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影像叙事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郝朴宁,李丽芳著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12218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电影理论;电视-艺术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影像叙事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影像叙事理论1
第一节 影视作品与“故事”2
一、叙事的起点——故事2
二、影像——文化的载体5
三、影像叙事——社会大众的自我观照7
第二节 影视作品的叙事系统8
一、影像叙事元素8
二、影像叙事层次10
三、影像叙事与话语表述12
第三节 元叙事理论14
一、叙事理论的发展14
二、叙事与传播15
三、叙事理论的内涵16
四、故事与表述18
第四节 影视叙事理论24
一、影像叙事理论的产生24
二、影像叙事的意义生成25
三、影像叙事中的代码规则27
第2章 语境与影像存在39
第一节 影视·戏剧·文学39
一、影像叙事的原始依托——戏剧39
二、戏剧性对影视艺术的启示42
三、影视艺术的类属性——文学47
四、影视艺术的戏剧化表现48
第二节 观念的实践发展52
一、电影观念的改变52
二、电视剧观念的嬗变57
第三节 影视作品叙事与社会影响67
一、影像叙事与社会传播67
二、影像叙事与社会意识69
第四节 解读·神话·语境71
一、第五代导演解读71
二、影像叙事中的神话编织85
三、当代影像与后殖民语境87
四、影像叙事与民族文化91
第3章 叙事元素环境分析与综合96
第一节 对于记忆与符号的再现96
一、影像叙事与人类精神内核96
二、影像叙事与社会认知98
三、影像叙事与艺术创造100
四、影像叙事与作家记忆102
五、影像叙事与大众记忆105
第二节 影视语言的综合性108
一、语言与传播108
二、影像语言的全能叙述109
三、节奏114
第三节 影像符号的意义生成135
一、影像符号的再现与表现135
二、影像符号的“隐喻”与“转换”137
第四节 编剧分析144
一、影视编剧素养要求144
二、叙事视点的确立145
三、人物叙事策略147
四、影视叙事的情节设置149
第五节 符号的凝聚151
一、影像叙事及与人类精神结构151
二、影像叙事与时间凝聚153
三、影像叙事与空间调度155
四、影像光影空间及象征性展示157
五、影像叙事的结构类型160
第4章 影像叙事的话语建构171
第一节 叙事的影响因素171
一、叙事与话语形式171
二、影像叙事的时间概念174
三、影像叙事的视觉类型176
第二节 人·事·境178
一、动作与情境的关系178
二、规定情境中的典型人物180
三、规定情境中的人物关系182
四、矛盾冲突与动作183
第三节 影像的象征与纪实199
一、影像象征的艺术特质199
二、纪实性叙述的发展216
三、长镜头与影视纪实232
第四节 话语的多元嬗变242
一、影像的戏剧化表现242
二、影像的形态性243
三、影像工业化生产的商业诉求245
四、乡土影像与传统温情246
五、西部影像的原始阐释249
六、沉重的女性影像251
七、英雄叙事的变化263
八、以史为鉴——诉说与戏说265
九、重构人学270
第5章 受众与文本的互动274
第一节 受众研究理论274
一、接受——影像叙事价值的实现274
二、接受与深层心理分析276
三、受众心理同化281
四、影像传播与接受的互动283
第二节 接受·参与286
一、影像叙事与现代观众286
二、观众的群体性288
三、影像接受观众分析290
四、创作与鉴赏295
第三节 接受心理分析307
一、影像观赏的感性进入307
二、影像观赏的心理描述311
三、观赏幻觉316
四、影像欣赏与文本互动318
第四节 规则变异与互动334
一、叙事与接受的差异334
二、电视剧与欲望客体334
三、延宕与“连续”335
四、叙事张力——矛盾与冲突337
第五节 影像双重思维空间的意义构成338
一、影像叙事与现代文化338
二、影像语言与影像思维340
三、影像结构与叙事理念345
四、反思与阐释347
主要参考文献349
后记351
热门推荐
- 3500014.html
- 1889242.html
- 2812556.html
- 2160285.html
- 1583797.html
- 1573883.html
- 1687507.html
- 3589684.html
- 3163021.html
- 36185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78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49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90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0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81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96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3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05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90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1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