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中国化探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吴少进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02130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12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24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人民生活-思想评论;人民生活-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民生思想及其中国化探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选题缘由1
二、概念阐释4
三、研究综述10
四、本书构架13
五、需要进一步说明的几个问题14
第一章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形成过程17
第一节 马克思民生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17
一、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民生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前提17
二、无产阶级争取生存权的斗争为民生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19
三、成长环境对马克思恩格斯个人观念的影响为民生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主观条件21
第二节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理论渊源23
一、启蒙思想家的自由主义民生观23
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主义民生观25
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民生观28
第三节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民生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理路30
一、开始萌芽:从《博士论文》到《莱茵报》30
二、初步形成:从《德法年鉴》到《德意志意识形态》33
三、走向成熟:从《哲学的贫困》到《共产党宣言》37
四、继续发展:从《资本论》到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著作39
第二章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42
第一节 马克思民生思想人本论:以满足“现实的人”的民生需要为本42
一、“现实的人”的民生需要及其满足43
二、“现实的人”民生需要的基本特征48
第二节 马克思民生思想目标论:构建“自由人联合体”50
一、自由人联合体即共产主义民生的实现是民生发展的最终目标51
二、资本主义民生发展是以人的不自由和片面发展为代价53
三、共产主义民生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条件55
四、共产主义民生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60
第三节 马克思民生思想实践论:革命地“改变世界”63
一、民生与异化批判:民生发展的理论前提64
二、民生与生产力: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67
三、民生与生产关系:民生发展的制度前提70
四、民生与教育:民生发展的文化条件73
五、民生与社会保障:民生发展的安全保证76
六、民生与分配公平: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81
第四节 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特征86
一、实践性86
二、科学性87
三、批判性88
四、人本性89
五、开放性91
第三章 马克思民生思想人本论的中国化93
第一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94
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提出及其宗旨地位的确立94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97
第二节 “三个有利于”价值标准102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及其实质103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民生旨归106
第三节 “三个代表”价值标准110
一、“三个代表”标准的提出及其实质110
二、“三个代表”标准的民生内涵113
第四节 以人为本117
一、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118
二、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119
三、发展为了人民120
四、发展依靠人民121
五、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22
第四章 马克思民生思想目标论的中国化125
第一节 毛泽东与“四个现代化”民生目标125
一、以改善民生为主旨的“四个现代化”伟大目标的提出126
二、“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民生内涵解读128
第二节 邓小平与“共同富裕”民生目标132
一、“共同富裕”目标的形成和发展133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民生目标135
第三节 江泽民与“全面小康社会”民生目标139
一、“全面小康社会”民生目标提出的过程及缘由140
二、“全面小康社会”民生目标的内涵144
第四节 胡锦涛与“和谐社会”民生目标147
一、和谐社会:民生建设的新目标148
二、和谐社会目标的民生维度解析151
第五章 马克思民生思想实践论的中国化156
第一节 两次革命解放民生156
一、领导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民生解放提供政治前提157
二、领导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民生解放提供制度基础159
三、实现“耕者有其田”为民生解放提供现实动力160
四、实施“双百方针”为民生解放提供思想条件162
第二节 改革开放发展民生163
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直接动力164
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改革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体制保障166
三、以“先富带后富”为核心的改革新思维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现实路径168
四、“三步走”的革新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步骤170
第三节 全面创新提升民生171
一、所有制结构的创新为民生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前提171
二、分配制度的创新为民生目标的实现提供直接保障173
三、发展战略的创新为民生目标的实现提供现实路径175
四、微观举措的创新为民生目标的实现提供政策支持176
第四节 科学发展改善民生178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奠定改善民生的经济基础178
二、提出并强化社会建设,实现全面发展,提升改善民生的战略地位179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重协调发展,提供改善民生的重要突破口181
四、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提供改善民生的环境保障182
第六章 马克思民生思想与当代中国民生建设184
第一节 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184
一、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184
二、当前中国民生问题的基本成因189
第二节 马克思民生思想指导下的中国民生建设路径193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193
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194
三、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195
四、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生保障机制196
结束语198
参考文献200
后记211
热门推荐
- 1053047.html
- 3600284.html
- 3089849.html
- 3839484.html
- 2742653.html
- 2972828.html
- 499189.html
- 251208.html
- 2148172.html
- 12346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86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00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1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53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35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94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27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52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6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