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健康心理学 第2版 本科心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钱明主编;张颖,沈晓红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7218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292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健康心理学 第2版 本科心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念、任务和相关学科1
一、概念2
二、研究任务2
三、相关学科2
第二节 简史4
一、古代健康心理学思想4
二、健康心理学的出现与发展4
第三节 健康及其行为的评估8
一、健康评估工具8
二、生命质量评估工具9
第二章 生物学基础——神经、内分泌、免疫10
第一节 神经系统10
一、神经细胞及其信息传递10
二、神经系统的主要结构11
三、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控13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16
一、激素17
二、内分泌的调控作用18
第三节 免疫系统19
一、免疫系统的结构19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20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间的相互影响20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20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22
三、神经-内分泌-免疫环路22
四、心理社会因素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影响23
第三章 健康行为与行为改变25
第一节 健康行为与健康信念25
一、概述25
二、健康信念及其影响因素26
第二节 动机与行为29
一、控制源和健康控制源理论29
二、归因理论和应用30
三、自我效能理论和应用31
第三节 认知理论33
一、健康信念模型33
二、理性行动/计划行为理论35
第四节 行为转变的阶段性理论36
一、跨理论模型36
二、健康行动进程理论39
三、预警采用进程理论40
第五节 支持性心理治疗41
一、基本方法42
二、注意事项42
第六节 行为治疗43
一、奖励与惩罚结合,矫正不良行为44
二、自我调整法44
三、示范法44
第七节 认知治疗45
一、理性-情绪疗法45
二、贝克的认知转变法47
三、促进态度与信念转变48
第八节 来访者中心疗法50
一、概述50
二、操作50
第四章 中国文化中的健康心理学元素53
第一节 养生观53
一、历代养生理论53
二、七情与养生55
三、迷信、忌讳、巫术及其批判57
第二节 中国文化中的健康促进理论和原则58
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模式58
二、道德修养和中庸之道模式59
三、整体模式59
四、性命全修模式60
五、明心见性模式60
六、个体与自然环境和谐模式61
第三节 《内经》蕴含的健康心理学理论与原则61
一、《内经》蕴含的健康心理学理论62
二、《内经》中的健康标准63
三、健康促进原则63
第四节 养生保健的原则和方法64
一、基本原则64
二、常用方法66
第五章 应激70
第一节 应激概述70
一、什么是应激70
二、应激的种类71
三、应激源72
四、应激的反应及与健康的关系75
第二节 应激的理论76
一、生物应激理论76
二、社会应激理论78
三、心理应激理论79
第三节 中介因素79
一、人口学因素79
二、认知评价80
三、社会支持82
四、人格84
第六章 应对与应激管理88
第一节 应对88
一、什么是应对88
二、应对的分类91
三、心理防御机制94
四、应对与健康的关系95
第二节 应激管理96
一、应激的系统管理模型96
二、常用的应激管理技术96
第七章 环境与健康100
第一节 家庭环境与健康100
一、家庭与健康关系概述100
二、家庭应激与应对101
三、家庭与健康行为103
第二节 学校环境与健康104
一、学校与健康关系概述104
二、学校应激与应对105
三、学校与健康行为107
第三节 职业环境与健康108
一、职业与健康关系概述108
二、职业倦怠108
三、职业生涯发展109
第四节 社会环境与健康111
一、社会分层与健康行为111
二、社会变迁与健康行为112
三、自然环境与健康行为113
第八章 饮食和饮食行为115
第一节 饮食115
一、食品与健康115
二、饮食行为与健康115
第二节 影响饮食的因素116
一、压力与情绪116
二、学习和认知因素117
三、饮食的文化差异118
四、家庭影响120
五、体型和身体满意度120
六、进餐情境及食物相关的因素121
第三节 肥胖和肥胖症121
一、什么是肥胖和肥胖症121
二、肥胖的机理123
三、肥胖预防和治疗124
第四节 进食障碍126
一、神经性厌食症126
二、神经性贪食症127
三、进食障碍的病因127
四、进食障碍的预防和治疗128
第九章 成瘾行为129
第一节 烟草与吸烟129
一、烟草的历史与传播129
二、烟草与健康130
三、心理社会观点132
四、戒烟133
第二节 酒精与酗酒136
一、酒精与人类136
二、酗酒与健康138
三、酗酒的心理学观点140
四、控制饮酒140
第三节 网络与网络成瘾142
一、什么是网络成瘾综合征142
二、心理社会因素144
三、治疗与预防144
第十章 锻炼与休闲146
第一节 锻炼及其意义146
一、什么是锻炼146
二、锻炼的益处147
第二节 锻炼与疾病148
