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民族政策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龚荫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7104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00页
- 文件大小:252MB
- 文件页数:820页
- 主题词:民族政策-历史-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民族政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演变1
二、历代王朝统治民族的思想观念5
三、历代王朝经略民族的方针策略11
四、历代王朝对民族的管辖与民族的贡赋20
五、怎样研究古代的治理民族政策27
第一编 先秦时期民族政策——民族政策滥觞时代第一章 夏王朝民族政策39
第一节 夏王朝政治概状39
第二节 夏王朝疆域及民族分布40
第三节 联姻通婚42
第四节 宗亲分封43
第五节 德化怀柔43
第六节 五服贡纳44
第七节 征服融合45
第八节 结语46
第二章 商王朝民族政策48
第一节 商王朝政治概状48
第二节 商王朝疆域及民族分布50
第三节 朝廷设“宾”51
第四节 联姻结盟52
第五节 封赐爵位53
第六节 五服贡纳54
第七节 惩罚与宽贷55
第八节 掠夺奴隶56
第九节 征服融合57
第十节 结语58
第三章 西周王朝民族政策59
第一节 西周王朝政治概状59
第二节 西周王朝疆域四至及民族分布60
第三节 朝廷设官62
第四节 通婚结盟63
第五节 分封监控64
第六节 五服职事65
第七节 归附贡献66
第八节 因俗而治67
第九节 征服融合68
第十节 结语68
第四章 东周列国(春秋战国)民族政策70
第一节 东周列国(春秋战国)政治概状70
第二节 东周列国(春秋战国)疆域及民族分布73
第三节 朝廷设置管理民族的官职74
第四节 春秋和战国前期分封制74
第五节 “先同姓、后异姓、再后异族”75
第六节 “和亲”联姻普遍化76
第七节 尊崇周王,驱逐夷狄77
第八节 从晋和西戎,到华夏和戎夷78
第九节 华夏夷狄,互学其长79
第十节 兼并统一与民族融合81
第十一节 结语83
第二编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政策——民族政策确立时代第一章 秦王朝民族政策87
第一节 秦王朝政治概状87
第二节 秦朝时期民族情势88
第三节 朝廷设置管理民族的官职和机构92
第四节 在民族聚居地区设“道”92
第五节 北征匈奴,南平百越95
第六节 制定民族法“属邦律”97
第七节 少量征收,贡献方物99
第八节 修筑通往边疆的道路99
第九节 移民边疆屯垦100
第十节 结语101
第二章 西汉王朝民族政策103
第一节 西汉王朝政治概状103
第二节 西汉时期民族情势104
第三节 中央和地方管理民族的机构109
第四节 对匈奴“和亲”,对百越“和集”113
第五节 汉武帝开拓边疆119
第六节 封赐“王”、“侯”、“君长”125
第七节 输租赋,进贡献127
第八节 徙汉民实边,移夷民内地130
第九节 汉宣帝转变政策134
第十节 王莽改制137
第十一节 结语141
第三章 东汉王朝民族政策144
第一节 东汉王朝政治概状144
第二节 东汉时期民族情势145
第三节 中央和地方管理民族的机构149
第四节 封赐都护、都尉、王、侯、君长152
第五节 靠内交租赋,边远作贡献154
第六节 讨伐匈奴、西羌、南蛮156
第七节 推行“以夷制夷”160
第八节 对西域“三绝三通”164
第九节 结语168
第四章 魏、蜀、吴三国民族政策169
第一节 魏、蜀、吴三国政治概状169
第二节 魏、蜀、吴三国民族情势171
第三节 魏、蜀、吴三国管理民族的机构173
第四节 魏国民族政策177
第五节 蜀国民族政策181
第六节 吴国民族政策186
第七节 结语190
第五章 西晋王朝民族政策192
第一节 西晋王朝政治概状192
第二节 西晋时期民族情势194
第三节 中央和地方管理民族的机构196
第四节 封赐民族酋领官爵198
第五节 对民族索取与奴役199
第六节 军事管制民族地区201
第七节 对内迁诸族的安置204
第八节 镇压“不听命”、“反叛者”207
第九节 结语210
第六章 东晋和南朝民族政策212
第一节 东晋和南朝政治概状212
第二节 东晋和南朝时期民族情势214
第三节 东晋和南朝管理民族的机构216
第四节 设置左郡左县和僚郡俚郡219
第五节 封赐民族酋领官爵225
第六节 对民族索取与奴役231
第七节 强制蛮夷出居平地或迁徙京邑234
第八节 征集和使用“蛮兵”237
第九节 讨伐越蛮僚人240
第十节 结语243
第七章 “五胡十六国”和“北朝”诸政权民族政策245
第一节 “五胡十六国”前之政治概状245
第二节 “五胡十六国”和“北朝”诸政权建立情形248
第三节 “五胡十六国”和“北朝”诸政权中央及地方管理的机构253
第四节 “五胡十六国”前期六国的施政257
第五节 “五胡十六国”后期十国的治理262
第六节 鲜卑族拓跋北魏的政治268
第七节 北魏分裂后相继诸政权之治276
第八节 结语281
第三编 隋唐五代宋辽夏金民族政策——民族政策发展时代第一章 隋王朝民族政策285
第一节 隋王朝政治概状285
第二节 隋朝时期民族情势289
第三节 中央和地方管理民族的机构292
第四节 隋朝治理民族的策略295
第五节 对强族势力“离强合弱”298
第六节 推行怀柔抚绥301
第七节 实行和亲、通好、交市305
第八节 派兵讨伐和远征311
第九节 结语315
第二章 唐王朝民族政策317
第一节 唐王朝政治概状317
第二节 唐朝时期民族情势321
第三节 唐朝中央管理民族的机构326
第四节 唐朝治理民族的方略331
第五节 太宗、高宗、玄宗开拓边疆335
第六节 边疆民族地区的设置343
第七节 对民族酋领授予官职册封衔爵及优待353
第八节 “和亲”之策358
第九节 进贡与赋税367
第十节 开展与边疆民族互市374
第十一节 文化交流378
第十二节 结语381
第三章 五代十国民族政策384
第一节 五代十国王朝政治概状384
第二节 五代十国时期民族情势387
第三节 五代十国管理民族的机构388
第四节 后梁王朝对民族的施政389
第五节 后唐王朝对民族的政治390
第六节 后晋王朝对民族的治理393
第七节 后汉王朝对民族之治394
第八节 后周王朝对民族之策395
