍筋未安装226

4.2.18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墙)板钢筋网眼尺寸超过允许偏差227

4.2.19 混凝土现浇楼(墙)板钢筋网的交叉点未全数绑扎229

4.2.20 钢筋接头位置不恰当,未尽量避开受力最大处229

4.2.21 钢筋绑扎连接,搭接长度不足,或在接头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未加密234

4.2.22 混凝土现浇板面层钢筋的锚固弯钩设置在梁保护层内236

4.2.23 现浇板面层钢筋位置偏差超过允许偏差237

4.2.24 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安装位置不符合设计要求,未在墙端弯折锚固238

4.2.25 混凝土墙、柱竖向钢筋间距不一致,偏位,影响钢筋连接安装和受力性能240

4.2.26 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超过允许偏差241

4.3 预应力工程245

4.3.1 曲线预应力筋孔道竖向位置不准确245

4.3.2 预应力管道不畅通,预应力筋穿束或张拉困难247

4.3.3 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筋孔道灌浆不密实249

4.4 混凝土工程250

4.4.1 混凝土中氯离子总含量超过规定250

4.4.2 混凝土中碱总含量超过限值,引起混凝土构件开裂252

4.4.3 混凝土多种外加剂之间及与水泥等拌合物之间不相容253

4.4.4 首次使用的混凝土未进行开盘鉴定255

4.4.5 预拌混凝土泵送和浇筑过程中随意加水256

4.4.6 混凝土结构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封闭时间不符合设计规定257

4.5 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258

4.5.1 钢筋混凝土现浇(墙)板裂缝258

4.5.2 现浇结构有麻面、蜂窝、孔洞、夹渣、疏松等外观质量缺陷267

4.5.3 现浇混凝土表面养护不符合要求272

4.5.4 柱、墙上的节点核心区浇筑梁板低强度混凝土275

4.5.5 混凝土现浇板的厚度偏差超过允许偏差277

4.5.6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内置填充体漂移,位置偏差大279

4.5.7 混凝土施工缝留设位置不当,结合面缝隙明显280

4.5.8 混凝土试块制作与养护不符合要求283

4.6 装配式结构工程286

4.6.1 工厂预制的梁板类简支受弯构件进场时无结构性能检验报告286

4.6.2 预制构件的临时固定措施不符合要求288

4.7 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289

4.7.1 不按要求进行结构实体位置与尺寸偏差检验290

4.7.2 不按要求进行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291

4.7.3 不按要求进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292

第5章 砌体结构工程294

5.1 砌筑砂浆294

5.1.1 砂浆的品种不符合设计图纸要求294

5.1.2 砂浆的配合比不符合要求295

5.1.3 砂浆试块制作、养护不符合要求298

5.1.4 超时使用砂浆或落地砂浆不做处理继续使用299

5.1.5 砂浆和易性、保水性差300

5.1.6 雨期、冬期施工未采取相应季节性措施302

5.2 砖砌体工程303

5.2.1 冻胀地区在地面或防潮层下及有水的环境使用多孔砖303

5.2.2 不同品种的砖在同一片墙上混砌304

5.2.3 砌筑时砖的含水率不符合要求304

5.2.4 砖砌体组砌混乱305

5.2.5 砌体灰缝砂浆不饱满或饱满度不符合要求307

5.2.6 墙体留槎形式不符合规定,接槎不严308

5.2.7 清水墙面游丁走缝309

5.2.8 砖砌体出现开裂310

5.3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318

5.3.1 砌体强度低318

5.3.2 混凝土芯柱质量差322

5.3.3 墙体产生裂缝,整体性差324

5.4 石砌体挡土墙工程327

5.4.1 石材质量差,表面污染327

5.4.2 毛石和料石组砌不良328

5.4.3 石砌挡土墙里外层拉结不良329

5.4.4 石砌体灰缝厚度不一致,通缝、瞎缝,砂浆粘结不牢329

5.4.5 墙面垂直度及表面平整度误差过大331

5.4.6 石砌体挡土墙没有留泄水孔、泄水孔不通畅,坡顶排水坡度不正确332