一、锻炼的预防和康复作用148
二、锻炼原则150
第三节 促进锻炼151
一、影响锻炼的因素151
二、锻炼生活方式的培养152
第四节 休闲154
一、休闲和休闲方式154
二、休闲与健康155
三、学会休闲155
第十一章 性行为与艾滋病158
第一节 性行为与性传播疾病158
一、性与性行为158
二、性取向160
三、性传播疾病162
第二节 艾滋病与性行为163
一、概述163
二、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165
第三节 艾滋病的心理行为干预168
一、行为预防169
二、心理治疗和心理支持170
第十二章 睡眠173
第一节 睡眠与梦173
一、睡眠周期与理想睡眠173
二、睡眠的生理与心理意义174
三、梦176
四、睡眠障碍178
第二节 睡眠剥夺与健康180
一、原因181
二、睡眠剥夺对心身和社会的影响181
三、睡眠剥夺的心理干预183
第三节 失眠症184
一、类型185
二、原因185
三、心理干预186
第十三章 慢性疾病189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189
一、原发性高血压189
二、冠心病190
三、脑卒中193
四、心脏介入手术后的心理问题193
五、病程中的心理问题195
六、健康促进与心理干预196
第二节 糖尿病198
一、行为危险因素199
二、健康促进与心理干预200
第十四章 癌症203
第一节 病因:心理社会因素203
一、心理社会因素203
二、心理社会因素致病机制208
第二节 癌症对患者的心理冲击209
第三节 癌症的预防210
一、预防210
二、行为转变与健康促进211
三、癌症的社区健康教育212
第四节 心理干预213
一、干预原则213
二、干预方法213
第十五章 疼痛216
第一节 疼痛概述216
一、什么是疼痛216
二、急性和慢性疼痛217
三、疼痛的临床意义217
第二节 疼痛的生理基础和理论218
一、疼痛的生理学基础218
二、疼痛理论218
第三节 疼痛的测量221
一、莫克吉尔疼痛问卷221
二、简明疼痛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BPI)221
三、描述及类比法221
第四节 疼痛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和心理干预222
一、疼痛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222
二、心理干预227
第十六章 患者行为229
第一节 患者及患者心理229
一、患者与患者角色229
二、患者心理需要230
三、疾病进程与心理干预230
四、患者角色障碍和干预231
第二节 求医行为233
一、求医行为的类型233
二、影响求医行为的因素233
三、筛查、体检、免疫接种与健康管理234
第三节 遵医行为235
一、遵医行为236
二、影响遵医行为的因素236
三、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238
第十七章 医患关系240
第一节 医患关系与医生角色240
一、医患关系240
二、医生角色241
第二节 医患关系模式和沟通影响因素243
一、医患关系的模式243
二、医患沟通的影响因素245
第三节 医患沟通的改善246
一、提高沟通技能246
二、改善患者心理251
三、提供良好医疗大环境251
四、避免医疗纠纷251
第十八章 女性行为与健康253
第一节 健康的性别差异和原因253
一、寿命和死因的性别差异253
二、健康性别差异的心理社会因素253
第二节 女性生殖健康257
一、青春期与月经258
二、流产与避孕259
三、妊娠与分娩260
四、更年期261
第三节 女性疾病262
一、乳腺癌262
二、宫颈癌263
三、心血管疾病264
第十九章 儿童与老年人267
第一节 儿童267
一、培养健康行为267
二、防止意外伤害270
第二节 儿童疾病行为271
一、支气管哮喘271
二、儿童糖尿病272
三、住院和面对死亡273
第三节 老年健康心理学274
一、促进健康274
二、提高看护质量275
第四节 死亡与临终关怀276
一、死亡和死亡原因276
二、临终与临终关怀276
三、临终关怀278
参考文献281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82
热门推荐
- 15472.html
- 3198941.html
- 3349726.html
- 1506948.html
- 128979.html
- 1735385.html
- 548978.html
- 2789218.html
- 816276.html
- 12111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30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87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67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1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8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84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70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33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54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6517.html