第九节 结语397
第四章 宋王朝民族政策398
第一节 宋王朝政治概状398
第二节 宋朝时期民族情势400
第三节 宋朝中央管理民族的机构403
第四节 对北方辽、西夏、金政权之策406
第五节 对西北和西南诸民族政权之治411
第六节 对南方民族地区设置与管理415
第七节 “树其酋长,使自镇抚”419
第八节 民族地区征收424
第九节 “因俗而治”427
第十节 结语431
第五章 辽、西夏、金王朝民族政策433
第一节 辽王朝对民族的经略433
第二节 西夏王朝对民族的治理442
第三节 金王朝对民族的施政447
第四节 结语453
第四编 元明清时期民族政策——民族政策定制时代第一章 元王朝民族政策457
第一节 元王朝政治概状457
第二节 元朝时期民族情势459
第三节 元朝管理民族的机构461
第四节 元朝民族等级政治464
第五节 民族地区设置与参用土酋为官469
第六节 建立土官土司管理制度474
第七节 边疆民族朝贡与纳赋478
第八节 联姻之策482
第九节 尊重宗教485
第十节 组织和使用土兵488
第十一节 结语492
第二章 明王朝民族政策493
第一节 明王朝政治概状493
第二节 明朝时期民族情势496
第三节 明朝管理民族的机构498
第四节 明朝统治者的民族思想观念501
第五节 施行征伐、防御、招降、安抚诸策503
第六节 实行土司制度508
第七节 朝贡和纳赋517
第八节 在边疆民族地区屯田521
第九节 开展互市524
第十节 土兵建立及作用527
第十一节 尊重宗教530
第十二节 施行“文教”532
第十三节 结语534
第三章 清王朝民族政策536
第一节 清王朝政治概状536
第二节 清朝时期民族情势539
第三节 清朝中央管理民族的机构542
第四节 在边疆民族地区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变化545
第五节 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总方针553
第六节 清代民族边防变化及签界约562
第七节 对待汉族和边疆民族上层571
第八节 制服民族叛乱与分裂势力577
第九节 清代的土司制度584
第十节 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603
第十一节 “因俗而治”610
第十二节 民族立法615
第十三节 尊崇藏传佛教与重视伊斯兰等宗教620
第十四节 边疆民族地区教育628
第十五节 推行“新政”634
第十六节 结语639
附录:中国古代边疆少数民族政权辑录——汉晋、唐宋、明清时期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一、汉晋时期边疆少数民族政权645
1.匈奴单于645
2.南匈奴单于658
3.北匈奴单于664
4.乌桓王667
5.鲜卑王668
6.丁零王670
7.前赵王671
8.后赵王675
9.北凉王676
10.大夏王677
11.后燕王679
12.西燕王680
13.南燕王681
14.西秦王682
15.前秦王683
16.后秦王684
17.后凉王686
18.仇池公(王)687
19.代王689
20.北魏王691
21.北周王694
22.柔然可汗695
23.大魏王698
二、唐宋时期边疆少数民族政权700
1.东突厥可汗700
2.西突厥可汗704
3.后突厥可汗706
4.奚族王709
5.渤海王711
6.吐蕃王714
7.南诏王722
8.大理王726
三、明清时期边疆少数民族政权(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知名土司二十九家)730
1.临洮卫土指挥同知赵氏730
2.洮州卫土指挥佥事杨氏732
3.庄浪卫土指挥使鲁氏733
4.西宁卫土指挥使祁氏735
5.瓦寺宣慰司宣慰使索氏737
6.德尔格忒宣慰司宣慰使噶尔氏740
7.大金川安抚司安抚使742
8.永宁宣抚司宣抚使奢氏743
9.酉阳宣慰司宣慰使冉氏745
10.石砫宣慰司宣慰使(后降土通判)马氏748
11.阿迷州土知州普氏751
12.广南府土同知侬氏753
13.丽江军民府土知府木氏754
14.车里军民宣慰司宣慰使刀氏756
15.麓川平缅军民宣慰司宣慰使思氏758
16.木邦军民宣慰司宣慰使罕氏760
17.贵州宣慰司宣慰使安氏761
18.金筑安抚司安抚使金氏763
19.播州宣慰司宣慰使杨氏764
20.夭坝安抚司安抚使(后降土把总)夭氏767
21.麻哈州土同知(后降土外委)宋氏769
22.东兰州土知州韦氏770
23.南丹州土知州莫氏772
24.田州府土知府(后降土知州)岑氏773
25.思明府土知府黄氏775
26.永顺军民宣慰司宣慰使彭氏777
27.保靖军民宣慰司宣慰使彭氏780
28.施南宣慰司宣慰使(后改宣抚司宣抚使)覃氏784
29.容美宣慰司宣慰使田氏785
主要参考书目789
后记799
热门推荐
- 1350112.html
- 129513.html
- 2863009.html
- 1921754.html
- 3480501.html
- 579946.html
- 731056.html
- 1347848.html
- 3465577.html
- 3197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018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73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11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22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53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12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84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34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78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1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