5.4.7 勾缝砂浆粘结不牢333

5.5 配筋砌体工程333

5.5.1 上下层间构造柱错位、断柱、根部夹渣,马牙槎未按要求留设334

5.5.2 水平钢筋安放质量缺陷335

5.5.3 垂直钢筋位移,锚固不符合要求337

5.6 填充墙砌体工程338

5.6.1 填充墙砌体拉结筋的施工不符合抗震要求338

5.6.2 填充墙砌体裂缝340

5.6.3 填充墙砌体与混凝土柱、墙梁、板连接处节点处理不符合要求342

第6章 钢结构工程345

6.1 原材料及成品进场345

6.1.1 钢材表面(包括断面)出现裂纹、夹渣、分层、缺棱等缺陷345

6.1.2 钢材表面存在结疤、裂纹、氧化铁皮压入等对使用有害的缺陷346

6.1.3 钢材表面锈蚀、麻点、划痕347

6.1.4 钢材尺寸偏差不符合要求348

6.1.5 钢材混批或有疑义时未按规定进行复验348

6.2 钢结构焊接工程349

6.2.1 焊接材料运输、保管或选用不当产生的质量问题349

6.2.2 焊接材料存放条件不符合要求350

6.2.3 焊材烘焙不良350

6.2.4 焊缝裂纹351

6.2.5 焊缝气孔353

6.2.6 焊缝夹渣354

6.2.7 焊缝未熔合以及未焊透354

6.2.8 焊缝根部收缩355

6.2.9 焊缝未焊满356

6.2.10 焊缝焊穿(烧穿)357

6.2.11 余高超标357

6.2.12 焊缝焊瘤358

6.2.13 焊缝弧坑359

6.2.14 电弧擦伤359

6.2.15 焊缝高低不匀称360

6.2.16 焊钉焊接不合格361

6.3 紧固件连接工程361

6.3.1 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验不合格361

6.3.2 螺栓长度选用不当363

6.3.3 摩擦面外观质量不合格364

6.3.4 螺栓孔错位、扩孔不当365

6.3.5 螺母、垫圈安装方向颠倒365

6.3.6 螺栓松动366

6.3.7 接触面有间隙367

6.3.8 螺栓超拧与欠拧368

6.3.9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断裂、脱扣369

6.3.10 斜面不加斜垫板370

6.3.11 板缝不及时封闭371

6.3.12 螺栓球节点螺栓拧入长度不足,节点有间隙、松动371

6.4 钢零件及钢部件加工工程372

6.4.1 钢零件、钢部件切割尺寸偏差不符合规范要求372

6.4.2 气割表面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373

6.4.3 剪切面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374

6.4.4 热加工与矫正温度不当374

6.4.5 冷加工温度控制不当375

6.4.6 钢材(构件)加工后表面损伤376

6.4.7 螺栓孔制孔粗糙377

6.4.8 螺栓孔孔距超标378

6.4.9 端面铣削缺陷379

6.5 钢构件组装工程380

6.5.1 组装材料、零部件在现场无序堆放380

6.5.2 焊接节点坡口型式差错381

6.5.3 组装形位达不到规范要求383

6.5.4 构件拼接缝位置不当384

6.5.5 吊车梁或吊车桁架下挠385

6.5.6 钢屋架(桁架)组装缺陷386

6.5.7 顶紧面不紧贴386

6.5.8 钢构件外形尺寸超标387

6.6 钢构件预拼装工程393

6.6.1 支撑平台不符合要求393

6.6.2 预拼装构件不符合要求393

6.6.3 强制预拼装394

6.6.4 孔通过率不符合规范要求395

6.6.5 预拼装尺寸偏差不符合规范要求396

6.7 单层钢结构安装工程396

6.7.1 钢柱安装尺寸偏差不符合规范要求396

6.7.2 基础及支承面轴线与尺寸偏差不符合规范要求398

6.8 多层及高层钢结构安装工程399

6.8.1 测量用基准点选取不当399

6.8.2 验收测量的数据选择不当400

6.8.3 多层及高层主梁、次梁和受压杆件安装后尺寸偏差超过规范规定401

6.8.4 吊车梁安装偏差不符合规范要求402

6.8.5 钢梁安装质量缺陷404

6.8.6 次结构构件(檩条)的安装偏差不符合规范要求405

6.9 钢网架结构安装工程406

6.9.1 钢管杆件表面有缺陷或尺寸偏差不符合规范要求406

6.9.2 钢网架(空间格构结构)安装尺寸偏差不符合规范要求407

6.9.3 钢网架安装后下挠409

6.10 压型金属板工程409

6.10.1 原材料牌号或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409

6.10.2 螺钉、搭接处出现锈蚀410

6.10.3 尺寸与外形超过允许偏差411

6.10.4 压型金属板铺设缺陷411

6.10.5 螺钉施工不符合要求412

6.10.6 密封材料敷设不符合要求413

