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程
  • 李崇富,赵甲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27110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4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3

前言……………………………………………………………Ⅰ导 论第一章走向现代唯物主义3

第一节真正的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3

一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3

二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的基本派别8

三哲学理论形态的历史演进14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前提22

二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26

三工人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工具3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3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35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9

三学好哲学,学以致用44

上篇现代唯物主义的世界观53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53

第一节物质观的历史发展53

一旧物质观及其历史局限性54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57

三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及其存在形态的多样性61

第二节意识是物质世界的最高产物69

一意识的起源69

二意识的本质74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80

四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83

一世界物质统一性科学证明的过程性88

第三节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科学证明88

二现代科学与物质统一性的证明92

三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96

第三章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101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联系和发展的科学101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101

二世界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107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决定论114

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118

一矛盾即是事物、运动、过程118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121

三具体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矛盾127

第三节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32

一发展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133

二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39

三坚持运用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146

第四章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和思维方法149

第一节实践和认识的本质149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49

二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反映152

三现代认识的发展趋势155

第二节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57

一认识过程中的两次飞跃157

二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161

三认识和实践的具体与历史的统一163

第三节认识的真理性及其验证和发展165

一客观真理165

二真理的辩证性质167

三真理的实践检验及其发展170

四真理与价值175

第四节科学与科学的思维方法177

一科学与思维方法177

二辩证的思维方法178

三现代科学方法183

中篇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191

第五章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191

第一节从自然向人和社会的发展191

一人是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的产物192

二人对自然的认识和实践改造197

三人同自然对立的关系与和谐发展201

第二节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05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05

二唯心史观的主要缺点及其根源210

三唯物史观是观察社会的科学方法213

第三节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社会活动的主体性216

一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216

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特殊性220

三社会活动应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224

第六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228

第一节 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28

一社会发展是生产方式发展和更替的历史228

二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32

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236

第二节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241

一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241

状况的规律243

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243

三社会形态演进的普遍性(统一性)和特殊性246

(多样性)246

第三节阶级、国家、社会革命249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历史地位249

二国家的产生、发展与消亡254

三社会革命259

第四节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体制改革263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264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65

三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67

第七章社会意识理论与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271

第一节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271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271

二精神生产的历史发展类型275

三信息的生产和信息的产业化283

第二节社会意识的结构和功能287

一社会意识的结构287

二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社会功能290

三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292

第三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98

一社会主义社会两个文明建设应协调发展298

二思想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303

三精神生活的多样性与弘扬主旋律310

下篇科学的人生价值观317

第八章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理论317

第一节人类自我认识的曲折过程317

一哲学史上抽象的人性论317

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326

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330

第二节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332

一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333

二社会属性是人性的本质特征339

三人性的形成与历史发展343

第三节人的本质的理论346

一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揭示346

二认识人性和人的本质的科学方法349

一人类创价活动的发展与人的价值理论的历史353

演变353

第九章人的价值和价值观353

第一节人类的创价活动与人的价值353

二人的价值的构成和性质取决于其实践活动的360

性质360

三从个人价值本位走向集体价值本位370

第二节人的社会作用与历史评价375

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价值主体375

二普通个人和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及其评价381

三坚持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386

第三节人的价值实现的途径389

一社会进步与人的价值实现389

二自我实现与社会责任393

第十章科学的人生观和人的全面发展398

第一节人生观的历史性、阶级性和层次性398

一人生观产生和演变的现实基础398

二剥削阶级利己主义的人生观401

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405

第二节科学人生观的基本内涵410

一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理想与信念410

二正确的生死观、幸福观、荣辱观、苦乐观417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429

第三节社会进步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434

一社会和人由必然向自由的发展435

二社会进步与人的素质的提高438

三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的发展442

主要参考书目4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