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
  • 彭会资主编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23414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50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论的学科定位和学习研究范围1

一、古代文论与古代文艺学1

二、本课程以讲授古代文学理论为主4

第二节 学习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意义5

一、迫切需要吸取古代文论的精华,以丰富当今的文艺理论批评5

二、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体系8

三、增强民族自信心,为世界文论宝库作出更大贡献13

第三节 学习研究中国古代文论的方式和方法16

一、学习研究理论的一般方式16

二、学习研究古代文论的方法18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发展23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演变24

一、文学观念的产生及其内涵屡变24

二、文学特征和原质的确认28

第二节 文论萌芽期的张力30

一、先秦经传典籍中的文学观30

二、先秦诸子著述中的文学观33

三、人们物欲的审美调控与导向40

第三节 文论拓展期的气势44

一、《毛诗序》的出现44

二、关于屈原作品的论争45

三、王充的《论衡》纵论文学47

第四节 文论独立期的辉煌49

一、文论自觉独立的标志50

二、文学理论巨著:刘勰的《文心雕龙》53

三、文学批评专著:钟嵘的《诗品》58

第五节 文论分枝期的繁盛61

一、唐代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理论及其巨大影响61

二、白居易的诗论与司空图的诗论65

三、韩愈、柳宗元的散文理论70

四、宋代散文理论73

五、宋代诗话77

六、宋元词论79

七、宋金元小说戏曲理论的萌芽81

第六节 文论成熟期的集成85

一、明清诗歌散文理论85

二、王夫之的《姜斋诗话》与叶燮的《原诗》92

三、明清戏曲理论与李渔的《闲情偶寄》96

四、明清小说理论102

五、明代民间文艺理论105

六、清代词论108

第七节 文论转型期的革新113

一、近代文学革新的先声114

二、太平天国的革命文学主张117

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文学理论121

四、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文学理论127

五、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与鲁迅的《摩罗诗力说》132

第三章 文学创作论137

第一节 体察和构思137

一、体察积累137

二、艺术构思140

三、立意和谋篇布局142

第二节 心物交应,构而成象146

一、“按实肖象”与“凭虚构象”148

二、“以少总多”与“万取一收”149

三、“悉取而加之”与“肖其声口”150

第三节 创意立象151

一、意象的创造151

二、兴象的创造153

三、意境的创造155

四、形神俱似的艺术表现156

第四节 创作方法158

一、写实派159

二、理想派161

一、主张“言而当法”164

第五节 写作技法164

二、主张“文成法立”165

三、主张“活法”166

四、要“以意役法”167

第四章 文学作品论170

第一节 文学作品构成概说170

一、文与质171

二、文与道172

三、文与理174

四、文与意175

一、“文章以体制为先”177

第二节 文学体裁177

二、文学体裁的艺术形态分析179

三、文体论发展概观183

四、文学体裁比较194

第五章 艺术辩证法200

第一节 艺术辩证法的形成与发展200

一、中国辩证法的形成200

二、中国艺术辩证法的发展历程203

第二节 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205

一、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体系205

二、内容特别深广的艺术辩证法范畴209

一、促进当代艺术辩证法的建设和发展233

二、促进当今文艺创作和文艺赏评的发展233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古典艺术辩证法的重要意义233

第六章 文气论235

第一节 文气论的产生235

一、气源说是文气论的哲学基础236

二、文气论产生的背景239

第二节 气与文艺创作243

一、气是文艺发生发展的本原和动力243

二、作家禀气不同,艺术风格各异244

三、气是文艺作品构成的要素和生命所在250

四、气在文艺创作中的把握和运用253

五、鲁迅对古代文气论的继承和发展256

第三节 作家的养气259

一、养气说的提出和发展259

二、养气说的审美实质262

第七章 文学通变论276

第一节 通变276

一、通变的涵义276

二、“文随世变”说279

三、革新与师承283

第二节 文学创新286

一、“推陈出新”说287

二、文学创新的基本途径288

三、复古模拟与反复古模拟的论争292

第八章 作家论295

第一节 作家论的生成295

一、“作家”概念的出现及其多层内涵295

二、作家论的滥觞和发展297

第二节 作家主体心理结构的“有我”说301

一、主体情性构成301

二、主体个性构成304

三、主体需要构成305

第三节 作家主体人格结构的“文德”说307

一、以“德”为立身之本308

二、以“德”为核心的作家人格系统结构因素309

三、守德以建造创作心理环境310

第四节 作家主体智能结构的“才、胆、识、力”说312

一、才313

二、胆314

三、识315

四、力317

第九章 文学审美论320

第一节 文学是审美对象321

一、古代文论家对文学审美特征的探讨321

二、审美与非审美的文学功能观328

一、对艺术风格的积极探讨和多姿多彩的描述335

第二节 文学审美意趣的密集点335

二、热烈追求艺术风格的多样化338

三、对艺术风格成因的卓越见解343

第三节 特有的文学审美崇尚345

一、“余味曲包”的含蓄美345

二、“清水出芙蓉”的朴素自然美349

三、韵351

四、味355

五、趣359

第一节 文学赏评概说363

一、文学赏评的性质363

第十章 文学赏评论363

二、文学赏评的主观性与客观性364

三、文学赏评的地位和作用366

第二节 文学赏评的态度和思想方法367

一、“贵古贱今”与“文无古今,优者为高”368

二、“文人相轻,崇己抑人”与“审己以度人”369

三、“学不逮文,信伪迷真”与“博观”369

四、“知多偏好,人莫圆该”与“圆照”370

第三节 文学赏评的标准371

一、真——作品内容的真实性372

二、善——作品内容的倾向性373

三、美——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审美性374

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384

第四节 文学赏评方法384

二、“将阅文情,先标六观”389

三、“披文入情”、“深识鉴奥”393

四、比较研究,显示特色395

附录 中国历代文论选注398

1.尚书·尧典(节录)398

2.论语(选录)399

3.毛诗序404

4.典论·论文 魏·曹丕411

5.文赋(节录) 晋·陆机417

6.文心雕龙·神思(节录) 梁·刘勰423

7.文心雕龙·知音 梁·刘勰429

8.诗品序(节录) 梁·钟嵘437

9.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唐·陈子昂443

10.与元九书(节录) 唐·白居易445

11.送孟东野序 唐·韩愈456

12.与李生论诗书(节录) 唐·司空图461

13.书黄子思诗集后 宋·苏轼464

14.沧浪诗话·诗辨 宋·严羽467

15.童心说 明·李贽476

16.原诗(节录) 清·叶燮481

17.人间词话(选录) 近代·王国维496

后记5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