6.10.7 屋面漏水414

6.10.8 面板掀起414

6.11 钢结构涂装工程415

6.11.1 涂料存在结皮、结块和凝胶等现象415

6.11.2 涂料超过有效期使用416

6.11.3 混合比不当416

6.11.4 涂料超过混合使用期限417

6.11.5 返锈、起壳脱落417

6.11.6 构件表面误涂、漏涂418

6.11.7 涂层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419

6.11.8 热镀锌层起壳、脱落419

6.11.9 热镀锌表面有夹杂物420

6.11.10 热镀锌构件表面有红斑锈迹420

6.11.11 热镀锌构件变形421

6.11.12 防火涂料的品种不合格421

6.11.13 防火涂料未作复验422

6.11.14 基层处理不当422

6.11.15 防火涂料涂层厚度不够423

6.11.16 涂层表面裂纹424

6.11.17 误涂与漏涂424

6.11.18 涂层外观质量缺陷425

第7章 钢—混组合结构427

7.1 钢—混组合结构管理427

7.1.1 设计图纸深化不够427

7.1.2 设计未交底就加工制作428

7.1.3 无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429

7.1.4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的计量器具未经校准合格430

7.1.5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的四新技术未进行试验和检验431

7.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栓钉432

7.2.1 栓钉材质机械性能不符合要求432

7.2.2 栓钉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433

7.3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与钢构件连接节点434

7.3.1 钢筋绕开法钢筋节点的钢筋不顺直434

7.3.2 钢筋穿孔法钢筋节点的钢筋与预留孔错位435

7.3.3 钢筋连接件法钢筋节点的钢筋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436

7.4 钢管混凝土柱438

7.4.1 钢管柱拼装后相邻两管段的纵缝未错开438

7.4.2 钢管柱的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440

7.4.3 钢管柱吊装管上口未加盖或包封441

7.4.4 钢管混凝土柱与梁的连接节点钢筋锚固不符合要求442

7.4.5 钢管混凝土浇捣不密实或与钢管内壁不贴合445

7.4.6 钢管外水泥砂浆保护层粘结不牢固448

7.5 型钢混凝土柱454

7.5.1 柱内竖向钢筋与梁内型钢节点连接不符合要求454

7.5.2 型钢混凝土柱模板固定不牢靠,导致混凝土胀模456

7.6 型钢混凝土梁457

7.6.1 型钢混凝土梁与柱节点的钢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457

7.6.2 梁箍筋弯钩锚固长度不足458

7.6.3 主筋通常设置的数量不足458

7.6.4 梁主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459

7.6.5 模板安装固定不牢固459

7.7 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460

7.7.1 钢筋与型钢连接节点成型不规范460

7.7.2 混凝土浇捣不密实460

7.8 钢—混凝土组合板462

7.8.1 楼承板与钢梁连接锚固长度不足462

7.8.2 桁架楼承板失稳462

第8章 木结构工程464

8.1 木结构工程施工用木材464

8.1.1 木结构施工用木材或木构件的含水率不符合要求464

8.1.2 木结构工程材料试验项目和参数缺少467

8.2 木结构连接470

8.2.1 木桁架齿连接加工尺寸不准确,槽齿间缝隙较大,接触不严密470

8.2.2 轻型木结构桁架齿板连接处木构件的缝隙超过允许限值,齿板连接不牢固472

8.2.3 轻型木结构钉连接不符合设计要求474

8.3 木结构安装478

8.3.1 轻型木结构构件上随意开口、钻孔,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478

8.3.2 齿板桁架运输或吊装不当,引起桁架损坏479

8.4 木结构防腐481

8.4.1 木结构构件防潮、防腐构造处理不当,木构件局部腐朽或钢连接件明显腐蚀481

8.4.2 木结构构件防蚁(虫)害措施不完善,木构件易遭白蚁(虫)蛀蚀483

第9章 建筑测量工程488

9.1 施工控制测量488

9.1.1 建筑平面控制网建筑工程的平面关系不清楚488

9.1.2 轴线定位选择不当490

9.1.3 建筑高程误差偏差大491

9.1.4 测距偏差大493

9.1.5 测角偏差大495

9.1.6 竖向结构垂直偏差大495

9.2 建筑工程施工放线测量497

9.2.1 建筑物定位测量方法不当497

9.2.2 基槽(坑)位置、基础定位不准、尺寸偏差过大498

9.2.3 基坑抄平不准确500

9.2.4 管道工程中线定位及高程控制不准502

9.2.5 工业厂房基础柱的测量定位、高程控制及柱身垂直度测量偏差大503

9.2.6 吊车梁安装测量的偏差大504

9.3 多层、高层建筑施工测量504

9.3.1 平面控制不当504

9.3.2 高程控制不当505

9.3.3 轴线控制点偏差大506

9.3.4 激光铅垂仪法投点偏差大509

9.4 沉降与变形观测509

9.4.1 水准点布设不正确509

9.4.2 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不合理515

9.4.3 沉降观测次数和时间不当517

9.4.4 沉降观测的线路不正确518

9.4.5 沉降与变形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发生回升现象519

9.4.6 沉降变形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520

9.4.7 沉降变形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523

9.4.8 沉降变形曲线呈波浪起伏现象523

9.4.9 沉降变形曲线出现中断现象523

9.5 深基坑变形观测524

9.5.1 变形观测的基准点、观测点设定时间不当524

9.5.2 水平位移观测点、沉降观测点和基准点布设位置不当525

9.5.3 变形观测时间不当及频率不足525

9.5.4 变形观测资料不全528

9.6 测量仪器的检验与校正529

9.6.1 经纬仪度盘水准管不垂直于竖轴529

9.6.2 经纬仪十字点竖丝不垂直于横轴530

9.6.3 经纬仪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530

9.6.4 经纬仪横轴不垂直于竖轴531

9.6.5 普通水准仪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竖轴531

9.6.6 水准仪十字丝横丝不垂直于仪器竖轴531

9.6.7 水准仪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532

9.6.8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532

9.6.9 精密水准仪圆水泡轴线不垂直533

9.6.10 精密水准仪微倾螺旋上刻度指标偏差大533

9.6.11 精密水准仪长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533

9.6.12 全站仪照准部水准管不垂直于竖轴533

9.6.13 全站仪十字点竖丝不垂直于横轴534

9.6.14 全站仪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534

9.6.15 全站仪横轴不垂直于竖轴534

9.7 竣工总平面图编绘535

9.7.1 竣工总平面图编绘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相符535

9.7.2 竣工总平面图编制内容不齐全536

9.7.3 竣工总平面图实测中有疏漏537

9.8 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538

9.8.1 GPS基线解算时起算点精度低538

9.8.2 GPS卫星星历误差大539

9.8.3 GPS卫星钟产生钟差540

9.8.4 电离层延误导致距离产生误差541

9.8.5 对流层延迟导致测量误差541

9.8.6 多路径效应导致测量误差542

9.8.7 GPS卫星信号受干扰或阻挡543

9.8.8 接收机测相精度低543

9.8.9 接收机系统误差大545

9.8.10 工作环节导致GPS测量失误545

9.8.11 地球椭球模型选择不当546

9.8.12 转换方法选择不当547

9.8.13 坐标软件选择不当547

9.8.14 坐标换带软件选择不当548

9.8.15 高程转换软件选择不当548

9.8.16 差分GPS测量失误549

9.8.17 GPS单点定位测量偏差过大5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